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ID:93371

大小:13.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很多影视片反映了这段历史,同学们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对这一内容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从不同方面概括出其原因。另外充分利用视频,让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的解放奋勇向前的精神。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学习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2、阅读教材,能够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内容,说出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认识土地改革运动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作用。(重点)3、阅读教材,记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及其意义;能够列表归纳出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术、歼敌人数、作用、胜利意义;记住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的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渡江战役视频。本视频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政府总统府的情景,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楼顶端,扯下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欢呼胜利。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南京政府是怎么被推翻的?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目录(PPT呈现)本课两个子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3)合作探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讲述法、讲解法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 “解放区土地改革”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问题2.土地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意义?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指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农民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那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请同学回答。问题1生: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师补充: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在解放区将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在人民解放战争转人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191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呢,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请同学们回答下它们的主要内容。生1:《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生2: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师:《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因此这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师:土地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进行了,取得了什么成果呢?我们先看一则材料。这则材料是土地改革前的情况。PPT展示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平均,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土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师:土地改革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请同学阅读课本回答。生: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师展示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果。PPT展示问题、材料: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讨出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一:《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工作队,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开展斗地主、惩恶霸、没收地主土地的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到1948年秋,已有1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材料二:山东是进行土地改革较早、较彻底的地区,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答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论从史出的能力,并为了解到土地改革的成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师展示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图片。设计意图:直观感受土地改革的成果。过渡: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经过一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经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增加到195万人。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的变化,作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决策。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最后一个子目。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讲述法、讲解法)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指挥者、意义?问题2.列表归纳出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术、歼敌人数、作用、胜利意义?说出南京解放是在什么时候?问题3.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问题1:生:时间:1947年夏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师: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同学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思考下。教师讲解: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薄弱的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所以毛泽东也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师展示: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北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热,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请同学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师:解放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第一,东北战场解放军有百万雄兵,而敌军只有55 万人,是解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而当时蒋介石对是否从东北撒军举棋不定;第三,东北解放区面积大,又连成一片,并且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政权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接下来我们一起看观看视频及几组图片,感受下三大战役时解放军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杀敌的气魄。辽沈战役:展示林彪、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等在作战前线、罗荣桓图片。淮海战役:展示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图片,并观看视频。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提问: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生: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平津战役:展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傅作义图片。提问:北平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师: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过渡: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C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为争取喘息时间,国民党又玩起和平阴谋。1949 年4月1,国共代表在北平开始谈判,双方于4月15日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师展示材料:“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天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提问:南京解放的时间?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师: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准确时机,发动战略决战,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第三,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启示:失民心,失天下;得民心,得天下。(4)知识结构任务四:【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5)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与意愿,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6)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