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卤代烃_提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识讲解_卤代烃_提高

ID:104645

大小:3.0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卤代烃 【学习目标】 1、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应。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卤代烃#溴乙烷】 要点一、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1.分子结构。 溴乙烷的分子式为 C2H5Br,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 CH3CH2Br 或 C2H5—Br。 2.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 38.4℃,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高清课堂:卤代烃#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C2H5—Br+H—OH C2H5—OH+HBr 或 C2H5—Br+NaOH C2H5—OH+NaBr 注意: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取代反应。NaOH 的作用是中和掉反应中生成的 HBr,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并提高卤代烃的利用率。 (2)消去反应。 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是卤素原子与相邻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一起结合成卤化氢脱去。如 果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要点二、卤代烃 1.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2.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分子里所含卤素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等;根据 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 芳香卤代烃,等等。 一卤代烃的结构式为 R—X。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2)所有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3)卤代烃的同系物的沸点随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且均高于相应烷烃。 (4)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 (5)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如:沸点:RF<RCl<RBr< RI。 (6)卤代烃的同系物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且密度均比相应的烷烃密度大;卤代烃的同分异构 体的密度随分子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 4.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一般比烃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从而转化为各种其他类 型的化合物。 (1)取代反应 NaOH ∆→ 2H O Δ→2 R—X+H2O R—OH+HX 或 R—X+NaOH R—OH+NaX (2)消去反应 注意:若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都有氢原子,则可能有多种消去方式,如: 在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物可能为 或 。 5.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1)实验原理。 R—X+H2O R—OH+HX HX+NaOH==NaX+H2O HNO3+NaOH==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是何种卤族元素(Cl、Br、I)。 (2)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 NaOH 水溶液;③加热;④冷却;⑤加入稀硝酸酸化;⑥加入 AgNO3 溶液,观察 沉淀的颜色。 (3)实验说明。 ①加热是为了加快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速率,因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稀 HNO3 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 NaOH,防止 NaOH 与 AgNO3 反应产生沉淀,影响对实验现象 的观察和 AgX 沉淀的质量;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③量的关系:R—X~NaX~AgX↓,1 mol 一卤代烃可得到 1 mol 卤化银(除 F 外)沉淀,常利用此量的关 系来进行定量测定卤代烃。 要点三、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卤代烃用途十分广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有些卤代烃可用作溶剂、农药、制冷剂、 灭火剂等。 2.卤代烃通常比较稳定,不易被微生物降解,有些卤代烃(如氟氯代烃)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这使得人 类对卤代烃的使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要点四、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见下表)。 比较项目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卤代烃结构特点 一般是一个碳原子上只有一个—X 与—X 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 氢原子 反应实质 —X 被—OH 取代 从碳链上脱去 HX 分子 反应条件 NaOH 的水溶液,常温或加热 NaOH 的醇溶液,加热 反应特点 有 机 物 碳 架 结 构 不 变 , —X 变 为 —OH,无副反应 有机物碳架结构不变,可能有副反应 示例 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 NaOH ∆→ ∆→水 NaOH ∆→ ∆→水 ∆→醇3 【典型例题】 类型一:卤代烃的结构与主要性质 例 1(2016 成都龙泉驿区模拟) 为探究一溴环己烷( )与 NaOH 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 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稀 HNO3 中和 NaOH,后滴入 AgNO3,若有浅黄色沉淀,则可以证明发生了消去 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1)请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两个方案中,能否对某个方案稍作改变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如需要改进,请指出进行改进的方 案和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卤代烃的消去和水解反应是卤代烃的两个基本反应,熟悉两个反应并区别开二者的产物和条件 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1)甲:不合理,若是水解反应也有类似实验现象。乙:不合理,Br2 与 NaOH 溶液也发生反应使 溴水颜色褪色。 (2)乙方案作改进。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中和碱至中性,再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即可验证发生了消去反应。 【解析】(1)不管是发生消去反应还是水解反应,均有 NaX 生成,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稀 HNO3 中和 NaOH,后滴入 AgNO3,均有浅黄色沉淀。若有 NaOH 剩余,也均能使溴水褪色。故甲乙均不合理。 (2)由于二者生成的产物不同,水解时,生成醇,取代时,生成碳碳双键。当氢氧化钠被中和完后,再滴 入溴水,即可验证发生了消去反应。 【总结升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卤代烃结构特点 一般是一个碳原子上只有一个—X 与—X 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 氢原子 反应实质 —X 被—OH 取代 从碳链上脱去 HX 分子 反应条件 NaOH 的水溶液,常温或加热 NaOH 的醇溶液,加热 反应特点 有 机 物 碳 架 结 构 不 变 , —X 变 为 —OH,无副反应 有机物碳架结构不变,可能有副反应 示例 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卤代烃#例 1】 【变式 1】有机物 CH3—CH=CHC1 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⑥与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聚合反应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B.只有⑦不能发生 C.只有⑥不能发生 D.只有②不能发生 【答案】C ∆→水 ∆→醇4 【变式 2】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图中 R 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 去。 (请注意 H 和 Br 所加成的位置) 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1)由 CH3CH2CH2CH2Br 分两步转变为 CH3CH2CHBrCH3; (2)由(CH3)2CHCH—CH2 分两步转变为(CH3)2CHCH2CH2OH。   【答案】(1)CH3CH2CH2CH2Br+NaOH CH3CH2CH=CH2↑+NaBr+H2O 类型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例 2 席夫碱类化合物 G 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 G 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②1 mol B 经上述反应可生成 2 mol C,且 C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 属于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 F 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 ∆→乙醇5 回答下列问题: (1)由 A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D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 D 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G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 4 组峰,且面 积比为 6∶2∶2∶1 的是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由苯及化合物 C 经如下步骤可合成 N—异丙基苯胺: 反应条件 1 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反应条件 2 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I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思路点拨】卤代烃在 NaOH 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 (5)浓硝酸、浓硫酸 铁粉/稀盐酸 【解析】1 mol 烯烃 B 能生成 2 mol C,则 B 为结构对称的烯烃,又因 C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 C 为 ,B 为 ,进而可确定 A 为 。106÷12=8……10,故 D 的分子式为 C8H10,D 为单取代芳烃, 则 D 为 ,结合信息④可确定 E 为 ,F 为 。(2)D 为乙苯,D 生成 E 是苯环中 乙基对位上的氢原子被—NO 2 取代的反应,方程式见答案。(3)由信息⑤知 G 为 。(4) 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考虑如下: 中的 1 个 H 原子被—NH2 取代的产物有 4 种: (→为—NH2 取代的位置,下同); 的取代产物有 2 种: ; 的取代 产 物 有 3 种 : ; 的 取 代 产 物 有 4 种 : , 还 有 、 、 , 共 19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且面积比为 6∶2∶2∶1 的有 和 。(5)用逆6 推法不难确定 N—异丙基苯胺的合成途径为 ,故反应条件 1 所选用的试剂为浓硝酸、浓硫酸,反应条件 2 所选用的试剂为铁粉/稀盐酸,I 的结构简式为 。 【总结升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规律:①所有卤代烃在 NaOH 的水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②多卤代烃 水解可生成多元醇。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①两类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分别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没有邻位碳原子以及 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②有两种或三种邻位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 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③ 型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 。 举一反三: 【变式 1】(2015 泰州模拟)(1)由 2—溴丙烷制取 1,2—丙二醇( ),需要经历的有机反 应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两步反应可得到 1,2,3,4—四氯环戊烷,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必要 的反应条件。 【答案】(1)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解析】(1)要制取 1,2—丙二醇,应先使 2—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制得丙烯: ; 再由丙烯与 B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1,2—二溴丙烷: 最后由 1,2—二溴丙烷水解得到产物 1,2—丙二醇: (2)由题给条件 可推知 A 的结构简式是 ,据此写出第一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7 类型三:卤代烃中卤原子的鉴定 例 3 在实验室里鉴定氯酸钾晶体和 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现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程序:①滴加 AgNO3 溶液;② 加入 NaOH 溶液;③加热;④加入 MnO2 固体;⑤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⑥过滤后取滤渣;⑦用稀 HNO3 酸化。 (1)鉴定氯酸钾晶体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2)鉴定 1-氯丙烷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④③⑤⑦① (2)②③⑦① 【解析】要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元素,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先设法将样品中的氯元素转化为 Cl-,再使 Cl-转化为 AgCl 沉淀,利用沉淀的颜色和卤化银(氟化银除外)不溶于稀硝酸的性质来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1)鉴定氯酸钾晶体中的氯元素,可先用催化加热分解的方法得到氯化钾,再利用酸化 AgNO3 溶液来检验 Cl-,从而确认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存在。 (2)鉴定 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必须先将 1-氯丙烷中的氯原子通过水解或消去反应变为氯离子,再滴入 AgNO3 溶液来检验。即先取少量 1-氯丙烷加入 NaOH 的水溶液,使其水解后,再加入稀 HNO3 酸化,然后加入 AgNO3 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来判断是哪种卤素原子。其实验的关键是在加入 AgNO3 溶液之前,应加入稀 HNO3 酸化,以中和过量的 NaOH 溶液,防止 NaOH 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对实验的观察产生干扰。 举一反三: 【变式 1】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 CCl4 振荡,观察下层是否变为橙红色 B.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 答 案 】 D8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氟利昂是一种氟氯代烃,常用作冰箱(柜)的制冷剂,但国际环保组织提出,到 2000 年禁止生产使用氟利昂 做制冷剂的冰箱(柜),其主要原因是( )。 A.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B.氟利昂会产生温室效应 C.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 D.氟利昂会形成酸雨 2.(2015 河北唐山期末)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溴乙烷(CH3CH2Br)分子中,溴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溴离子 B.在卤代烃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C.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卤代烃 D.卤代烃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 3.(2015 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3—氯戊烷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下列有关 3—氯戊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氯戊烷的分子式为 C5H9Cl3 B.3—氯戊烷属于烷烃 C.3—氯戊烷的一溴代物共有 3 种 D.3—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6 种 4.下列化合物,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还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氯仿 B.2-氯丙烷 C.溴苯 D.氯乙烯 5.据有关媒体报道,高露洁牙膏中含有的消毒剂三氯生遇含氯的自来水能生成哥罗芳(三氯甲烷)。已知三氯生 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氯生的分子式为 C12H7Cl3O2 B.哥罗芳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三氯生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三氯生易溶于水 6.(2016 成都龙泉驿区模拟)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后,可以得到两种烯烃的是( )。 A.1-氯丁烷 B.氯乙烷 C.2-氯丁烷 D.2-甲基-2-溴丙烷 7.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 X 元素,有下列实验操作:①加热煮沸;②加入 AgNO3 溶液;③取少量卤代 烃;④加入稀 HNO3 酸化;⑤加入 NaOH 水溶液;⑥冷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①⑤⑥④② B.③②①⑥④⑤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①⑥②④ 8.由 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 1,2-丙二醇 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9.溴乙烷与钠能发生反应:2CH3CH2Br+Na—→CH3CH2CH2CH3+2NaBr,下列所给化合物中与钠反应能生成环 丁烷的是( )。9 A.CH3CH2Br B.CH3CH2CH2CH2Br C.CH2BrCH2Br D.CH2BrCH2CH2CH2Br 10.(2015 浙江九校联考)对于有机物 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是 C12H15Cl,属于卤代烃 B.1 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 4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C.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D.该溶液与酸化的 AgNO3 溶液混合时会产生白色沉淀 二、填空题 1.某液态卤代烷 RX(R 是烷基,X 是某种卤素原子)的密度是 a g·cm-3。该 RX 可以跟稀碱发生水解反应生 成 ROH(能跟水互溶)和 HX。为了测定 RX 的分子量,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准确量取该卤代烷 b mL,放 入锥形瓶中;②在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 NaOH 溶液,塞上带有长玻璃管的塞子,加热,发生反应;③反应完成 后,冷却溶液,加稀 HNO3 酸化,滴加过量 AgNO3 溶液得到白色沉淀;④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得到固体 c g。 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④中,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沉淀上吸附的________(用离子表示)。 (3)该卤代烷中所含卤素的名称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该卤代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列出算式)。 (5)如果在步骤③中,加 HNO3 的量不足,没有将溶液酸化,则步骤④中测得的 c 值________(填下列选 项代码)。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大小不定 2.现通过以下步骤由 制备 : (1)写出 A、B 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 (2)从左到右依次填写每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a.取代反;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只填字母代 号):________。 (3)写出反应 A→B 所需的试剂和条件:________。 (4)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 3.1 mol 某烃 A,充分燃烧可以得到 8 mol CO2 和 4 mol H2O,烃 A 可通过如下图的各个反应得到各种化合物或 聚合物。10 (1)以上 11 个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有________个(填数字),它们分别是:由 C→A,________(填 写“由 x→y”)。 (2)写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G。 4.已知①通常 Br2 与 C=C 键可发生加成反应,但高温下,Br2 易取代与 C=C 键直接相连的 -碳原子上的氢原 子: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支链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易被溴取代: 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丙苯制取 1-苯基丙三醇 ,写出各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5.(2015 深圳质检)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 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 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烃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 Br2 等。有关数据列表 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1—溴丁烷 密度/(g·cm-3) 0.7893 1.4604 0.8098 1.2758 沸点/℃ 78.5 38.4 117.2 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乙烷和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圆底烧瓶 b.量筒 c.锥形瓶 d.布氏漏斗 (2)溴代烃的水溶性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________。 (3)将 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________(填“上层”“下层”或“不 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其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减少副产物烯烃和醚的生成 b.减少 Br2 的生成 c.减少 HBr 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 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________;但在制备 1—溴丁烷时却不能 α11 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________。12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氟利昂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起催化作用的氯原子,引发损耗臭氧的反应,从而破坏臭氧层。 2.A 【解析】溴乙烷分子中溴元素是以溴原子的形式存在的,A 不正确。 3.C 【解析】3—氯戊烷的分子式为 C5H11Cl,A 项错误;烷烃分子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 3—氯戊烷不属于烷 烃,B 项错误;3—氯戊烷的一溴代物共有 3 种,C 项正确;3—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7 种,D 项错误。 4.D 【解析】氯仿、溴苯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氯仿、2-氯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5.D 【解析】三氯生属于卤代醚,应不溶于水。 6.C 【解析】消去反应的原理为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在相邻的碳上的氢消去,关键是看有几种这样的氢。A 项只有一个 相邻的 C,B 项只有一个相邻的 C,C 项有二种相邻的 C,D 项有二个相邻的 C,但为对称结构,故只有一种, 故选 C。 7.C 【解析】卤代烃水解后的溶液应先酸化(中和掉 NaOH),再加入 AgNO3 溶液来检验 X-。 8.B 【解析】要制取 1,2-丙二醇,应先使 2-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制得丙烯: 再由丙烯与 Br2 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1,2-二溴丙烷: 最后由 1,2-二溴丙烷水解得到产物 1,2-丙二醇: 9.D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结合环丁烷(□)的结构,可逆推分析,要合成环丁烷,应将 CH2BrCH2CH2CH2Br 与 钠反应即可。 10.D 【解析】由题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易知其分子式为 C12H15Cl,它属于卤代烃;该有机物含 1 个苯环和 1 个碳碳双 键,故 1 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 4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它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因卤代烃属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卤离子(如 Cl-),故该有机物不与酸化 的 AgNO3 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1.(1)防止卤代烃挥发(或冷凝) (2)Ag+、Na+和 NO3- (3)氯 得到的卤化银沉淀是白色的 (4) (5)A 【解析】本实验的反应原理是 143.5ab c13 RX+NaOH—→R—OH+NaX, NaX+AgNO3==NaNO3+AgX↓。 (1)因 R—X 的熔、沸点较低,加热时易挥发,所以装置中的长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卤代烃挥发(或冷凝 回流)。 (2)R—OH 虽然能与水互溶,但难以电离,所以沉淀 AgX 上吸附的离子只能是 Na+、NO3-和过量的 Ag+。 (3)因所得卤化银 AgX 沉淀是白色的,所以该卤代烃中所含卤素的名称是氯。 (4)R—Cl ~ AgCl M 143.5 a g·cm-3·b mL c g 则 。 (5)如果加入 HNO3 的量不足,未将溶液酸化,则沉淀中还会夹杂由 AgOH 转化成的 Ag2O 沉淀,故测得 的 c 值将偏大。 2.(1) (2)b,c,b,c,b (3)NaOH 的醇溶液,加热 【解析】由 经三步反应得到 , 中的苯环 变成了环己烷环 ,且多了一个—Cl,表明反 应①是催化加氢得 A( ),反应②是卤化烃消去得 B( ),反应③为 与 Cl2 的加成;由 经两步反应得到 ,最终产物比 多两个—Cl,表明中间产物 C 应含有两个 C=C 键才行,即反应④ 是 的消去反应得到 C( ),而 与 Cl2 加成即得 。 3.(1)4 由 E→A、由 E→F、由 G→F 143.5 a bM c ⋅ ⋅=14 (2) 【解析】由烃 A 燃烧的题给数据可推导出 A 的分子式为 C8H8,由于其缺氢甚多,可认为其含苯环,则另一 个基团只能是—CH=CH2 才合理(因 A 可加聚得 B),从而 A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并由 D 与 醋酸(或醋酸酐)反应的产物加以确认。 A 与 HBr 反应可生成 C( ),C 经碱性水解得 D( ),D 与醋酸、醋酸 酐酯化得 ,符合题意。 A 与 Br2 加成得 E( ),E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F( ),F 与 Br 2 加成得 G ( ),其分子式正好与 G 的相符。 由于 A→C 属加成反应,反之 C→A 则属消去反应,仿照分析,在题给的 11 个反应中,C→A、E→A、E→ F、G→F 都属于消去反应,一共有 4 个,题中已给出了一个,其他 3 个应一一填写清楚。 4.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迅速接受题给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从丙苯 到产物 需在丙基的每个碳原子上各引入一个羟基。 为此应先制得相应的三溴代物,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在 NaOH 溶液中水解。制备三溴代物,要根据题给信息,在 烷基上先通过取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然后消去,形成双键,再用信息①在双键的相邻碳原子上取代形成一溴 代物,进而再通过加成便可制得三溴代物。 5.(1)d (2)小于 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3)下层 (4)a、b、c (5)c (6)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 1—溴丁烷与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15 醇被蒸出 【解析】(1)圆底烧瓶可作为反应器,量筒加入试剂,锥形瓶作为尾气吸收装置,不需要布氏漏斗。(2)小 于,因为溴代烃无法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乙醇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3)1—溴丁烷密度大于水,因而在下层。 (4)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生成烯烃和醚、Br-被氧化成 Br,都是浓硫酸作用的结果,稀释后以上副反应都不 易发生;加水有利于 HBr 的溶解而减少挥发,所以选 a、b、c。H2O 很明显不是催化剂。(5)a 会生成 I2 而引入 新杂质;b 会使 C2H5Br 水解;d 无法除去 Br2;只有 c 可以还原 Br2,生成的 Br-溶于水溶液中被除去,且不引入 新的杂质。(6)由沸点分析知,制溴乙烷时边反应边蒸出产物有利于溴乙烷蒸出而使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 动;而制备 1—溴丁烷时却不能,是因为正丁醇和 1—溴丁烷的沸点比较接近,采用边加热边蒸馏会把大量正丁 醇蒸出而降低产率。

资料: 58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