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六下语文第7课《藏戏》ppt课件(含素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人教版六下语文第7课《藏戏》ppt课件(含素材)》 共有 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戏曲大扫描 ——藏戏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 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藏戏简介 • 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 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独具一 格的剧种。西藏及四川、青海、云南广 大藏族地区的人民都普遍喜爱观看藏戏。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 术。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 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 费,虽经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 徒中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使召来组成戏班 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 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 戏的雏形。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 藏戏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 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 “拉姆”,意为仙女。藏戏概况 • 藏戏的文化根基:巫文化 苯教文化 佛教文化 • 藏戏的文化影响:中原文化 印度文化 • 藏戏的特点:面具戏 宗教色彩 仪式戏曲剧 广场戏 藏戏的主要来源 • 民间歌舞 • 民间说唱艺术 • 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 藏戏的孕育与形成 • 白面具戏 • 蓝面具戏 • 牦牛舞 • “阿卓”鼓舞 白面具藏戏的成熟发展时期 • 唐东杰布时期 • 五世达赖时期 • 新西藏时期 唐东杰布像藏戏剧种 • 1.白面具藏戏 (旧派) •   白面具藏戏,系藏族戏曲母体剧种,历 史最为悠久,流传十分广泛,藏语文称为“拉 姆拔嘎布”,是仙女白面具戏的意思。相传是 唐东杰布为营造铁索桥募捐而组织“仙女七姐 妹”班子进行演出从而形成的戏剧形式。 • (1)宾顿巴 • (2)扎西雪巴 • (3)尼木巴 2.蓝面具藏戏(新派) (1)迥巴藏戏 (2)江嘎尔藏戏 (3)香巴藏戏 (4)觉木隆藏戏 蓝面具舞 3.康巴藏戏 4.安多藏戏 5.昌都藏戏 6.嘉绒藏戏 7.德格藏戏 安多藏戏藏戏的剧目: • 传统剧目 1.爱情神话剧目 《诺桑王子》 《云乘王子》 《拉莱沛琼》 《若玛囊》 《诺桑王子》剧照“诺桑王子与云卓 ” 2.人情世态剧目 《卓娃桑姆》 《苏吉尼玛》 《顿月顿珠》 《卓娃桑姆》剧照“卓娃与父母告别” 3.宗教演义剧目 《智美更登》 《云乘王子》 《德巴丹保》 《日琼巴》 《猎人贡布多吉》 《释迦十二行传》 《智美更登》中母亲送行 4.历史人物剧目 《文成公主》 《苏吉尼玛》 《文成公主》中唐皇与公主 5.传说故事剧目 《白玛文巴》 《卓娃桑姆》 《顿月顿珠》 《诺桑法王》 《白玛文巴》中国王与大臣 6.社会斗争剧目 《朗萨雯蚌》 《朗萨雯蚌》中纺织 区藏剧团演出 服饰道具 (一)藏戏面具: • 平板式软塑料面具 扎西雪巴黄面具 反派丑角黑面具国王红面具 舞女半白半黑面具•半立体软塑料面具 村民常斯老头老太面具 仙翁面具•立体软塑料面具 魔妃哈江面具 罗刹面具 吐达面具 •立体写实的动物精灵面具 《诺桑王子》中 马头天王面具 猴子面 具 《诺桑王子》中 龙女面具 •宗教面具 折嘎面具 苯教寺面具 (二)藏戏服饰 国王服 王子服 大臣服 侍从佣人服 喇嘛服 尼姑服 甲鲁服 温巴服 拉姆服 贵妇人服 王子服 跳神服 (三)藏戏的佩戴饰品、盔帽、鞋靴 前藏妇女头饰 后藏妇女头饰 男子圆耳环、长耳环 仙女头饰五佛冠 国王帽 甲鲁高帽 各类头饰 藏戏的布景 • 藏戏多系白天在广场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和 灯光装置。在演出场地摆一两件景物,如经幡杆 和绑于经幡杆上的树枝,桌上的供盒“切玛”和 唐东杰布塑像或挂着的唐卡画像,亦当作固定道 具使用。直到今天,西藏各地民间业余戏班都是 在柳林坝子、打麦场或寺庙院于里演出,即使在 城镇的影剧院和礼堂演出,也完全采用广场的演 法,不用幕布和布景,灯光只作为照明使用。 藏戏的乐器 • 扎年琴 • 特琴 • 藏京胡 • 藏鼓 • 藏钹 • 甲林 扎年琴——六弦琴 藏京胡藏戏的唱腔(朗达) • 藏戏的朗达,每一首都可以独立构成唱段, 具有唱词短、旋律长的共同特征。每首朗达一般 只有广下两句唱词,但它的旋律都是一曲多个段 落,如开场戏中甲鲁达仁朗达,两句唱词,曲调 旋律却有10个段落。朗达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 两种:一种是段落的多少不一,每个段落的长短 不一;另一种是类似三步曲式结构,即散板→2 /4拍民歌风格唱腔→散板,如谐玛朗达与谐玛 当木朗达。 藏戏的朗达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仲古技巧。 “仲古”,藏语意为嗓音的转换变化,它是藏族古老的民 间声乐普遍使用的一种高难度演唱技巧。这种演唱技巧, 在各个藏戏剧种,特别是蓝而具藏戏的朗达中得到了很 好的继承和发展。据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原作曲和唱腔设 计、藏族音乐家边多的研究认为,蓝面具藏戏唱腔,仲 古技巧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且“仲古”的种类也极为丰富。“仲古”的三种使用形式: 一是将白面具藏戏中的小型仲古与另一 种特殊的旋律“嘿字腔”糅在一起; 二是与“嘿字腔”结合后再与朗达旋律 连起来; 三是几种“仲古”连在一起使用。 藏戏唱腔分类 • 表现欢乐的长调,藏语叫“觉仁”; • 表现痛苦忧愁的悲调,藏语称“觉鲁”; • 表现叙述的短调,藏语称“党统” 藏戏演出的三个部分 • 一是“温巴顿”,意为猎人净地,就是身 着猎人装者手持彩箭首先出场,净场地, 高歌祝福。其次是“加鲁钦批”,即太子 降福。就是着太子装者登场,象征加持舞 台,给观众带来福泽。最后是“拉姆堆嘎 ”,即仙女歌舞。就是着仙女装者慢慢起 舞,表示仙女下凡,与人间共享欢乐。这 是藏戏开场的序幕。 二是“雄”,也就是正戏。 三是“扎西”,即告别祝福仪式。过去的戏班 子演到这里,就是通过集体歌舞,向观众募捐。演出习俗 • 雪顿节:从宗教节日到以藏戏演出为主的艺术节 • 募捐戏 • 集市戏 • 支差戏 • 庙会戏 “雪顿”节让拉萨变成“藏戏城 ”藏戏艺人 • 一、藏戏之神——唐东杰布 • 西藏过去的民间藏戏活动中,都把唐东杰 布作为戏神来供奉祭祀。藏戏演出场地中心都 供有汤东杰布塑像或唐卡画像,开场戏也主要 是祭颂唐东杰布的内容,看戏的观众捐赠东西 时,也首先要向唐东杰布神像献哈达。在西藏 许多寺庙里也都供奉着他的塑像或画像,向他 叩头祈祭的人络绎不绝。二、藏戏历史上著名的演艺家 1.藏戏革新家扎西顿珠 2.巴藏戏老戏师结布 3.扎西雪巴著名戏师白玛顿珠 藏戏艺术家、西藏觉木隆藏戏团团长 扎西顿珠与阿佳(妈)拉巴夫妇 三、现代优秀的藏戏艺人和主要演员 1.名丑伦登波的传人多吉占堆 2.打到世界上去的蹦子手次仁更巴 3.藏戏“真正的皇后”阿玛次仁 4.创宗立派的藏戏著名女艺术家阿妈拉巴 5.藏戏特型演员阿旺顿珠 穿贵夫人服的著名 藏戏艺人阿妈拉巴 著名藏戏艺人次仁 更巴(扮演诺桑王 子) 阿旺顿珠在 《苏吉尼玛》 中扮演猎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是西藏惟一国家专业藏 戏团体,筹建于1959年,由原觉木隆 巴扎西顿珠、甲鲁丹巴、阿玛次仁、阿佳 哈巴、西洛、次仁更巴、次仁曲培、多吉 占堆、登珍格桑、贡觉、多布吉、才旺卓 玛、次仁达娃、普布、诺布次仁、阿旺顿 珠等四十余位老少艺人,成立了拉萨市藏 剧队。1962年底改称西藏自治区藏剧 团。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编演剧目 • 大型传统藏戏 • 四出大戏 《文成公主》(1960) 《朗萨姑娘》(1961) 《卓娃桑姆》(1961) 《诺桑与云卓》(1962- 1963) • 两个戏的片断 《苏占尼玛》《白玛文》 安多藏戏《米拉日巴劝化记》1997 年农历七月八日拉卜楞寺演出 中小型现代藏戏 • 反映平叛斗争的《解放军的恩情》 • 反映民主改革的《幸福证》 • 反映新牛活面貌的《农牧交换》 • 改编民间故事的《渔夫班登》 • 反映民族团结的《血肉情谊》 • 反映农村变化的《阿爸你走错了路》 • 反映平叛事迹的《英雄占堆》 • 反映铁匠新生活的《炉火重升》青海省藏剧团编演剧 • 青海省黄南州文工团于1982年至19 83年编创排演了具有一定现代舞台艺术 水平的《意乐仙女》,并赴广东、上海、 北京等八省市演出,受到好评。 • 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李超也著文说:“ 意乐飞升前教宫女们堆绣那一场,既是歌 舞,又是生活,既似戏曲,又像舞剧,这 就是吸收继承,正是藏戏创造的出新。 1983年青海省黄南州文工团在同仁县演 出藏戏《意乐仙女》 甘南州藏剧团编演剧目 • 甘肃省于1981年成立了甘南州藏剧团 • 藏、青、甘、川民间编演剧目大型现代剧 《雪山小英雄》 • 大型历史剧《宗山激战》《牟尼赞普》 • 格萨尔英雄史诗故事剧有《地狱救》《霍 岭大战》《降伏魔国》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