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深入贯彻“三立三进三突围”决策部署,切实肩负起“以港促产兴城、全面扩大开放、推动渔业转型、守护海上安全”的职责使命,注重“海港、口岸、渔业”融合发展,服务“两抓年”、助力“两战赢”,努力为全省海洋渔业领域打造“重要窗口”贡献台州力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口岸开放稳步推进。牵头成立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小组,制定2020年台州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施进口货物概要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改革,推行集约式登临检查、优化通关服务等举措。今年3月份(杭州海关未发布4-6月数据),台州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5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53小时。在保障口岸货物通关的同时,积极配合开展口岸防疫工作,协调口岸查验单位与相关县(市、区)口岸管理部门做好口岸疫情防输入,特别是国际航行船舶中国籍船员换班有关事项。今年以来未发现口岸输入性病例。通过微信群为“单一窗口”平台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协助推广产地证申报等新功能。截至6月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申报业务应用率保持100%,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原产地证书10250份,覆盖率16.8%。(二)渔业转型蹄疾步稳。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示范场创建,玉环召开全市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工作会议,临海和温岭申报新一批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全市共有54家养殖主体积极参与创建。启动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第一轮基础资料收集。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广池塘循环水“跑道”模式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全市累计完成46条“跑道鱼”建设(海水36条,淡水10条),其中今年新建9条。巩固深化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果,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养殖现状核查专项,全面核查全市规划外和禁养区内水域滩涂。加快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自查问题整改,全市完成海水围塘养殖尾水治理目标任务的61%,其中温岭和玉环完成全部整改任务。(三)海上安全稳中向好。围绕渔船安全管理十大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亮剑2020、异地伏休监管、渔业无线电专项整治、渔船号灯专项整治、渔业“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加强风险隐患源头管控、集中整治安全突出问题、夯实安全管理基层基础、提升渔船精密智控水平,切实打响渔船安全执法“严管年”。2020年1—6月,全市渔船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数与去年同期持平,未发生境外疫情输入事件,“三战”执法行动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全国首个“渔业—海警”联络室成立。巩固大中型水产品批发、交易重点市场“市场监管+”驻场巡查制度,严格落实索票索证机制,严打违反幼鱼资源保护行为,累计检查场点数5052个次,查获违禁渔获物数4323.94公斤,清缴违禁网具25660张(顶)。完善渔船动态管理评优、陆海通信联络、动态编组、进出港报告等方案,加强动态监管。截至6月底,发布预警信息64.1万条次,实施动态干预1.39万次,渔船实际掌控率达100%,共有9864艘次渔船通过“船港通”APP进行进出港报告,累计报告79831次,报告率达100%,为全国领先。(四)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以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为统揽,完成《台州市渔船避风锚地规划》编制,明确渔船避风布局和“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避风渔港投资3912万元,渔港经济区投资1.48亿元,玉环灵门渔船避风锚地和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航道疏浚工程完工,路桥金清、临海东矶、玉环鸡山等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创新渔船污染物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完善椒江“物联网+区块链”渔船油污水污染一站式解决试点,该区685艘渔船联网覆盖率达100%,“海洋云仓”累计收集污染物243996公斤,运输240282公斤。全力推进“船港通”平台开发,“船港通”已挂至浙江省“观星台”,成为省委省政府领导重点关注事项,港口油污水收集处置监测、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浪预报模块已全部接入系统,公安海防船员管理和记分消分模块完成设计方案。深入开展渔获物定港上岸和溯源试点工作,玉环坎门中心渔港、灵门渔港、温岭中心渔港、礁山渔港、椒江中心渔港、三门洞港渔港和健跳渔港均已通过国家定点上岸渔港评审。二、下半年工作计划下阶段,我局将以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为引领,全力争取“一打三整治”继续领跑全省、全力守护海上安全底线,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促进口岸通关提速提效,努力让台州港航口岸和渔业事业成为建设浙江海上“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和亮丽风景线。(一)全面深化改革试点。深化“船港通”系统开发和“海洋云仓”建设,推广“物联网+区块链”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一网管渔船管船员管安全管资源管环境。推动避风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推进玉环鸡山渔港、灵门渔船避风锚地等竣工验收。加快完成“船港通”系统的开发建设,参与省数字化转型项目评选,力争打造省级数字换转型优秀项目。持续推进坎门渔港、石塘渔港等地的渔获物定港上岸试点,完成水产企业渔获物可追溯管理软件的开发建设。(二)全速推动产业发展。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引导养殖场开展生态化改造,年底前完成玉环示范县创建和4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验收,同步推进临海、温岭示范县创建工作。夯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完成全市海水养殖现状核查专项,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督促三门加快工作进度及临海扫尾工作,计划今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海水围塘养殖尾水治理,11月底前完成验收。落实跨境贸易便利化各项举措,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时,主动做好口岸货物通关协调,争取年底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三)全力守牢安全底线。以渔船安全执法“严管年”为抓手,开展渔业船舶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窗口期”六大行动等重点工作,抓紧补齐隐患整改、渔业防台、伏休管理等突出短板,强化十大突出问题的执法检查、隐患整改、督查督办。对“三无”渔船“零容忍”,深入推进禁用渔具清理,狠抓幼鱼保护,常态化开展禁渔区线管理、产卵场保护区和东海带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巡航执法,严打伏休期非法渔业生产和经营行为。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对抽检不合格的初级水产品的追溯查处率达到100%。有序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年底前创成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