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年级地理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年级地理上)》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海陆分布 (第一课时) ‎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地理分布概况。‎ ‎3. 通过读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图,了解七大洲的形状与大小。‎ ‎4. 通过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明确七个大洲的位置、轮廓、面积排名及主要洲界线,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分析对比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倡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共建我们和谐美丽的家园。‎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视频:《我们美丽的家园》‎ 提出问题:大家在视频中看到地球表面的颜色主要是什么颜色,这种颜色代表海洋还是陆地?‎ 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图片,为什么想把地球叫做“水球”?‎ 学生注意观察视频、图片,很容易能回答出地球表面主要是蓝色,表示海洋,加加林把地球叫做“水球”,主要是因为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大。‎ 通过视频、图片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职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示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并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说出岛屿、大陆、大洲.‎ ‎3、能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并能准确说出其名称。‎ ‎4、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分界线.‎ ‎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说出他们在预习当中遇到的疑难。‎ 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可以根据助学上的学习过程,结合学习目标展示自己在预习当中遇到的困难。‎ 观察与发现 一.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我们知道地球表层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那么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下面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由你们去发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特点。‎ ‎1、根据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你能总结出饼状图中反应的海陆分布特点吗?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2、请大家观察地球仪,(转动地球仪)看一看,地球表层的陆地是均匀的分布的吗,你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分布关系?‎ 发挥一下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海陆分布的第二个特点:即 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块。‎ 自主学习,根据展示的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可以说是“七分海洋”,陆地面积约占了29%,可以说是“三分海洋”。‎ 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能看出陆地分布不均匀。‎ 小组合作,发挥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看到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用精炼的语言描述。‎ 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地球仪,更直观具体,有益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力的发展。‎ 活动探究 那地球表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除了前两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利用课本第43页活动,再来进一步探究一下海陆分布的其他特点:‎ 活动内容:‎ ‎⑴观察三组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比较各半球中海陆面积的大小。说一说,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更大。‎ ‎⑵议一议,如何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特点。‎ 提示:大家注意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概念:在陆半球中,陆地分布最为集中;在水半球中,海洋分布最为集中。‎ 结论:海陆分布的另外的特点,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 地球表层的陆块有大有小,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把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如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片以及数据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读图不难看出说南北半球相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相比,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 通过提示引导,‎ 学生不难总结,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读图分析、小组合作相结合,在锻炼读图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更能做到人尽其力,扬长补短,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 1、 哪位学生能在屏幕中指出大陆、岛屿和半岛的位置?‎ 2、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分别是什么吗?‎ 请大家把《助学》翻到第44页,完成表格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在课本的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 ‎3、什么是大洲,它由什么组成?全球分为几个大洲,分别叫什么?‎ ‎ 师生共同回答:大陆和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就叫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先了解陆地的组成部分: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再结合图片,就很容易理解了。‎ ‎ ‎ 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就能知道,但最大的半岛和岛屿,书中没有讲到,可借助《助学》学习过程中的表格。知道了世界之最的名称是基础,但记住他们的位置是关键,所以学生要在地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活动探究 ‎1、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读图分析、并探讨以下问题:‎ I、西半球主要有那几个大洲,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几个?‎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利用地球仪、地图册、课本插图等工具和资料,读图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 ‎ 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分析讨论的方式,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活动探究 II、说出赤道、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 180°经线分别穿过的大洲。‎ III、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的大洲分别是哪个?‎ IV、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哪个?‎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2、 大洲的名称容易记住,但是你能根据大洲的轮廓辨认大洲吗?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认为各大洲的形状最像什么。‎ 练习:辨认七大洲!‎ 3、 既然陆地分为七个大洲,那么洲与洲之间肯定会有分界线,还记得图例当中洲界线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忆洲界线的图例),陆地上那些地貌形态可以作为大洲的分界线呢?河流、山脉、海峡、湖泊等可作为洲界线。‎ 4、 请大家拿出地图册,翻到第21页,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以下几条重要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回答不完善的,其余同学加以补充。‎ 每个小组组长回答,看那一组回答的最快、最准。‎ 关于那些地貌形态可以成为洲界线,有些同学能够答出山脉、河流、海峡,但是不全面,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学生通过读图、小组合作,不难找出:‎ 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从北到南的顺序)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利用地图册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的能力,是地理事物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 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学习了:‎ 1、 海陆分布特点。‎ 2、 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大小、位置 3、 重要的洲界线 巩固训练 一、看图指出七大洲的位置:‎ 二、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它沟通 ‎ 洋和 洋。‎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它沟通 ‎ 洋和 洋。‎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和 ‎ 山脉、 海峡。‎ 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以“学生有效参与”为宗旨,让学生始终在自主学习,有效参与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并挖掘与本课相关的资源,提高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源”尽其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