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质疑探讨”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质疑探讨”教学设计

ID:109416

大小: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质疑探讨”教学设计 【设计思考】 文学即人学。小说要紧扣“人”的形象塑造,渗入作家独特的思考和情怀,达到 通过“人”的刻画而直抵文学的“人学”价值的精神高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 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节选,被选入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 人性世界”。文章通过“敲钟人伽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围观群众、主教大人”等典 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美与丑,也充分表达了雨果对人性重大主题的思考。 为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教学时可采用“质疑探讨”的方式,对文本进 行限定方向式解读,帮助学生形成对小说中的“人”的自我认知。 【学习目标】 1.挖掘伽西莫多流出的“一滴眼泪”的丰富意蕴。 2.在对标题合理性的质疑探讨中完成对人性善恶转变的原因分析。 3.在动态朗读中体悟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张。 【教学环节】 一、教学准备 1.预习作业。 搜集有关雨果及其作品《巴黎圣母院》的相关背景资料,用 100 字以内的文字概 括课文节选文本的主要内容,并将课文内容浓缩成六幅画,分析伽西莫多在围观者、 行刑者、克洛德、爱斯梅拉达、雨果的眼中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课堂导入。 1885 年 5 月 22 日,一位伟大的作家离开了我们,法国议会立即为他举行国葬;5 月 31 日,法兰西的每座城市都沉浸在悲哀之中,一个国家把以往只保留给君王将帅的 荣誉给予一位作家,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位作家就是雨果! 3.作者介绍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的资料。 (教师注意倾听,及时纠正学生回答的错误。) 教师展示投影介绍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并指导学生参看课本注释。《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体现了雨果浪漫主 义的特点,小说情节惊险、怪诞,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色彩斑斓,富有感情。 雨果(l802~1885),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的 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达 60 年以上,合计出版作品 有 79 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1830 年, 他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二、上半场教学 检查学生对节选部分内容的概括情况,明确本节课的研读重点。此环节意在指导 学生熟悉文本内容,为下半场的质疑探讨做铺垫。 1.了解学生课前对文本预习的情况,询问学生在阅读长篇节选文段时存在的主要困 难与障碍。 明确:学生可能对文章开头用较多笔墨来描写行刑广场的环境感到乏味,对结尾 处群众发出欢呼声的行为感到困惑。教师可叮嘱学生认真读原著,告诉学生西方小说 一般都会浓墨重彩地对环境进行展示,而且雨果的小说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只有 整体把握,全面观照原著,才能真正走入作品内部,最终吸取名著中的丰富营养,提 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2.检查预习作业,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伽西莫多被带到广场刑台受笞刑,围观群众一再侮辱他。克洛德·孚罗洛 路过此地,却不加理睬。干渴难耐的伽西莫多三次向围观的人要水喝,得到的只是戏 弄。爱斯梅拉达喂水给他喝,伽西莫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 学生概括时,教师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在学生发言结束后可纠正。教师要 立足于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准确概括,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有效评价。 3.节选的部分,主要写伽西莫多受笞刑时被群众侮辱,以及爱斯梅拉达喂水给他喝 的情节。这个内容总体上就是一个大的场面描写,在这个大场面中,又包含哪六个小 的场面?明确:①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②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③伽 西莫多接受笞刑;④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⑤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 的破灭;⑥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概括,以时间变化和不同人物的参与为分界线, 准确划分并概括场面内容。 4.在这些场面当中,哪一个场面最重要、最具感染力? 明确:第六个。前面五个画面是铺衬,为第六个画面构设了广阔的背景。 5.请在第六个画面中找出震撼你、感动你的内容,大声读出来,并与大家一起鉴赏。 明确:“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这也许是那不幸的 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用自己的善良仁慈感化了蒙昧野 蛮的伽西莫多,令人动容。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爱斯梅拉达以 自己的善举不仅感化了伽西莫多,更感染了所有在场冷漠愚昧的市民,让小说“以善 化恶”的主题得以凸显。 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要反复追问,让学生说明理由,确保交流环节始终处于 有效沟通状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进入品读状态。 6.上半场教学小结。 上半场持续时间 15 分钟左右,既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大意,还要深入细致阅读 “喂水”的画面。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迅速进入情境,感受伽西莫多所遭遇的困境和 爱斯梅拉达送水的难能可贵。 三、下半场教学 探究“一滴眼泪”的丰富内涵,引出质疑探讨的话题——小说里先出现了“水”, 才引出了“眼泪”,而课文的题目用“换”,是否合乎情理?通过对“换”字的质疑, 引发学生对人性善恶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 1.请学生齐读标题,思考讨论伽西莫多“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 情感? 明确:伽西莫多在受刑时受尽围观群众的羞辱,连他最信任、最敬重的养父克洛 德也弃他于不顾,多次索要水喝却招来更多的侮辱。失望至极,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将葫芦中的水给他喝。对善良姑娘的感激、对自己的自责,令他掉下了也 许是生平的第一颗眼泪。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中透出人性美的光辉,唤醒伽西莫 多几乎接近泯灭的人性。这眼泪的内涵包括:感激之泪、自责之泪、悔恨之泪、觉醒 之泪、开心之泪…… 2.小说的标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和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是否契合?如果不契 合,那么文中的正常顺序是什么?原文中体现顺序的语句是什么?你认为标题这样表 述是否准确? 明确:小说节选是先有水再有眼泪。爱斯梅拉达用一滴水换来了伽西莫多的一滴 眼泪。标题颠倒顺序,表述并不合理。 3.对于这个标题,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疑惑吗? 明确:文本中爱斯梅拉达喂给伽西莫多的是一壶水,并非是一滴水,而标题用“一 滴水”也不合乎逻辑。文中一滴眼泪和一滴水都是人性美好的体现,用“换”字显得 不妥。 4.爱斯梅拉达喂给伽西莫多的是一壶水,并非是一滴水,而标题用“一滴水”, 这是不是前后不合逻辑? 明确:“一滴水”可以看成是爱斯梅拉达的一壶水,之所以没有表述成“一壶水”, 是为了凸显“一滴眼泪”所带来的人性的巨大觉醒。如果真用“一壶水”来代替“一 滴书”,让爱斯梅拉达的善举彻底变成了交易,那文章的标题反而面目可憎,令人生 厌。因而“一滴水”没有问题。 5. 除了眼泪和水的顺序问题,中间还有一个动词“换”,不知道同学们做何理解? 一滴眼泪和一滴水都是人性美好的体现,能否进行交易?“换”这个字好不好?如果 不好,你觉得应该换成什么字? 查阅其它译本,还有这样的译法:一滴泪报一滴水;一滴水换一滴泪;一滴水, 一滴泪。我们虽然不是翻译学家、版本学家,但是在语文课堂上也应该斟酌字词句。 关于这个问题,老师的意见是:“标题译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不妥当”。你支不 支持我的观点?若支持请说明理由,若不支持也请说明理由。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探讨。明确:从故事情节看,是“一滴水”在前,“一滴泪”在后。爱斯美拉达在众人 一片冷漠与无情中,带着同情与怜悯送来伽西莫多呼唤多次的水。最不可能送水来的 姑娘却送来了水,刹那间,伽西莫多的仇恨焰火消失殆尽,并且“生平第一次流出眼 泪”。这眼泪是因为这带着关爱的“水”、因为姑娘善良仁慈、宽厚温柔的心灵而流 的,是“水唤来了眼泪”,而不是“眼泪换来了水”。 从主旨表达上看,作家雨果是想表达美好人性对愚昧、混沌的感化、启迪。伽西 莫多的生命觉醒是爱斯梅拉达的善举触发的,而不是刻意换来的;姑娘送水也是不图 回报的,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她的人道主义是针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用“换”字容 易给读者带来歧义,削弱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力量。 6.有人认为译者故意颠倒顺序,以突显一种别样的意蕴美,你是否认同? 明确:即便是译者故意颠倒顺序,也不能用“换”这个字。在文中“一滴眼泪” 代表着悔恨、感激、人性的复苏等,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而“一滴水”也折射出美好、 善良等,体现了爱斯梅拉达宽容的可贵,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这两者是天生对等的, 不可以交换的。 7.关于“换”这个动词,曾经引发我的联想,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 用一生的眼泪回报,泪尽而亡。人心的善,是天生的还是以心换心得来的? 明确:作为一个既浪漫又写实的作家,雨果用大爱与大善拥抱了世界。众所周知, 巴尔扎克是个狂傲自负之徒,他侍才放旷,经常与朋友开一些粗俗的玩笑。他曾捕风 捉影,在大庭广众之下信口评说雨果的私生活;他曾在报纸上尖刻地批评过雨果的剧 本《欧那尼》;他还曾当面指责雨果放弃“法国贵族院议员”的头衔是哗众取宠…… 他对雨果所表现出的不屑一顾甚至敌意,令整个法国文坛为之咂舌。然而,巴尔扎克 临终之际,只有雨果在深夜里来到了他的病榻前,紧紧握着被子下面那双冰冷的手, 给它抚慰,给它温暖……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先生沉痛地宣读了著名的《巴尔 扎克葬词》。他称巴尔扎克为“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 天才”。他说:“德·巴尔扎克先生在最伟大的人物中名列前茅,是最优秀的人物中 的佼佼者。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可见,雨果的善,不是换来的,而是源自一 种天生的悲悯。他不仅在生活中做出榜样,更在作品中宣扬“善”。他相信人道主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能够启蒙愚昧,感化恶者。因而标题用“换”并不符合雨果本人 的初衷。 8.下半场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对伽西莫多“一滴眼泪”丰富内涵的分析,为标题的质疑确立对话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情节、故事主旨、作者人格等角度出发,有力地论证了“换”字 不能作为标题,加深了学生对雨果思想的深刻理解。需要强调的是,质疑须建立在有 足够说服力的证据的基础上,不可胡乱臆测。 四、课堂总结及作业 人心的大善,比海阔,比天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标题合理性的质 疑探讨,了解了雨果所传达的“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等思想主张,同时 也为作家本人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学们可以把今天所学的这部分内容作为看台, 在以后的阅读和人生里,继续思考这些话题。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