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课堂·导入
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威尼斯
(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
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而且也是13世纪至17世纪末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艺术重镇,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叉。这个咸水潟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于每年的8月至9月间在此举办。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1.
词语积累,给变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瑰
宝(
guī
) 穿
梭
(
suō
) 荒
芜
(
wú
)
绚
丽(
xuàn
) 鳞次
栉
(
zhì
)比
xián
( 舷 )窗
mèi
( 魅 )力 城
huī
( 徽 )
2.
解释词语
鳞次栉比
: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瑰宝
:贵重而美丽的宝物。
瑰丽
:异常美丽。
字·词
·
音
本文题名为“蓝蓝的威尼斯”是因为作者坐在飞机上从舷窗上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村落”。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是个“水都”的环境特征,而且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文题·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
,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1段
,写机窗俯视眺望所见景色。
第2段
,概括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
第3段
,介绍威尼斯的悠久历史。
第二部分:(第4~6段)
,介绍威尼斯是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4段
,写威尼斯是个水城。
第5段
,由将看球赛引出圣马可广场的来历。
第6段
,重点介绍圣马可广场。
第三部分:(第7段)
,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先自学再
小组交流互帮。
1.用波浪线在课文中划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
用关键词把作者的行踪按序写在表格里。
2.
介绍城市风光的游记,既可介绍它的自然景观还可介绍它的人文景观,(包括建筑、神话传说、历史轶事等)本文作者介绍了威尼斯的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新课·讲解
作者行踪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从舷窗向外眺望
一到罗马
登上汽船、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圣马可广场
蔚蓝色的世界
人间奇景
闪闪发光的明珠
威尼斯悠久的历史
十四、五世纪哥特式建筑
李亚度桥
“公朵拉”小游船
传说故事
广场秋色
广场一侧的叹息桥
新课·讲解
客机上的舷窗眺望
——
一到罗马
——
威尼斯
——
登上汽船
——
泛舟在大运河上
——
穿过一座座桥梁
—
汽船向前驶去
—
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
——
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宫殿、叹息桥
(注意:
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们的全貌。
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两点:一、要把立足点变换交代清楚;二、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不要写成流水帐。)
新课·讲解
我从舷窗向外眺望:
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
新课·讲解
一到罗马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新课·讲解
我们登上汽船
(
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
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泛舟在大运河上,
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
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这是
1592
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
新课·讲解
于是就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
……
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新课·讲解
品味
威尼斯,感受语言的魅力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
课文现了威尼斯的
和平、宁静的
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请找出文章比喻句,体会它的表达作用。
(独立完成自学内容二的内容)
语言·赏析
1
、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语言·赏析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语言·赏析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语言·赏析
通过刚才的学习
,说说游记文章可以
写什么?
怎么写?
介绍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游记类文章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二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
。
拓展·延伸
蓝蓝
的
威尼斯
蓝蓝
自然色彩:
天蓝,地蓝,城市蓝
人文色彩:
是美丽、和谐、 幸福
的象征
课堂·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
行踪为线索
,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
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展现了威尼斯的
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