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三十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三十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ID:945866

大小:42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大闸蟹生长要经历多次蜕壳,其新壳柔软,易受水鸟攻击。江浙一带的养殖户常在蟹池中种植水草以保护大闸蟹。现在许多养殖户改为宽间距种植高秆稻替代水草。据此完成1~2题。1.以高秆稻替代水草的原因最可能是(  )A.扩大蟹的活动空间   B.阻挡水鸟视线C.提高蟹池经济效益D.降低蟹池水温2.高秆稻种植在蟹池中主要是其能够适应(  )A.水深较大的环境B.土层较薄的环境C.风力较大的环境D.旱涝频发的环境解析:1.C 2.A 第1题,高秆稻种植在蟹池中,会减少蟹的活动空间,故A选项错误;高秆稻种植间距较宽,不利于阻挡水鸟视线,故B选项错误;在蟹池内既养殖大闸蟹又种植高秆稻,在大闸蟹稳定增产的同时,可增收一季优质水稻,提高了蟹池经济效益,故C选项正确;水草同样能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所以这不是以高秆稻替代水草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第2题,在蟹池里生长的水稻需要具备株型高大、稻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害、掉粒少等特点。植株高大,往往要求土层深厚方能将根扎实,故B选项错误;风力较大,生长在水里的高大植株容易倒伏,故C选项错误;高秆稻适宜生长在深水环境中,旱涝频发的环境不仅不利于高秆稻生长,而且会导致病虫害增多,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年降雨量/mm粮食生产集中度/%2010年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2002.9+0.9200~4002.8+0.8400~80045.9+8.9≥80048.4-10.63.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C.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9- D.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4.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5.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解析:3.C 4.B 5.A 第3题,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降水≥800mm为东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故亚热带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降水400~800mm为东部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故暖温带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所以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的趋势。故选C。第4题,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所以,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所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故选B。第5题,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所以,北方与南方相比,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故选A。(2021·黄冈模拟)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个地区。通过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单季稻生产种植环境趋于平均和优化,对单季稻生产总体表现为正效应,三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区域划分。据此完成6~8题。-9- 6.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7.推测M区域内单季稻生产适宜度较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市场8.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单季稻单产增幅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B.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C.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解析:6.B 7.A 8.B 第6题,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单季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单季稻生长最适宜的地方集中在辽宁南部,纬度越低,单季稻生长的适宜度越高,纬度低,相对来说,热量充足,气候温暖,有利于单季稻的种植,因此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热量,正确答案选B。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东北地区单季稻的生长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热量,热量的不同可能会受到地形因素影响,因此正确答案选A。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不同纬度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有差异,对于低纬度地区而言,多导致农作物减产。而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对于中低纬度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容易导致积温过高,从而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或者是增产效果不明显。东北三省位于中高纬度,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单季稻产值增幅的差异,纬度越高,增幅越明显,其次向低纬度递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正确答案选B。(2021·唐山模拟)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早期菇民选择某些阔叶树的倒木利用刀痕栽培香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目前,当地形成了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据此完成9~11题。9.庆元菇民采伐菇木林时通常采用“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利于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B.扩大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C.促进林下土壤肥力的恢复D.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10.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  )-9- A.劳动力廉价丰富B.便捷的交通网C.悠久的栽培技术D.空气质量优良11.目前,庆元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  )①扩大栽培规模 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③挖掘本地市场 ④促进栽培技术创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9.A 10.C 11.D 第9题,“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只砍伐树龄大的,留下树龄小的,与另一种砍伐方式“皆伐”相比,这样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A正确。影响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的是林木采伐量,不是采伐方式。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可见土壤肥力的恢复与采伐林木的方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香菇适合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并不是为了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故选A。第10题,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即庆元具备而其他香菇栽培区不具备的特点。材料中提到“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所以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悠久的栽培技术。第11题,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同时“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将大大促进栽培技术创新,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正确答案为D。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回答12~13题。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比重海拔粮食作物平原20%<200m水稻丘陵60%200~500m水稻、冬小麦中、低山15%500~1000m春小麦、马铃薯高山5%>3000m—12.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9-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属于该地区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解析:12.C 13.C 第12题,从表中地貌类型比例和水稻作物,可知该地区耕地占土地利用的55%,而平原只占20%,表明该地的垦殖度过高,①③对;该地区丘陵、山地占80%,不便于开垦,不便于农耕,②④错。第13题,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注意生态保护。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2020年3月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就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做了明确部署,强调各地要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据此回答14~15题。14.确保我国粮食稳产最关键的因素是(  )A.科技B.水源C.耕地面积D.劳动力15.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为保证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应该(  )A.加大农业科研投入B.尽快恢复春耕生产C.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D.组织民工返岗复工解析:14.C 15.B 第14题,科技、水源、耕地面积和劳动力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稳产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耕地面积,只有守住耕地面积红线,保证基本农田面积,粮食产量才有保障。选C。第15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生产活动受限,农资供应不足,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春耕生产,B正确。选B。二、非选择题16.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与此同时,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粮食产后的各个环节浪费损耗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的各个环节损耗浪费总量每年超过3500万吨,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下表示意我国2009年谷物类粮食产后损耗估算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项目环节内损耗率数量/万吨未扣除收获损耗的谷物总产量49645.7~50162.8-9- 收获损耗3%~4%1489.4~2006.5进入储藏环节的谷物供给量总量48156.3粮库储藏26967.5农户储藏21188.8储藏损耗3.5%~5%1826.2~2496.8进入运输环节的谷物供给量45659.5~46330.1运输损耗3%~4%1369.8~1853.2进入加工环节的谷物供给量43806.3~44960.3加工损耗1.5%~2%657.1~899.2谷物产后综合损耗5342.5~7255.7谷物产后综合损耗率10.8%~14.5%(1)分析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原因。(2)简述粮食产后损耗的具体环节及我国粮食产后损耗巨大带来的影响。(3)为降低我国粮食产后损耗,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第(2)题,由表可知,粮食产后损耗包括收获损耗、储藏损耗、运输损耗和加工损耗。据此可以分析,粮食收获时,受收粮机械本身质量及磨损等因素影响,粮食散落、掉粒;粮食储藏时,水分散失、鼠害、霉变等导致粮损;装卸运输时,粮食散落、遗漏等;人们对优质谷物的追求,导致过度加工,造成粮损等。粮食产后损耗严重,会导致粮食总量减少,市场供应紧张;同时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增加,威胁粮食安全。损耗的粮食也造成了土地、水资源等生产资料的浪费。第(3)题,解答本题需要对粮食产后损耗的原因、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具体改进建议。答案:(1)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干旱灾害频发;水源短缺;人口增长,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等,导致耕地面积减小;化肥对粮食的增产作用越来越小。(2)具体环节:机械收获质量不佳,散落、掉粒现象严重;粮库储粮品质下降,水分散失导致的减量现象时有发生;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鼠害、虫害、霉变严重;装卸运输过程中粮食散落、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影响:损耗了大量粮食,降低了粮食供应量,导致粮食价格上升;浪费了大量耕地、水资源和物资投入;增加了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威胁粮食安全。(3)改良老旧设备,降低收获损耗;完善粮食储藏体系,提升储藏管理水平;推进储粮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注重农户储粮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新型农户储粮装具;健全粮食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损耗。-9- 17.(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 图1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2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图1图2(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多样,园地和林地占比约为60%,相对较多,耕地(29.9%)相对较少。第(2)题,读图1中“立体农业示意”可知,该地山上为松林,山坡为竹林和茶园,山麓为稻田,这主要受当地地形、气候和水源的影响。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山麓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生长。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口外出就业,反映了劳动力流失问题;留村人口中60岁以上占36%,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说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总产值与收入下滑,说明农业衰退。第(4)题,图1显示该地以低山、丘陵为主,有竹林、茶园,因此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增加收入,可发展观光农业;电商可以拓宽农产品销路,增加就业机会。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9-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18.(2021·长沙质检)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部,石羊河下游,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面积91%,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9%的绿洲上(如图)。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民勤县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水、土资源的制约,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该县实行了“关井压田”、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政策,加强对水、土资源的管理。(1)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推断水、土资源政策制定的依据。(2)水、土资源政策对当地农户的生计造成了巨大冲击。为解决生计问题,当地政府制定了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措施。下表为该县部分农户(567户)选择生计措施的情况。请绘制柱状统计图,表示出选择不同措施的农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并说出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措施选择节水技术改变作物类型设施农业(如日光温室)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农户数479398390262327-9- (3)调查发现,农户对改善生计措施的选择多采取“组合式”策略,例如:“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等。从上面两种策略任选其一,说明对改善农民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题,其依据从该地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首先依据农户数567户,计算出表中5个类型的农户数比例,比例自左向右依次是:84.5%、70.2%、68.8%、46.2%、57.7%。确定横坐标措施类型自左向右依次是:节水技术、改变作物类型、设施农业、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依据比例绘制柱状图即可。第(3)题,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民勤县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生计措施应该针对于限制性因素采取措施。“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可以缓解此类问题。答案:(1)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内流区的河流下游,地表径流量少;上游城市用水量大,来水量减少;人口分布集中,人均水资源量少;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2)如下图所示:(绘图要求:①横坐标有措施类型;②柱高准确即可,不要求标出数字;③绘制的图像类型要求为柱状图。)农户的措施选择多样化;选择“节水技术”最多;选择“削减种植规模”最少。(3)“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经济收入;应用渗灌与滴灌等节水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土地盐碱化。或“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削减种植规模,减少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