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二 第一板块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南宋中期以后,以辛弃疾为旗手的辛派词人的出现,标志着宋词创作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期。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名世。辛弃疾的词的成就在“以文为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2)豪放而凄美的风格。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的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豪放之中,又能沉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3)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形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2.初步体会辛弃疾词以豪放为主导的繁富风格。3.鉴赏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1.《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这首词借山水表达了词人沉痛、激愤、忧愁等多种感情,含蓄委婉,跌宕起伏,呈现出“抑——扬——抑”的情感波折。学习时,可反复诵读作品,体会作品一波三折、沉郁顿挫的情感脉络。全词构思十分精巧,无论情思如何转折变化,始终不离眼前的“水”与“山”这两个意象。可思考词人是如何从山、水意象中表现出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爱国情感的。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这首词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辛弃疾词沉雄豪壮的风格。学习时,可从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手法入手,抓住词中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来领悟作者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鉴赏辛词“以文为词”的手法。3.《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这首词通过描写甘于寂寞、坚持操守的“那人”,来表达词人自己的志向及高尚的品格。学习时,可体会词的构思及语言特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及白描、对比等艺术技巧。4.《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首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学习时,可抓住“愁”这一词眼,在理解“愁”的含义的基础上,思考词人是如何在《丑奴儿》中抒写“悲凉”的爱国激情的。第一板块对应学生用书P98一、字音识记1.鹧鸪(zhè)      2.遥岑(cén)3.玉簪(zān)4.螺髻(jì)5.鲈鱼(lú)6.堪鲙(kuài)7.倩何人(qìnɡ)8.揾英雄泪(wèn)二、词语释义1.可怜无数山:可惜2.毕竟东流去:终归3.江晚正愁余:使我愁苦4.遥岑远目:远处的小山5.断鸿声里:失群的孤雁6.江南游子:客游江南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7.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8.刘郎才气:胸怀、气魄9.可惜流年:如流水一样逝去的岁月10.忧愁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11.倩何人唤取:请12.红巾翠袖:女子妆饰,指代美人三、名句背诵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对应学生用书P99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二、相关背景这首词写于淳熙三年(1176)。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提点刑狱,驻节赣州,经常路过造口。词人俯瞰着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三、内容提要这首词以眼前山水之景道心中国家之悲、今昔之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人采用“借水怨山”的笔法,抒发了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恢复中原的愿望与决心,及对南宋主和派的愤恨和抗金不遂、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四、写法借鉴1.运用比兴手法,借景言情本词借眼前之景——郁孤台、清江水、无数山寄托家国之悲、今昔之感,达到了“以不言言之”的艺术境界。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寄寓了词人因国事艰危而沉痛的心情和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思念。这首词将爱国情思表达得如此含蓄深沉,正是运用比兴手法的生花之作。2.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意味。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重点揣摩1.“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什么人?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参考答案:“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作者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说的是用比兴的手法。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参考答案: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这里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3.鹧鸪的啼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这里的“鹧鸪”声是指代谁的声音?它们说什么事“行不得”?你理解的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指代主和派的声音。他们说北伐收复中原之事“行不得”。鹧鸪的声声啼叫在作者听来仿佛就是在为主和派鸣唱,这正是作者所忧虑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辛弃疾原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南下之后,南宋小朝廷不仅不予以重用,反而对他有诸多猜忌,但他仍然怀着满腔热切的希望,写下《美芹十论》上奏皇帝,结果奉行投降主义的南宋政府以“讲和方定,议不行”为理由而不予理睬。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这年辛弃疾三十五岁,南渡已逾十年,就在他登建康赏心亭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二、内容提要这首词是词人登赏心亭而触景生情的作品。上片写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层层推进而委婉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恨。下片借用典故,抒发了自己的复国壮志和年华虚度、壮志空怀的无奈与悲痛。三、写法借鉴1.结构上大开大合、层层转折词的上片写景,是作者目之所见,境界阔远,此为开;以“无人会,登临意”一句收束,此为合;下片承此意,直接述怀言志。在几个典故中,词意层层转折:“鲈鱼堪鲙”以“季鹰归未”转,“求田问舍”以“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转,至“树犹如此”又一转。“倩何人”以下写知音难觅,收束议论,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2.擅长使用典故,贴切达意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展开议论:“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词人咏古论今,表达了对南宋投降误国的不满,也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对岁月蹉跎的悲愤和抑郁。这些用典既紧扣题旨,又可使词意婉转。重点揣摩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参考答案:(1)特色:①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②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吴钩看了”,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现。(2)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3)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下片用典,请结合全词说说用典的作用。参考答案:用典的作用有:(1)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2)语言简练,风格典雅。(3)言近旨远,辞约意丰。(4)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3.分析“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饱含了词人何种情感。参考答案:“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4.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对应学生用书P129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A.鹧鸪(zhè)    遥岑(jīn)骚扰(sāo)安抚(fǔ)B.玉簪(zān)螺髻(jī)郁然(yù)阻挠(náo)C.鲈鱼(lú)堪鲙(kuài)笺注(jiān)孤峙(zhì)D.倩何人(qìnɡ)揾英雄泪(wēn)不屑(xiè)鲈鱼(lú)解析:选C A项,“岑”读cén;B项,“髻”读jì;D项,“揾”读wèn。2.对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人会,登临意(领会)B.倩何人唤取(请)C.可怜无数山(值得同情,怜悯)D.遥岑远目(眺望)解析:选C C项,可怜:可惜。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选B 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郁孤台下清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无数山。(2)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深闻鹧鸪。(3)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答案:(1)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2)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3)楚天千里清秋(4)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清平乐-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检校①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 ①检校:检查。②床头:指酿酒的槽架。(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喜欢、爱护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辛弃疾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1)这首词的上阕表达了农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上阕的重要词句作细致的分析。眉头不颦是说高兴了,原因是“雨水匀”,而对于百姓而言,“雨水匀”意味着庄稼会获得丰收。“不似去年”说明这是在和去年作对比。“甑中尘”暗示的是去年歉收。-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的能力。下阕三句都是写景,答题时既要能将三句写景内容概括为一幅画面,也要能扣住“赏析”二字对每一句写景内容具体分析。答案:(1)上阕表达了农人因为“雨水匀”而产生的欣喜之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父老去年眉头紧锁,今年笑逐颜开;去年是荒年,农家穷得甑中生尘,今年则是丰年,父老把甑擦净。(2)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下阕三句,前句写春鸟啼鸣,中句写桃花明艳照人,后句写梨花清丽洁白。三、语言表达7.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书”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书。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中的重组句子。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题目考查的特点。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要相应地变换原句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答案:(示例)(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书)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8.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解析: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