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在桥边》用

ID:980008

大小:66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请你数一下这里有多少只鸟我这里有一袋米,你帮我数一下有多少粒够单调无趣乏味吧?有一个人整天需要在桥边数人,是不是也很无聊乏味无趣? 在桥边【德国】伯尔 我们学过伯尔的什么作品?请简单介绍一下伯尔。关于作者 我躺在手术台上,看见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小,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这就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海因利希·伯尔伯尔出生在德国科隆一雕刻匠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 伯尔主要作品:①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②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③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1972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整体感知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知识链接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发展高潮 请画出《在桥边》的情节发展的曲线图无聊因姑娘的出现而心情娱悦要来检查而紧张被调去数马,获得与姑娘接触的机会有波澜摇摆发展曲折发展 1、根据第一段文字你能猜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吗?“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故事发生在战争之后(二战之后)阅读思考 故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战后初期,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二战”,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20世纪50、60年代伯尔的创作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揭露和批判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60年代以后伯尔的作品着重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其中“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已由“一声不吭”发展到奋力抗争。 2、“我”每天的工作是做在那里数过桥的人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样的工作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枯燥、单调、乏味。 3、“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我”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的心简直停止了跳动”,“当我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又开始数起来”。 4、“我的心爱的姑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为什么“我”会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漏数了呢?“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第6节“漏数”的背景同第4节有什么不同?主任统计员来检查,面临着生计威胁。重点探讨: 5、假若另换一位可爱的姑娘,“我”是否会“漏数”?会。那个“可爱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现实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换另一个可爱的人,甚至动物,“我”也会这么做。 ●当主任统计员来检查工作时,“我”还是把姑娘漏数了,这样的“漏数”有意义吗?(结合姑娘的象征义)“漏数”并不能改变现实什么,但它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坚守,一种精神追求。 请同学们联系故事背景和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伯尔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主题挖掘:是爱情么?是表现爱情的巨大力量么?“我”的爱情可以实现吗?明确: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德国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位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他知道。”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吧! 探讨主题(二)我不愿意姑娘被他们乘除中的“他们”什么身份?他们关心的是什么?对桥上过往的行人包括我有没有注意到呢?只关心数字的一群官员,对战后人们得精神状态都不关心。对处于困境中的人除给予物质帮助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 小说的四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这四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小说答题自然也应从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入手。于是,产生了“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这种模式的精髓就在于:答情节题,既要从情节本身来思考,又要综合环境、人物、主题这三个要素考虑;答环境题,既要从环境自身特点考虑,又要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要素考虑;以此循环往复。但不是所有的题都必须从四要素综合作答,要从题目本身出发灵活考虑。构建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 小说情节类的题目类型1情节概括题2情节鉴赏题3情节探究题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温馨提示: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1、情节概括题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情节的高潮或结尾有什么作用?2、情节鉴赏题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⑴对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⑵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的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情节探究题(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2)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补充相关知识: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作用是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