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终极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终极教案

ID:977143

大小:48.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一、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真理)谁能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师:有点门道。越来越接近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出示字典中对“真理”的解释。师读)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真理。2、继续看老师写。(板书: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⑴为什么是一百个问号?师:是啊,为什么不是99个或101个呢?谁能解答这个疑问?生:并不是真的指一百个问题,而是说明问题很多。师:你的理解很准确。“一百”在这儿只是一个虚数。其实类似的表达还有很多,比如:百里挑一,百战----(生:百胜)你还知道----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我们不仅会用“百”还会用到“千”、“万”,例如:千言----万语不仅我们,古人也会。(出示诗句)生齐读。⑵中国的语言真是精彩绝妙啊。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文中已经作了解答。打开课本110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解释了这个问题。(若生读前面的句子-----师:看看文章的后半部分有没有也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语句。)(出示句子)一起来读一读加深印象。(生齐读。)(师将两个句子从中间分开。)以前我们也接触过议论文,常常把写在文章前面的观点称作“论点”(板书:论点)把写在文章后面的观点称之为“结论”(板书:结论)二、研读事例,探寻表达方法。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6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写了哪些事例呢。找到之后读一读,用几个字概括事例的内容。(板书:事例。画出三条横线)生汇报,上台板书事例。(一)内容上的相同点1、其他同学再来浏览这3个事例,看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生立即举手。-----不着急,看谁的发现多。)(1)生:这三个事例都是从生活当中的小事开始的。师: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这是第一个相同点。(2)生:这三个事例中的人都善于观察。师:课文中称这样的人为“有准备的人”!这是第二个相同点。(3)生:他们都做了实验。师:发现问题之后都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二)写法上的相同点1、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发现3个事例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很了不起,若能发现作者写法上的妙诀就更棒了。一起来看第一个事例。(出示第1个事例,用斜线分部分)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作者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请一位同学来读句子。(找生读。)随机引导学生写:①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师:发现问题。写在这两句话的旁边。②这属于----生:实验的过程。师:实验过程。③最后是----生:得出的结论。师:得出结论。你看,长长的一段话我们理理顺序,思路就更清晰了。再来快速地浏览剩下的两件事,你也像老师这样用斜线来理一理,看看能发现什么。(生理顺序,师巡视。)生汇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6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个事例表达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然后写---,最后写---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描写实验过程的句子。(出示: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一起读。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都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哪些词传递了这个信息?(“反复”、“许多”变红)这3个词说明了什么呢?(生:他们进行了很多次实验。)实验的次数----生:很多。时间----生:很长。付出也一定-----生:很大这么繁琐的过程,写得却如此简略,把什么写详细了?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参照第二件事我们会发现作者把什么写得最为详细?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写得最为详细。(选择3个学生,依次问:把什么写得很详细?)作者重点描写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为了更好地印证自己的观点,读----生读课题。同学们越来越会分析、会思考、会质疑了。现在就请3位同学带我们一起回顾发现问题的过程。(出示相关语句。)指名读。(三)分析列举事例的数量1、师:哎,同学们,你们不觉得奇怪吗?3个事例无论是内容还是写法上基本相同,作者为什么还要写3个呢,写一个不行吗?生:写一个事例太少。师:一个是偶然,不能说明问题。两个呢?生:巧合。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6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这叫无独有偶!那写4个呢?5个呢?生:又太多了。我们常说“三顾-----茅庐”、“事不-----过三”“三思而----后行”,足以可见三件事就能说明问题。你看,作者在选择事例的数量上都想得这么周到。三、品读排比句,感受层次感。1、介绍完了事例之后作者紧接着就进行了总结。一起读。(出示第6自然段: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师把4个“有所”变红。)你发现了什么?2、生:这是一个排比句。师:像这样的排比句在文中还有,看谁能找得到?生读。找得非常准确。我若把第一个排比句这样排列,你有什么看法?(师将“发现”与“发明”、“创造”与“成就”调换顺序)引导:“发现”指的是什么?“发明”呢?发明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现,重大的创造才可以称之为“成就”。你看,即便是表达相同的情感,但排列起来是要有层次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验表达上的层次感。一齐读。师:谁愿意读第二个句子?生读。师:如果你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那么就一定要做有----准备的人、做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做具有-----生接: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四、感受文字的趣味性。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6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书读到这儿,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的?生:先写了论点,接着列举了事例,最后写了结论。-----(作者叙述的条理很清晰。)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验证。-----(事例是最有说服力的。)都用了排比句增强情感。------(这是他表达上的巧妙之处。)2、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虽是一篇长长的议论文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这是因为本文的语言很生动很有趣。再来浏览全文,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哪句话写的很有趣。生汇报:⑴最后把“?”拉直变成“!”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就是—(生:问题)“!”就是---(生:真理)用标点符号来表达意思就更有趣了。你还发现哪句话很有趣?⑵“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的俗语读起来通俗易懂、简单有趣。⑶“正像数学家······可以等来的。”------引用名人名言更有说服力。五、拓展延伸。同学们这节课可真了不起,不仅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还发现了作者表达上的技巧,论点清晰,事例典型,要论证什么就把什么写得详细。我们从文章中还学到了要做追求真理、相信科学的人,要做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并不缺乏寻找真理的人们,我们来看这样一篇文章。出示:《茶杯为什么会滑动》配套90页思考:瑞利发现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生交流(出示图片),为了追求真理而现身的伽利略就是这样的人,“科学之母”---居里夫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6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牛顿就是这样的人,爱因斯坦、爱迪生、诺贝尔、达尔文、两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品味。六、布置作业。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收获了很多,相信写也一定很棒,课下请大家试着完成这样的作业---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观点。(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章提纲)作业纸已经放在你们的桌洞里,(你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论点和结论已写完了,想一想你打算例举什么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交流两三个学生。)下节课我们再交流你所写的内容。五、板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论点洗澡水的漩涡事例{紫罗兰花的变色结论睡觉时眼睛的转动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6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