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国论》幻灯片精品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精品】《六国论》幻灯片精品课件

ID:936034

大小:2.64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页,共55页。 文体(wéntǐ)知识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shǔyú)史论文。“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第二页,共55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zhèxiē)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第三页,共55页。 当年苏老泉, 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 发奋读书籍。 并同儿与女, 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xuéhǎiwúyá)苦作舟第四页,共55页。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qiújìng),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第五页,共55页。 第六页,共55页。 第七页,共55页。 第八页,共55页。 注意(zhùyì)字音赂lù秦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赂秦耶yé小则获邑yì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无厌yàn草芥(cǎojiè)jiè下咽yàn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áng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xuē月割苟gǒu以天下之大第九页,共55页。 破灭(pòmiè):灭亡兵:武器(wǔqì)利:锋利(fēnglì)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弊:弊端赂:(割地)贿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判断。第十页,共55页。 而:连词(liáncí),表因果关系。亏:亏损(kuīsǔn)。道:道理(dàoli),原因。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第十一页,共55页。 耶:吗。译: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mièwáng),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或曰(huòyuē):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不定(bùdìng)代词,有人。互丧:彼此相继灭亡。互,由此及彼。率:全都,一概。第十二页,共55页。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译文: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mièwáng)。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以:因为(yīnwèi)。丧:灭亡(mièwáng)。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判断句。“也”表示判断。第十三页,共55页。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tíchū)论点——弊在赂秦。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zuòyòng)是什么?弊在赂秦六国破灭(pòmi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提挈下文议论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第十四页,共55页。 第一段四句(sìjù)的关系怎样?六国破灭(pòmiè)弊在赂秦①赂秦而力亏②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总故曰:弊在赂秦也第十五页,共55页。 秦以攻取(gōngqǔ)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以:凭借(píngjiè)。攻:攻战。取:取得(qǔdé)。则:就。获:获得。邑:小城镇。城:大城池。译文:秦国凭借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第十六页,共55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zhànshèng)而得者,其实百倍;译文: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shíjì)数量多到百倍。较:比较(bǐjiào)。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字结构)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其实:它实际数量。“其”代秦之所得。第十七页,共55页。 译文: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量也多到百倍(bǎibèi)。那么,秦国最想望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所亡:所丢失(diūsī)的土地。所:所……的+名词欲:想要(xiǎnɡyào)。患:担心的。固:本来。则:那么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其实:它实际数量。“其”代诸侯之所亡。第十八页,共55页。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zǐsūn)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译文:回想(huíxiǎng)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把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思:回想(huíxiǎng)。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霜露:曝(于)霜露,译为,冒着霜露。以:相当于“而”,才。视:看待。举:拿。以:把芥:小草。第十九页,共55页。 译文: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这样以后才能(cáinéng)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寝:休息(xiūxi),睡觉。而:可是(kěshì),连词,表转折关系。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割:割让。然后:这样以后。安:安稳。第二十页,共55页。 然则诸侯(zhūhóu)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然则(ránzé):既然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mǎnzú)。奉:献,送。弥、愈:更加。判:确定,断定。译文: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第二十一页,共55页。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yírán)。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文:以至于灭亡的结局,道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去救火(jiùhuǒ),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这话对了。至于:由上文引出(yǐnchū)下文结果,以致,以至于固:本来。宜:应当,应该。以:用。颠覆:灭亡。事:侍奉。得:得当,适宜第二十二页,共55页。 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采用(cǎiyòng)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⑴赂秦而力亏,破灭(pòmiè)之道也。⑵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证法、比喻(bǐyù)论证等论证方法。第二十三页,共55页。 请概括这段文字(wénzì)列举了那些历史事实?祖先创业的艰难与子孙割地之轻易(qīngyì)的鲜明对比“一夕安寝”与“秦兵又至”的鲜明对比继续揭示(jiēshì)赂秦政策的失败第二十四页,共55页。 接着作者讲道理进行论证(lùnzhèng),请概括其主要内容。地有限(yǒuxiàn),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至于(zhìyú)颠覆第二十五页,共55页。 对比小邑大城(dàchénɡ)得百倍(bǎibèi)失百倍(bǎibèi)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程度上不尽不灭道理上赂秦者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十六页,共55页。 齐人(qírén)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终:最后(zuìhòu)。迁:改变(gǎibiàn)。迁灭:灭亡。与:亲附、亲近。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继:随着、跟随判断句第二十七页,共55页。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yànzhào)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既:已经(yǐjing)。免:幸免(xìngmiǎn)。始:开始,起初。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译: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第二十八页,共55页。 是故燕虽小国(xiǎoɡuó)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斯:这。效:效果(xiàoguǒ),结果。始:才。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武力对抗(duìkàng)的结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速:招致。以:用以…为:把…作为第二十九页,共55页。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hòuqín)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于:跟、与。而:连词,表并列(bìngliè)关系。再:两次。却:使……退却,译为击退(jītuì),使动用法。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退了它。状语后置句,“赵尝于秦五战”第三十页,共55页。 洎牧以谗诛,邯郸(hándān)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洎:等到(děngdào)。以:因为(yīnwèi)。谗:小人的坏话。而:却,连词,表转折关系。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为:成为。被动句第三十一页,共55页。 且燕赵(yànzhào)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译: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gānjìng)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穷竭,国力孤单,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且:况且(kuàngqiě)。处:处在。革灭:消灭。殆:几乎,差不多。智力:智慧和国力。诚:实在。第三十二页,共55页。 向使三国(SānGuó)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向使:以前(yǐqián)假如。附:亲附,依附(yīfù)。犹:还。译: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如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数、理:天数,命运。当:通“倘”,假如。或:或许。易:轻易。量:判断。互文第三十三页,共55页。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shénme)?论证了什么(shénme)道理?不赂者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观点(guāndiǎn)(二)第三十四页,共55页。 前人论史,往往取诸一端(yīduān),所论不一定全面,但求持之有故而不及其余,以使言之成理。这种论证,无非是自圆其说。如六国中,齐、燕距秦最远,故秦用兵灭其国稍迟。灭六国及燕,都是统一大势之必然。“以荆卿为计”只是作为导火索,加速了燕的被灭。作者(zuòzhě)论述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是否正确?第三十五页,共55页。 试比较(bǐjiào)燕赵两国的异同地点?相同点1、始有远虑,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形势(xíngshì)环境)2、处秦革灭殆尽(dàijìn)之际。不同点1、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2、以荆卿为计3、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第三十六页,共55页。 处秦革灭殆尽(dàijìn)之际,智力孤危。所以,燕、赵灭亡“诚不得已”。思考(sīkǎo)1、齐燕赵(yànzhào)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3、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假设论证第三十七页,共55页。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qícái),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以:用。封:封赏(fēnɡshǎnɡ)。事:侍奉(shìfèng)。礼:礼遇。名词为动词。并力:合力。恐:恐怕。下:吞下。名词作动词。咽:咽喉。译: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六国)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第三十八页,共55页。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jīwēi)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jīwēi)之所劫哉。译文: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zhìlǐ)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势:形势(xíngshì)。为:被。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日:一天天,名作状。月:一月月,名作状以:而。为1:治理。为2:被。无:通“勿”,不要被动句第三十九页,共55页。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tiānxià)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shìli)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夫:句首发语词。势:势力(shìli),力量。于:比。而1:却。而2:表顺承犹:还。可以:可以凭借。苟:如果。以:凭借。从:追随。故事:旧例。是:这。胜:战胜,形→动第四十页,共55页。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shénme)?第五段得出了什么(shénme)结论?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国破亡(pòwánɡ))------讽今(在六国下)结论(jiélùn):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上启下第四十一页,共55页。 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shùliàng)上程度(chéngdù)上道理(dàoli)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过渡)(分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引古)(递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并列)第四十二页,共55页。 结构:紧凑而富于变化,错综而有条理;正确(zhèngquè)、清晰、整齐、均衡、对称、美观。语言:整齐而不呆板,错落而不零乱,音调铿锵(kēngqiāng),简洁明快,比喻恰当,态度鲜明,读来急缓有节,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风行水上,令人感慨淋漓,一唱三叹,可收到余音绕梁之效果。第四十三页,共55页。 “古人云:…”引证(yǐnzhèng)法加强(jiāqiáng)论证说服力六国灭亡(mièwáng)史实例证法证明观点正确性秦与六国、六国之间的对比对比法证明破灭必然性因果论证(第一段)比喻论证(第三段)假设论证(第四段)论证方法第四十四页,共55页。 ⑴借古讽今(jiègǔfěngjīn),切中时弊;⑵论点(lùndiǎn)鲜明,论据严密;⑶语言生动,气势(qìshì)充沛。第四十五页,共55页。 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jīngjí)(2)暴秦之欲无厌“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bàolù)”,意为“冒着”。“厌”同“餍”。读yàn,满足(mǎnzú)。第四十六页,共55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觉今是而昨非非有仲尼(zhònɡní)、墨翟之贤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或曰:六国互丧……一食或尽粟一石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不是(bùshi)不能有人(yǒurén)有时,偶或有的……有的……或许,也许非或一词多义错误没有第四十七页,共55页。 大则得城此言得之诚不得已吾得兄事之当与秦相较狼不敢前,眈眈相向(xiāngxiàng)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会不相从许得到(dédào),获得。适宜(shìyí),得当,引申为正确。能够,可以。读děi,必须,应当。得相互相。表动作只涉及一方,他。读xiànɡ,宰相。表动作只涉及一方,你。第四十八页,共55页。 诸侯(zhūhóu)之所亡……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广故数言欲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丧失(sàngshī),丢失灭亡(mièwáng)作为成为被,介词治理逃亡通“无”,没有亡为第四十九页,共55页。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yuǎnlüè)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故曰“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强弱胜负已判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起初(qǐchū),副词才,副词(fùcí)终于,副词坚持到底,名→动所以,因此,连词旧,形容词胜利,形容词战胜,形→动始终故胜第五十页,共55页。 ⑴其实百倍⑵思厥先祖父(zǔfù)⑶始速祸焉⑷可谓智力孤危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⑹至于颠覆⑺后秦击赵者再那实际(shíjì)情况/实际(shíjì)上祖辈和父辈(fùbèi)/指父亲的父亲招致/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今异义终究,到…结局/表示另提一事两次/表示又一次第五十一页,共55页。 1、不能独完。2、故不战而强弱(qiánɡruò)胜负已判矣。3、以地事秦。4、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dòngcí),侍奉。名词作动词,坚持(jiānchí)正义。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名词作动词,作战,打仗。词类活用第五十二页,共55页。 5、始速祸焉6、李牧连却之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qícái)9、日削月割名词(míngcí)作状语,每日,每月。使动用(dòngyòng)法,使……退却。名词作动词,礼遇,礼待。名词作动词,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招致。第五十三页,共55页。 (1)六国破灭(pòmiè),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pòmiè)之道也。(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5)举以予人。(6)赵尝五战于秦。被动(bèidòng)句被动(bèidòng)句省略句,省略宾语。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特殊句式判断句第五十四页,共55页。 第五十五页,共55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