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5古代文化常识课件202103031313x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5古代文化常识课件202103031313x

ID:944901

大小:92.6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5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对文史常识的复习,关键是靠平时的阅读积累,要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中形成对古代文化语境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可通过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的整理,集中记忆,加强识记。当然,在高考上遇到不太了解的文史常识时,也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考点探究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二)明确命题规则1.熟悉的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文化常识。这类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为熟悉的。熟悉的文化常识可依据平时所学知识直接判断。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偏难的题目出现。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这类题目表面上生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来判断。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十)传统节日及民俗必须掌握的10类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官职迁谪(三)古代称谓(四)古代科举(五)天文历法(九)音乐文娱(八)饮食器用(七)古代礼仪(六)古代地理 记忆方法方法一(一)分类串记法方法二(二)联想记忆法识记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识记方法方法类型例子(一)分类串记法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1)诣(2)劝(3)课(4)风、化(5)按、案(6)游(7)当(8)坐(9)多(10)少2.与官职相关的常用词语略3.与人物秉性、品行相关的常用词语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4.与科考学校相关的常用词语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士、太傅5.与水利粮食相关的常用词语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6.与食物饱饥俸禄等相关的其他常用词语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7.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2)脱(3)第(4)独(5)他8.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二)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除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探究突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 A项,可根据平时知识积累中的“及第”推断,“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可判断A项正确;B项,联系历史中学过封建朝代的“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兵部”管军事等知识,可推断B项正确;比较难判断的是C、D两项,联系掌握的教材中有关君主称号的知识和选文内容来推断,古代君主有年号、庙号等,表时间多用年号,表称谓多用庙号,“钦宗”应该是庙号,C项正确;D项可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太子”不能指其他儿子。答案: D [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翛不听。升任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宋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2017·全国卷Ⅰ)阅读《宋书·谢弘微传》,完成1~4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D应用体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宋史·曾公亮传》(略),完成文后题目。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C 对古代文化常识专门设题考查,在全国新课标三套卷中皆有出现。就现有题例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梳理常见的文化常识对史传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梳理,并且追求精准的记忆,这是破解难题过程中的关键。2.分析题例设误方式分析现有题例中已经使用了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来年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3.掌握几种常见的设误方式(1)扩大范围。(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2)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位,却说成“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忽略嫡庶。)(3)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4)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4.比较筛选错误项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阅读《晋书·何攀传》,完成下面的题目。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解析:“察茂才”“孝廉”是自下而上。C 2.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下列四组诗句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四种传统节日习俗,其起源与佛教无直接关联的是()A.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B.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D.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3.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①天子 ②孤 ③圣上④殿下 ⑤陛下 ⑥圣驾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CC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