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0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坚持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良好,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有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重回正常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一)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全区始终不放松组织收入工作,积极压实各街道(镇)、园区收入任务责任,深挖增收潜力,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强化文创港、慈城古县城开发等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切实巩固税源,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其中,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85.5亿元,同比减少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8.3个百分点。但由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下半年增收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二)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区财政局积极发挥保障职能,支持全面筑牢xx疫情防线。第一时间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建立工作机制,安排区级疫情防控应急专项预算资金2000万元。截至6月30日,累计下达区级资金1612.27万元,并及时下达上级转移支付536.41万元,有力保障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积极发挥参谋作用,拟定建议措施,促进区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捐助资金和物资的规范分配使用。(三) 积极支持复工复产今年以来,xx区财政局重点保障复工复产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全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地方经济。一方面高效落实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区财政局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召开政策落地对接会议,全面排查企业的资金需求并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截至6月底,已完成申报37家企业,已放款12家,金额约4亿元。另一方面加快政策兑现。区财政局紧急构建全区政策兑现工作运行机制,组建全区兑现工作统筹小组,出台办理指南,牵头加快政策兑现工作。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2020年下半年,我局将按照年初目标任务,结合年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着力延续前一阶段工作的良好势头,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同时,充分认识到深刻认识xx争创“重要窗口”模范生实践样板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为xx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作出贡献的使命任务,明确努力方向,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举措,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展现财政担当作为。(一)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当年收支平衡一是科学分析研判,完善财税部门及街道(镇)等各部门的协作沟通工作机制,积极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受疫情冲击情况,密切关注市“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体制影响,提高收入监测的精确性。二是突出财源服务和管理,加大招商“一把手工程”保障力度,积极利用好文创港、慈城古县城等各类平台,扎实开展财源性招商工作。切实巩固重点财源,提高帮扶效力,加快培育财政收入新增长点。(二)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助力复工复产。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企业复工复产、帮扶企业共渡难关等相关政策,加快开展省“五减”共克时艰行动,严格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甬惠通”平台应用。二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促进“642”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新材料、5G+等新兴产业集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区“123”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支持实施xx外贸“123”行动,加快培育外贸梯队,落实好“稳外贸新十条”政策措施。三是积极支持乡村振兴。优化财政涉农投入,保障支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保证支农面上基础项目同时整合资金,争取“创精品、出亮点”。继续跟进旅游产业政策落实。积极推进财政文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财政文旅专项资金管理,为下一步深化财政文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基础。(三)财政运行坚持“有压有保”一方面严控行政成本,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落实好各项经费管控要求,大力压减部门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会议费、培训费、课题经费和办公设备购置经费等压减50%以上,切实精简各类政府活动,严控新增政府行政成本支出,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并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另一方面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收支压力,制定区集中力量办大事政策体系,科学谋划财政收支盘子,突出保障重点,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的优先顺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四)强化财政管理和国企改革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严格按照区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执行,提升财政支出执行率,深化执行支出进度通报机制,促进执行率考核结果运用。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持续开展好财经纪律系列检查,涵盖疫情防疫资金、扶贫资金、政府采购、财政票据、基层财政运行资金、会计质量信息等方面,完善重点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财政资金使用。三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各类政策、重大项目等事前评估论证管理,推进绩效目标公开,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编报,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四是持续推动国企改革,加强全区国资管理统筹力度,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加速国企实体化转型;探索国企成为城市综合运营服务主体的体制研究;推进国企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