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范仲淹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幕遮--范仲淹

ID:928664

大小: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幕遮范仲淹教学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基本情况。2、学习并背诵《苏幕遮》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该词的妙处。教学难点: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名言?或由典故导入。(范仲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词《苏幕遮》。2、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宰相)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3、写作背景:他当时被朝廷委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的防务前线,当秋寒肃杀之际,将士们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于是就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千古绝唱。二、整体把握:1、学生初读全词。2、结合注释再读;3、朗读(读准字音)——演读(读出感情)——齐读(读出气势)4、整体感知(学生对照注释,了解大意,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请学生概括上、下片的内容:上片写景,描绘了秋色,下片抒情,直抒胸臆。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明确: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离别情绪。5 乡愁永远是诗人笔下不老的主题,远离故乡和亲人就会带来绵延不尽的思念,异地生活的不适,风俗习惯的差异,旅途的艰难困苦,都为诗人思乡的情绪提供了最好的酵母和发酵的环境。即使如范仲淹这样宣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在羁旅途中也难免会生发出无限的感慨。一、具体赏析:上篇写景,下片写情,这是词的一般结构模式。当然,在文艺作品中,情与景是不可能截然分割的,所以才有“情景交融”、“情因景见”、“景中带情”,甚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话,范仲淹就是容情入境的高手。1、赏析“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写之景。(1)问: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好在哪?找出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云----碧叶----黄特点1:鲜艳浓烈烟雾迷蒙波----绿烟----翠“碧云天,黄叶地”一句:碧云浮空,黄叶匝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黄”,“碧”“黄”搭配,色彩浓烈(斑斓)。总括秋色,展现了天地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连接下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特点2:写景角度的变化:“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俯仰生姿,展现了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一句,由俯仰变为平视远眺。意境开阔。(2)“秋色”一词结合上文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秋色连波”?“碧云天”“黄叶地”。因在高楼上极目远望,远处碧云天、黄叶地与秋水相接,所以说“秋色连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2、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1)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山•水画面:夕阳西垂想起•斜阳芳草萋萋家•芳草“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5 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2)文中的“芳草”“斜阳”的意象与想家有什么联系?有没有相关的典故?一说:“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芳草”指故乡。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芳草”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但是稀疏的野草点缀在荒原上,却令人产生出无限的依恋。芳草延伸到斜阳之外遥远的地方,好像在芳草的尽头就是魂牵梦绕的家乡;野草枯萎了,明年还会变绿,而岁月的流逝,却让人一年年的老去,谁知道下一次春草萌发的时候,在外征战人是否还能够看得见呢?诗人很好的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合在一起,景物从目之所及的地方一直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短短的三句景物描写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而根源所在就是一个“情”字。李贺有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3)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实虚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总结: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5 小结: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意境壮阔而秾丽。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3、理解“黯乡魂,追旅思”互文的手法。“乡魂”或“旅思”互文见义,羁旅行役中的愁思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这种乡愁缠绕着作者的心,使他黯然神伤。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子(1):《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思乡羁旅之情缠绕不止,使人黯然销魂。4、赏析“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抒情婉曲的特点。睡梦可以驱散乡愁,好梦还能让人“一晌贪欢”,聊解离情别绪,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但是说“除非”,说明“好梦”不可得。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5、如何理解“明月高楼休独倚”的表达的感情。作者为乡愁所挠,欲睡不能,只得变换方式,“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试图以美景来排遣愁怀;但团圆的明月,与独自倚栏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6、赏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句。思乡之情未曾稍减,孤独之感却增加一分,因而自我劝解:“明月楼高休独倚”。对这难应付的乡愁,作者再作努力,想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 ,酒非但不能消愁,反而成为感情的“酵母”,那本来被强抑着的感伤,却被几杯酒溶化了,理智的堤防,化为冲决而来的相思之泪了。这泪是词人感情的真诚泄露,也表明他排遣愁怀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真正是避愁无地了。下片中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明月 高楼赏析: 酒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 相思泪愁肠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四、小结:汪中评论说:“此词目触秋色,牵引一片相思之作也。全词结构: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所谓丽语即柔语,以秋景写秋心。范仲淹正是借助对秋色的描写,真切地吐露了征人的“旅思”之情。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五、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并默写《苏幕遮》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