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青山不老(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十六课-青山不老(教案)

ID:965353

大小:5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感悟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老人的不屈精神和高尚情怀。【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法、阅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补充资料,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故事发生在晋西北。学习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这片土地。资料补充: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时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出示相关图片)21教育网2.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人创造了一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他又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去感受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1·c·n·j·y(板书课题:16.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总结整理: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3.字词正音:治理zhì归宿sù荡漾yàng领悟wù风雨同舟zhōu4.词语理解:(1)生自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感觉比较重要的词语。(2)词语理解。生结合工具书或原文内容对词语进行理解。 (3)师归纳总结重点词语: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领悟:领会;理解。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盘踞:非法占据。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过渡:生字词我们掌握了,课文大体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也弄明白了,下面,我们走进课文去具体看看老人都做了些什么。21·cn·jy·com三、精读领悟(一)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展示山林景观,喻示老人为改造山林做出的贡献。第二部分(第2-5段):老人为改造山林、绿化环境所面临的环境和改造的成绩。第三部分(第6、7段):点明主题,写出作者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二)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2.思考:“我们盘腿坐在土 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这个句子把满山的杨柳在风的吹拂下起伏的绿阴比作海上的波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儿有一种最突出的颜色——绿,说明了这里环境好。)21·世纪*教育网3.学习多音字:卷(juǎn)卷起来;卷(juàn)试卷4.你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这座青山呢?(生自由说)师总结:绿意荡漾的青山过渡:可是,曾经的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三)学习第二部分。1.整体了解: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原来——(狂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盘踞的山沟2.一个“绿意荡漾”无法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大山发生的全部变化,你能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老人取得的成绩吗?www-2-1-cnjy-com(1)交流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过渡: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3.学习老人创造奇迹环境,感受老人的伟大。(1)默读2-5段。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人在种树造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生交流答案,相互补充。(3)师总结要点: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2、老人年老、瘦小。3、生活条件艰苦。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4)拓展:如此恶劣不利的条件下,老人却创造了如此的奇迹。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感受呢?你觉得老人的哪些方面感动了你呢?(如:老人的这种高尚情怀让我感动;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来源:21·世纪·教育·网】(5)师小结:老人说了,他还有自己的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这样的老人,怎能不让人敬佩,怎能不让人感动呢?2-1-c-n-j-y过渡: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也发出了自己的感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读第6、7段。师生评价。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在这里,“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表面上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1*cnjy*com是啊,精神不死,精神将永存。3.“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如何理解?(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随着青山永垂不朽,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变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现在,你可以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了吗?(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来源:21cnj*y.co*m】5.拓展:(1)你们知道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什么吗?(森林)。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森林的作用》。观看完视频,你是不是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了。正因为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咱们国家支持多植树造林。【出处:21教育名师】(2)老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植一棵树,传递一条环保广告,继承发扬老人的这种精神吧。【版权所有:21教育】环保公益广告: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3.与绿色重建和谐,与健康重修旧好。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五)课堂小结:这位山野老人,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这块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赞扬,同时,我们要继承老人的这种精神,它将和青山一样不会老去。21*cnjy*com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1)感悟了老人不屈精神和高尚情怀,增强了环保意识。(2)学习了作者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五、课堂练习1.选词填空。融化溶化(1)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1)糖放进水里后,很快就(溶化)了。2.把词语补充完整。(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六、作业布置1.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意思。2.写一写自己从这篇课文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21cnjy.com山林景观             背景介绍 绿化家园、造福人类             作者感悟【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赞扬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www.21-cn-jy.com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结构较清晰,重点突出。教学本课,抓住三个问题即可,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这一奇迹?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这三个问题一环扣一环,教学中,我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生自由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感悟到老人的精神后,随之结合作者的感概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把理解融入到具体的故事里,比单纯拿出这句话理解要强的多,效果很好。www.3abeike.com(按住Ctrl键点击该链接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