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朗诵视频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律长征朗诵视频

ID:958995

大小:40.99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律长征朗诵视频篇一:七律长征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学科第9册五年级《七律长征》二、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文中隐含的历史事件不够清楚,且对孩子们来说,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境有距离,例如对“寒”“暖”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要补充适当的资料,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第一课时四、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大意。五、教学重难点1.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六、教学准备 课件七、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四、指导朗读。五、观看视频,欣赏诗朗诵《七律?长征》。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生答。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记述这一历史壮举的诗──长征。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教师课件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用教棍指着地图讲解)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3、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课件出示全诗。解说: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教师相机板书全诗)4、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学生质疑。(字词)请同学们提出你们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把学生提出的词语在黑板上用横线标注出来。3.现在,请大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引导学生逐词解决。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教师课件出示五岭山脉图。解说:画面上就是诗中所说的五岭山脉,他指的的是:五座山岭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磅礴:气势雄伟。课件出示乌蒙山图:解说: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课件出示金沙江图。 解说: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河水激烈的拍打着两岸的山崖。课件出示大渡河组图。解说: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课件出示岷山。画面上的岷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的岷山,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5.现在请大家联系刚才同学们所做的交流,结合所看到的图片,再读诗歌,然后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学生交流。四、指导朗读。五、观看视频,欣赏诗朗诵《七律?长征》。 九、板书设计七律长征五岭金沙千山乌蒙万水岷山大渡十、课后反思十一、学习效果评价十二、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第二课时四、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3、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六、教学准备课件七、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四、全班交流五、教师指导重点六、总结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八、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远征难、逶迤、乌蒙、磅礴、岷山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诗的节奏,读出诗的味道。2、听朗读录音。三、品词析句,深入体会 (一)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划出描写地点的词语。介绍“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岷山”。理解“万水千山”。2、师简介长征。引导学生留意几个数据,进而感受长征的远、艰难。3、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小结过渡:这么远的路,红军怕不怕?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下面先让我们走进五岭和乌蒙山。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朗读诗句。思考“逶迤”、“磅礴”的意思,想象红军战士在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腾细浪”“走泥丸”的理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你觉得红军怎样? 2、感情饱满地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引出:金沙水拍云崖暖1、朗读诗句。2、利用情景理解“暖”,并体会其暗指的含义。3、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过渡: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智取,那飞夺泸定桥就是---引出“大渡桥横铁索寒”4、情景理解“寒”,并体会其暗指的含义。5、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四)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朗读诗句2、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诵读延伸1、配乐朗读2、尝试背诵五、课外拓展,感受伟人九、板书设计千山长征万水十、课后反思十一、学习效果评价十二、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不怕难尽开颜篇二:七律.长征教学实录《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师:(板书:长征)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画面?生:爬雪山,过草地??师:(小结)是啊,在这万里征途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长征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被这些故事感动了,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长征的资料(点击课件:过草地、长征图),播放歌曲《七律.长征》,请听范读。师:(小结)就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板书).挥笔写下了这首旷世史诗,七律(板书)长征。 二、理解诗意,诵读诗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体会.用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读诗)检查读诗情况:(指名分句朗读)师:哪一位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诗风采?(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指导背诵1、师出示学习要求:(1.)同桌合作学习。(2.)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2.交流(1)指导领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整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击课件,出示这句诗)师:同学们齐读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万水千山(板书)生:远征难(板书)师:请同学们到诗中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万条河、千座山?(学生边度边找,师检查,总结出诗人用的是夸张手法)师:你能读出红军长征路途的遥远与艰难吗(生读,师生共同评价)(2)指导领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在诗中写到了哪几座山?生:五岭山、乌蒙山、岷山师:(点击课件,出示五岭山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五岭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山?生:连绵不断,群山相连生:绵亘蜿蜒??师:所以.说五岭逶迤,你能读出这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吗?(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师:(点击课件,出示乌蒙山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蒙山?生:雄伟高大,山势险峻 生:直插云霄??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乌蒙山的磅礴气势?(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师:(点击课件,同时出现两座山的图片)站在这样的山脚下,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师:假如让你徒步穿越这些山呢?(不敢想象,太可怕了)师:可红军怕不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生:腾细浪,走泥丸师:(过渡)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卷着的细小波浪(简笔画,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滚动的小泥球(简笔画,小泥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很乐观。(板书,乐观)师:(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出这种感觉。(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多少座这样的大山?(18座)站在一座山脚下,咱们都望而生畏,18座呀!一路长途跋涉是何等的艰难啊!可红军却说(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3)指导领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咱们再来看红军长征途中跨过的河!(课件出示:金沙江图片)请你来介绍眼前的金沙江。生:两岸悬崖峭壁生:两岸的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地势险要。师:过这样的江对于装备简陋的红军来说是何等的艰难?诗人却用了一个“暖”字,有谁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生无人回答)(师口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红军不费一枪一弹机智的度过了金沙江,他们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所以.用了这个“暖”字。读出这种感觉来(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指名读、齐读,师评价)师:大渡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铁索桥图片)你看到了一座怎样的桥?桥下的水流又让你的心里充满了什么?(学生看图交流) 师:站在岸边往下看,你心里充满了什么感觉?生:心惊胆战生:一不小心掉到河里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师:冰冷的铁索,湍急的水流,看上一眼我们都不寒而栗了,再加上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要渡江谈何容易!想看看当年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想,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精彩片段)说出你此时的感受。生:很悲愤,很伤心,非常难过。师:读出这种感受(课件出示,大渡桥横铁索寒)小结:同学们,同样是渡河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经历,你能通过读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感受吗?(指名读,评价)师:同学们,长征途中红军渡过的河翻过的山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在红军眼里仍然是(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 (4)指导学领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课件出示岷山千里雪图片)同学们,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翻过千里雪山你敢吗?(不敢)那红军翻越这样的山会遇到哪些困难?生:有被雪埋没的危险。生:有滑向无底深渊的危险。??师:这些危险对于红军来说是“只等闲”,从哪个词中可以读出来?(学生回答“喜”)师:请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找一找红军遇到了哪些喜?(生交流,翻过这座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胜利队伍中的小红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你的心情会怎样?(兴奋、激动)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齐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胜利的欢呼,请把你们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决心化为这句诗吧!(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篇三:《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001《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2、收集有关毛泽东所写的诗词。[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课件观看战斗视频。 一、导入,引出诗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呢?有谁知道长征的背景?生自由汇报关于长征背景和长征路线图的资料。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出示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一起齐读诗题。生:《七律?长征》师:这首诗共有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所以成为七律,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七律长征。二、初读,读顺诗文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6面,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节奏,读完再看看注释。(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由读时,老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师: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词请了出来,(课件出示: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生词读准?生: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师:读得真准。来,像他这样我们一起读。 生: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师:很好,生词读准了,我们也要关注难写的字,注意“磅礴”的礴字是由石字旁和薄组合而成的,这个礴字是左右结构。现在谁能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诗)有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更好的,也想来试一试呢?师:听你读这首诗,老师也特别想读一下这首诗,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好吗?认真听,看看老师跟你们读得有没有不一样的。师:觉得老师读得好不好啊,如果你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或者比老师读得还好的话,我们就与伟大领袖毛.一同走进这首诗,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读,读的时候还得注意节奏、停顿和韵律。 三、再读全诗,融入诗境师: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回答)生汇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你真的很会读书,很快就找到了诗眼。是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句诗告诉了我们(板书)远征难只等闲师:只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红军战士们把什么看做平平常常的事?生:万水千山。师:万水千山,难道真的有一万条河流,一千座山吗?不是的。在25000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总共翻越了18座山,24条河流,这样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说明红军长征途中艰难,还时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风吹雨淋,写出了长征的艰难。师:诗中直接点明的“万水千山”有哪些山与水呢? 生1汇报:五岭、乌蒙山、岷山。师:还有谁有补充的?生2:金沙江、大渡河。师:是啊,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它们只是万水千山的代表而已。三、细品“远征难”和“只等闲”,感悟诗情(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现在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自由地读读这一句诗,看看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呢?师:看出来了吗?生:我从磅礴一词看出翻越乌蒙的艰难。 师:对,你又从什么地方看出翻越五岭的艰难呢?生:逶迤。师:(课件出示:五岭图)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座山岭。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生:高大。师:仅仅是高大吗?这五岭可是一座连着一座,伸向远方呀!你还会想到哪一个词?生:连绵不断。师: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生:逶迤。 师: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谁能用读来表现它的连绵不断呢?生读逶迤。师评价。师: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应该怎么读?师:对,你的朗读为我们展现了一条连绵不断的山脉。让我们把这样的朗读带入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腾细浪能够读的在轻松一些吗?师:(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生:高大。生:高耸入云。师:诗人哪一个词写出了这种特点? 生:磅礴。师:磅礴就是气势雄伟,高大的意思,谁也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的感觉呢?生读。师:这绵延千里的五岭和气势宏伟的乌蒙山是那么的难以翻越,谁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你读出了五岭的绵延,乌蒙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吗?谁能读出这份绵延和雄伟呢?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得真好,连绵不断的五岭,气势雄伟的乌蒙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你感受得到他的这种感觉吗?你也像他一样来读一读这句诗好吗?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你们想此时此刻,我们轻装上阵,来翻越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生:难!师:可红军战士们还要背负着枪支弹药,炊具食品,忍饥挨饿,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你说红军想要翻越五岭和乌蒙山,难吗?生:特别艰难!师: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想想看?生: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滚动的泥丸。师:是啊,(出示课件:对比)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非常坚强。师:对,这就是无畏。(板书:无畏)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好一个无畏的战士。还有怎样的感受?生: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根本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师:对,这就是乐观主义精神。(板书:乐观)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好一个乐观的战士。来,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好一群无畏、乐观的红军战士。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啊!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课件出示:中心句)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是展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现红军克服战斗的艰难。(二)(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师:你真会发现,这一暖一寒又是一组对比,(课件出示:暖和寒变色)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的山崖会是暖的,大渡桥上的铁索又会是寒的呢?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的?生:水不断撞击云崖,磨擦生热,所以会是暖的。??师: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用这一暖一寒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 师:你们看看这个资料就会明白的。(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此时此刻,战士们安全渡过了金沙江,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生:乐滋滋的、暖融融的、非常高兴。师:对,这就是暖。能把这种高兴的感觉读出来吗?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师: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啊,谁也想读出心中的喜悦呢?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师:太开心了。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起读。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然而红军和敌人的战斗有智取也有恶战,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就是桥面。桥下是湍急的大渡河,平常人走在这桥上是什么感觉啊?生:很害怕。晃晃悠悠地不敢走。不敢走。师:可此时的对岸正在机枪扫射,狂轰滥炸、枪林弹雨,看看红军是怎么过的吧!(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师:看完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你心里会感到怎么样?你能理解寒了吗?生:害怕(这就是寒)读心惊肉跳毛骨耸然惨烈、激烈生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是呀!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你看他把巧渡金沙江读得多欢快呀!你看他把飞夺泸定桥读得多悲壮呀!来,男生一起读。(男)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女生一起读。(女)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红军用他们的英勇告诉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险,经历千山万水,只要再翻过眼前这座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可是想要翻越这座岷山,谈何容易啊,你们看这就是千里岷山,(出示岷山图片)想象红军在岷山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自由汇报。师:但是纵是有千般难、万般苦,红军战士们还是挺过来了,当他们翻过岷山之后,他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 师: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读——(课件出示:中心句)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齐诵,升华诗情师:同学们,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那段红色的历史可能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牢.住那段历史。(播放音乐)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诵读这首诗,把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牢牢地立在心中。引诵全诗。配乐(长征)读。师:好,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七律长征朗诵视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