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优秀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蜀相》优秀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蜀相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能力目标:‎ ‎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3、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他被誉为“诗圣”‎ ‎2、他的诗歌名句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我们初中学过他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请一组学生详细介绍杜甫,其它组补充,教师补充,旨在让学生对杜甫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课外鉴赏杜甫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杜甫(712—770‎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代表作: 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描写的是谁的事迹? 蜀相------诸葛亮 介绍写作背景:‎ 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1)学生朗读、把握基调 ‎①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③、请一个学生读,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集体朗读全诗。‎ ‎④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 ‎1、品味语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 思考:首联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思考:本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自”与“空”两个字来写碧草和黄鹂意象,营造了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和意境,为诗末的感伤叹婉奠定感情基调 (板书:意象:碧草 黄鹂 意境:冷落 凄凉)‎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 此联既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隐衷。‎ 思考: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 英雄——应指千古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之人。此联隐含着诗人感时伤乱之意。‎ ‎1、颈联和尾联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 相关史实: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形 象: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2、有人说,杜甫写这首诗就是凭吊诸葛亮,你同意吗? 为什么?‎ 怀古咏史常常是怀古伤今,杜甫写诸葛亮实际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颈联表达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板书)‎ 知人论世: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凭吊蜀相诸葛亮,感慨万千一代蜀相诸葛亮有丰功伟绩,却也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己要“致君尧舜”,可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只好寓居成都,壮志难酬 思考: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写一篇2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蜀 相 杜甫 意 象:碧草 黄鹂 意 境:冷落 凄凉 形 象:失败的英雄 情 感:称颂,崇敬,仰慕;叹惋、感伤 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