高一生物章末检测一B卷(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一生物章末检测一B卷(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生物章末检测一B卷(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 ‎1、2、3、4、5、10‎ ‎6、11、12‎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7、8、9‎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殖体要进行消毒 ④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⑤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 解析 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和灭菌,需进行消毒处理的有植物的外殖体及操作人员的双手等,需进行灭菌的有器皿、培养基、添加剂(指示剂或染色剂)等。煮沸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属于消毒;为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培养基常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均需要灭菌故⑤操作错误。‎ 答案 D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 B.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C.琼脂凝固点低,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D.琼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 解析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它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固体培养基中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和菌种鉴定等。琼脂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凝固剂,是由其性质决定的,琼脂不会被微生物利用且对其无毒害 7‎ 作用,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琼脂在‎98 ℃‎以上熔化,在‎44 ℃‎以下凝固,所以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硝化细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把NH3 转换成硝态氮,并能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A项正确;红螺菌在没 有有机物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B项正确;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因此某些细菌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提供生长因子,C项正确;利用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可以鉴别乳制品和饮水中的大肠杆菌,D项错误。‎ 答案 D ‎4.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氮源只含尿素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  )。‎ A.空白对照 B.标准对照 C.相互对照 D.条件对照 解析 上述实验中,甲组是实验组,乙组是对照组,给甲组某种处理,给乙组另一种条件的处理,则乙组应该是条件对照。‎ 答案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基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解析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将培养基分成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 答案 D 7‎ ‎6.有三位同学,利用稀释涂抹平板法来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106倍的培养基中,得到如下表的结果。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 同学 统计菌落数 平均值 甲 ‎230‎ ‎230‎ 乙 ‎21 212 256‎ ‎163‎ 丙 ‎222 260‎ ‎241‎ A.230 B.‎163 ‎ C.241 D.236‎ 解析 用稀释涂抹平板法统计活菌数,每个稀释浓度下,至少涂抹三个平板,所以甲和丙的结果不可靠;乙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有一个平板的菌落数(21)和另外两个相差甚远,且不在30~300之间,21这个数据不能用。要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应把甲、乙、丙三位同学所做的符合要求的数据一起统计,即=236。‎ 答案 D ‎7.下图是花药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B.图中花粉植株产生的两条途径只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 C.实验宜选择未开放花蕾作为培养材料 D.上图培养出来的植株要进行鉴定和筛选 解析 花粉植株产生的两条途径主要取决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浓度配比。‎ 答案 B ‎8.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同一种植物材料培养的难易程度相 同 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植物激素 C.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互相独立的 D.pH、温度、光照条件等对植物组织培养也特别重要 7‎ 解析 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同一种植物材料的不同器官或不同生长期细胞培养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故A错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一般培养基中要加入植物激素,像菊花茎段的培养比较容易 ,就不必添加植物激素了,故B错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共同起作用,促使愈伤组织、根、芽的形成,只是比值不同,作用效果不同而已,故C错误;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宜的pH、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即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9.(11分)(课标全国理综)请回答问题。‎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____。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________。‎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_________,而与_________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进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__________(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________(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解析 题目考查知识点较为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克隆),其主要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每一个细胞含有本 7‎ 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植物组织培养所培养出的种苗与亲本的遗传特性相同,保持了亲本的遗传特性;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应是灭菌的,还应在无菌环境中培养,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由于愈伤组织可以持续培养,不断分化,因此能够快速大量地得到种苗。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与芽的过程中,要通过调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比例才能实现;生长素浓度较高时,则易分化生成根,细胞分裂素较高时易分化生成芽。较高浓度的2,4-D能够抑制细胞的的生长;培养基中加入蔗糖,是为植物组织或幼苗提供能源物质,加大蔗糖的浓度,幼苗得到较多的能源物质,能源充足,单株幼苗的鲜重会增加,光合作用会下降,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会抑制幼苗对水分的吸收及代谢,则幼苗的鲜重会下降,如果培养基中不含蔗糖,光合作用又很弱,不能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要提高幼苗的自养能力,应适当降低蔗糖的供应。‎ 答案 (1)遗传特性 快 遗传信息 (2)微生物 (3)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4)逐渐下降 先增加后下降 不能 (5)降低 ‎10.(18分)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问题。‎ 试剂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蒸馏水 用量 ‎5 g ‎10 g ‎5 g ‎20 g ‎1 000 mL ‎(1)培养基的类型有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____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处理。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类属于________。‎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完成后要调节pH和灭菌。牛肉膏、蛋白胨中含碳元素,可作为有机碳源。分离纯化微生物一般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抹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以杀死上次划线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采用稀释涂抹平板法时稀释度要足够高,否则会使微生物不能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案 (1)氮源 牛肉膏和蛋白胨 灭菌 固体培养基 7‎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抹平板法 混合平板法 (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受到了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任选两个)‎ ‎11.(19分)大肠杆菌是“明星菌”,在生物技术上常被作为“工程菌”。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某品系大肠杆菌及其他必需材料,对该品系大肠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 ‎(1)大肠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所需的量不同,故制备培养基时各营养成分要有合适的____________。‎ ‎(2)在制备固体培养基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甲同学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 ‎(3)乙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在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丁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抹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丁同学在该浓度下涂抹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然后取其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①丙同学的结果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的结果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戊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由此他判断该品系大肠杆菌被污染了,他的判断是否确切?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培养基制备的重要原则入手分析,制备时要注意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2)平板冷凝后培养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4)实验时,至少要涂抹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丁同学虽然涂抹了3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上的菌落数与另外两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相差甚远,故不能取这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5)判断杂菌的来源时,只有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7‎ 答案 (1)比例 (2)培养皿上会凝有水珠,平板倒置可防止水珠落入培养皿中而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3)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4)①不合理 没有设置重复组,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②不合理 一个平板上的计数结果与另外两个相差太远(或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或只简单地计算了平均值) (5)不确切。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是来自培养基还是来自培养过程 ‎12.(12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 ‎ 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 ℃‎培养24 h,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 h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解析 (2)①培养基的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炭疽杆菌为异养型,因此培养基的碳源应为有机碳。②观察细菌,应用显微镜。③由于实验组是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因此,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若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是由于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若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可被其专一的噬菌体侵染导致炭疽杆菌大量死亡而使液体变清。‎ 答案 ①高压蒸汽(100 kPa蒸汽) 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