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件《月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课件《月迹》

ID:929052

大小:2.1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猜一猜,看谁最聪明!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打一天体)一面镜子亮晶晶,走遍天下照古今.(打一天体)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如无恨月常圆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迹——贾平凹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2、学习通过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情的方法。教学目的: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代表作《秦腔》曾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掬着沙争执锨刃粗糙嫉妒痒痒酥酥shūniǎoqùjūzhíxiāncāojídùyǎngyangsū 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中秋的夜里;“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奶奶、“我”和弟妹;盼月——寻月——议月(重点) 课文标题“月迹”指的是“月亮的踪迹”,那么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课文中分别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找出表现空间位置的词。)屋内(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沙滩(议月)以月迹为线索 按空间变化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写月亮匆匆来去第二部分(5—30段):写寻月过程第三部分(31——36段):写沙滩议月按空间变化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2.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过程表现了什么?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这个心理过程表现了孩童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因一时不能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恰恰反衬了这种好奇心;也表现了孩童的争强好胜之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也恰恰反衬了这种争强好胜之心;最后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来了困意”后,大家“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更表明孩童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隔阂,弟兄姐妹一家亲。 3.如何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 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一句?[明确]: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表明所有和负责。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长天为纸月为印,如果天空是一个巨幅纸页,“我”就是天空的主人!童心的创造力多么高超! 4.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引领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5.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因而常写的题材是闺妇思夫、征人思妇、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等等。由于以日为阳,以月为阴,因而吟咏月亮的诗文一般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豪放之作,也难免伤感之情。本文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不是写离人赏月,而是写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且在祖辈指引下共同赏月;第二,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追寻、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这一切,都使得文章不落窠臼,有耳目一新之感。 6.这篇文章的语言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弥漫着鲜活的、纯真的孩童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在孩童们那里,月亮运行“是长了腿的”;面对穿衣镜里的圆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看到桂树上“累累的骨朵儿”,“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三妹因为和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议论月亮时,“月亮是我所要的”,以一个“要”字表示对月亮的爱,“月亮是个好”,直接把月亮与好相联系;而最后,拥有月亮和天空,如此之大的口气,也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讲得出。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像,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堂小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①线索清晰 ②富于童趣 ③立意丰富而深刻 镜中看月圆→弓→消失失望院中望月玉玉银银争执杯中饮月一人一月拥有河中寻月水里都有眼瞳见月小小会有沙滩议月印章(心中)满足月迹童心升华之迹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