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3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数据处理 平均值 . b. 图象法:作出 l T 2 图象求 g 值 . 两种误差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偶然误差 测量时间 ( 单摆周期 ) 及 摆长时产生误差 ① 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② 计时从单摆经过平衡位置 时开始 系统误差 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 本身 ① 摆球要选体积小,密度大的 ② 最大摆角要小于 10° 2. 误差分析 【 基础自测 】 1. 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 30° 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 开始计时 B.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 100 次的时间 t ,则单摆周期为 t 100 C.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 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 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解析: 要使摆球做简谐运动,摆角应小于 5° ,应选择密度 较大的摆球,阻力的影 响较小,测得重力加速度的误差较小, A 、 D 错误;摆球通过最低点 100 次,完成 50 次全振动,周期 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C 正确 . 答案: C 考点 1 实验原理及操作 【 典题 1 】 (2018 年河北唐山模拟 ) 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 (1) 实验前他们根据单摆周期公 式导出了重力加速度的表 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同学甲: T 一定时, g 与 L 成正比 同学乙: L 一定时, g 与 T 2 成反比 同学丙: L 变化时, T 2 是不变的 同学丁: L 变化时, L 与 T 2 的比值是定值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同学 _________( 填“甲”“乙”“丙” “ 丁” ). (2)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 B. 长约 1 m 的橡皮绳 D. 直径约 5 cm 的均匀木球 F. 时钟 A. 长约 1 m 的细线 C. 直径约 2 cm 的均匀铁球 E. 秒表 G. 最小刻度 为毫米的米尺 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他们还需 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 __________(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 (3) 他们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其上端 固定,下端自由下垂 ( 如图 S14-1 所示 ). 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 ________ 之间的距离记为单摆的摆长 L . 图 S14-1 (4) 在小球平稳摆动后,他们记录小球完成 n 次全振动的总 时间 t ,则单摆的周期 T = __________. (5) 如果实验得到的结果是 g = 10.09 m/s 2 ,比当地的重力加 速度值大,分析可能是哪些不当 的实际操作造成这种结果,写 出其中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因为 g 是定值,则 L 变化时, L 与 T 2 的比值是定 值,丁同学观点正确 . (2) 根据实验原理及要求易知,他们还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 择: A. 长约 1 m 的细线; C. 直径约 2 cm 的均匀铁球; E. 秒表 . (3) 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小球球心之间的距离记为单摆的 摆长 L . (5) 可能是振动次数 n 计多了;可能是测量摆长 时从悬点量 到了小球底部;可能在计时的时候秒表开表晚了 . 答案: (1) 丁 (2)ACE (3) 小球球心 (4) t n (5) 可能是振动次数 n 计多了;可能是测量摆长 时从悬点量 到了小球底部;可能在计时的时候秒表开表晚了 ( 合理即可 ) 方法技巧: (1) 为减小计时 误差,开始计时的位置应选在平 衡位置 . (2) 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 . 如在摆球过平衡位 置时启动秒表同时数零,以后摆球每过一次平衡位置记一个数 . 考点 2 数据处理 【 典题 2 】 (2015 年北京卷 ) “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 实验装置如图 S14-2 所示 . 图 S14-2 (1) 测出悬点 O 到小球球心的距离 ( 摆长 ) l 及单摆完成 n 次全 振动所用的时间 t ,则重力加速度 g = ________( 用 l 、 n 、 t 表示 ). 组次 1 2 3 摆长 l /cm 80.00 90.00 100.00 50 次全振动时间 t /s 90.0 95.5 100.5 振动周期 T /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 g /(m·s - 2 ) 9.74 9.73 (2) 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 3 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 处理 . 请计算出第 3 组实验中的 T = _________s , g = _______m/s 2 . (3) 用多组实验数据画出 T 2 - l 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g . 已知三位同学画出的 T 2 - l 图线的示意图如图 S14-3 中的 a 、 b 、 c 所示,其中 a 和 b 平行, b 和 c 都过原点,图线 b 对应的 g 值 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 则相对于图线 b ,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 A. 出现图线 a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 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 l B. 出现图线 c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 49 次全振 图 S14-3 动记为 50 次 C. 图线 c 对应的 g 值小于图线 b 对应的 g 值 本实验常见的创新方法就是如果摆长不能精确测量的话, 比如摆长很长或悬挂的重物的重心不确定,我们可以利用改变 摆长的方法,测出两次摆长的差和两次分别摆动的周期,根据 单摆公式联立方程组求解 . 【 典题 3 】 (2017 年湖南衡阳八中高三质检 ) 甲同学想在家 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 到了一块大小为 3 cm 3 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 . 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 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 M ,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 O 点 ( 如图 S14-4 所示 ) B. 用刻度尺测量 OM 间细线的长度作为摆 长 C. 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 α = 30° 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 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 (1) 该同学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________. (2) 若该同学用 OM 的长度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 差将 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 填“偏大”或 “ 偏小” ). (3) 如果该同学改正了错误,改变 OM 间细线的长 度做了 2 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线长度 l 1 、 l 2 和周 期 T 1 、 T 2 ,则由上述四个量得到重力加速度 g 的表达 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图 S14-4 解析: (1) 该同学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BCD ; B 中, 摆长应是从悬点到大理石块的质心的距离; C 中,单摆的摆角 太大,将不能看做是简谐运动, 单摆周期公式失效,不能测定 g ; D 中,测量时间应从单摆摆到最低点开始,因为最低位置摆 球速度最大,相同的视觉距离 误差引起的时间误差较小,则周 期测量比较准确 . 用 OM 的长度作为摆长,摆长偏小,根据上述表达式得知, g 的测量值偏小 . 答案: (1)BCD (2) 偏小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