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二)能力目标 ‎ 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 (1)传统习俗 ‎ (2)传统建筑 ‎(3)传统文艺 ‎(4)传统思想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我们要像对待文化多样性一样来对待传统文化。‎ 12‎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2.传统文化的作用或影响(辨证看待):‎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点】 传统文化 ‎“清明节”与“移风易俗” 探清明 品清明 话清明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它凝结了中国人“崇孝敬祖,尊重生命”的文化精华。在全球范围内,中华民族是唯一有固定节日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民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清明与寒食合二为一,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扫墓、踏青,在古代还有禁火、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在饮食方面也有讲究,我们山东主要是吃鸡蛋和凉馒头。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有了新的内涵和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清明节的新亮点。祭扫方式不断推陈出新,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不断涌现。‎ ‎ 通过清明节我们寄托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 12‎ ‎ 仰慕先贤的情怀,起到了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清明节也有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清明烧纸钱和放鞭炮不但增加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耗费了森林资源,还对空气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更严重的是稍有不慎还会造成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它为什么能保留至今?‎ ‎2、结合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概括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特点。‎ ‎ ‎ ‎3.你如何通过清明节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 ‎ ‎ ‎【典型例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 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 ‎ ‎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12‎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肯尼亚等国热播,有的地区在开播时甚至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非洲访问,提及此事,他认为这部片子能较好地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中国本土文化走向海外,发展文化交流的见证。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不可超越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这强调了 ( )‎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习近平来到北师大,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据此回答4~5题。‎ ‎4.《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传统民族节日需要各界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 ‎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6.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2‎ ‎7.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根本 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今天,我们举行孔子文化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A.先继承、后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继承传统文化就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D.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不可兼得 ‎9.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内和外顺”、“和谐社会”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 )‎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10.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面子文化?(9分)‎ 12‎ ‎ ‎ ‎ ‎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3.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一、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懂得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2、理解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 ‎3、 在文化创新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 ‎(二)能力目标 ‎ 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悟文化创新,激发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二、 学习重点难点 ‎1.文化创新的途径。‎ ‎2.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课前预习案】(15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2)‎ ‎2、要求:‎ ‎(1)‎ 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12‎ ‎(2)‎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方式的变革:‎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重要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15分钟)‎ ‎【探究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 12‎ ‎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8分)‎ ‎【典型例题】( 2014·海南单科)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 ‎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  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 ‎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当堂检测案】(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制度 ③科学技术 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教材使用暨培训工作会上表示,今年秋季,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30%。其中40%的课文将被更换。据此回答3~4题。‎ ‎3.把经典古诗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 (  )‎ 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 B.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相结合 C.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 12‎ D.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加以继承和传播 ‎4.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对此 (  )‎ ‎①国家应加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功能 ‎ ‎②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③我们应学会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④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 ‎7.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而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的张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 ‎①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8.下列有关教育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起着决定作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发展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9、李克强总理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提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的科技成果。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的,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我们还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 12‎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的继承。清明节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既保留基本特征有因时而变。‎ 在民族共同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消极的。‎ 传统文化要随时代而发展。因时而变的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其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典型例题】选D ‎【当堂检测案】1、C 2、B 3、 C 4、C 5、B 6、A 7、D 8、B 9、D ‎ ‎10、①传统文化作为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文化,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分) ‎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变迁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我国当前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仍需大量进口粮食,面子消费会造成大量浪费,妨碍社会健康发展。(3分) ‎ ‎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面子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3分)‎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3.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1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 ‎【典型例题】选C ‎【当堂检测案】1、A 2、B 3、A 4、C 5、B 6、D 7、A 8、D ‎9.(1)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3分)‎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老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3分) ‎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