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庸》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案】《中庸》教案

ID:1018206

大小:512.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漳州正兴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教案课题《中庸》教案1、掌握“鲜”“与”“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教学目标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教学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导入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从身边的小事入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讲授法手吸引学生的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意力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作者及作品的相关介绍子思(前483-前402),名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战国(多媒体展示)初期鲁国人。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三、预习检测检测预习情况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须臾()忌惮()笃行()不肖()不眩()2、一词多义率性之谓道()我知之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率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知知者过之()将率不能则兵弱()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绝宾客之知()让学生掌握本单诚者,天之道也()元的重点知识,明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确学习重点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乃能衔哀致诚()3、古今异义(1)从容中道古义:自然而然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古义:坚守不渝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博学之,审问之古义:审慎地询问今义:提问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天地位焉位:_________________来百工也来:_________________虽柔必强强:_________________柔远人也柔:_________________子庶民也民:_________________修身也,尊贤也贤:_________________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一:_______百:________十:________千:________虽愚必明愚:________5、文言句式(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2)诚者,天之道也()(3)可离,非道也()(4)莫见乎隐,讲授法莫显乎微()明确答案,进行点(5)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拨,帮助学生熟记四、文本内容解析1、如何理解“性”、“道”、“教”的含义及其关系?明确: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是一体的,“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朱熹《论语集注·季氏》),天不仅化育了万物,而且把天的正理也赋予了万物,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天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性”。合作探究“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意思并不是任由本性为所欲为,讲授法而是说,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做“道”。虽然上天提问法赋予人们的“性”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的“性”的情况不太一样,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样就需要“修”,通过“修道”,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其完善。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的本性去做。教,教化,使道得以修明。性、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而“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服务的。因而,《中庸》强调,“道”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2、“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的含意是什么?儒家为什么强调“慎独”?明确:中庸论修道,主要在“慎独”上下功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与“道”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人们自己以“排火车”的方已经知道了,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要阻遏这式回答种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处处合乎规范,凭着高度自觉,遵循正道。当喜、怒、哀、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是“性”,“性”本来就包含着喜怒哀乐之情,而且是无过无不及之的,所以把它叫做“中”;这种喜怒哀乐之情表现出来而合乎法度,叫做“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这样,天地万物就能各得其宜,各得其所,运行不息,生生不已。“中”是“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道”,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3、什么是“中庸之道”?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什么特点?明确:“中庸之道”是儒家哲学思想的精髓。所谓中,即不偏不倚;庸,即平常。就是要求不偏不倚地模范地遵守社会规则和自然法则,要与身边的人和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朗读法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惟天下之至诚,未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中庸之道”的特点是:“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问题法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五、课外研讨你认为“中庸之道”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明确: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在我看来,它是做人的完美境界。具体的思想是: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统治者要仁政爱民。对待其它人要博爱。对待上司要忠诚。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尊重通过学生们的研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讨来深入文本,掌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追求的是理想人格——圣人。握中庸之道的思儒家哲学的思想精髓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即不偏不倚;庸:想即平常。讨论法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问题法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其中,“尚中”观念为传统所固有,为孔子所继承。“时中”、“中正”及“中和”的观念是孔子对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传统“尚中”观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中庸之道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重视的合理主义。它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适度”。要求人们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辨察、修正其中的丑恶,提高自身的道不要求答案的统德水准。以求在为人处事上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中庸之道的关键是一,力图学生能各对人的思想及精神世界的构建,重在时时刻刻对人的灵魂进行洗抒己见礼,让灵魂保持纯洁、高尚以及正直!中庸不是教人软弱,而是教人自立、自强、自信、自息!“中庸之道”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完美境界,所以它是无法达到的,但是可以无限地接近六、小结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讨论法(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之道.全班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板书设计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反恩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5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