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虞美人·听雨教案

ID:927939

大小:6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虞美人·听雨教案蒋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理解作者的人生感受。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分析意象来感悟诗词的深层含义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丰厚的人生意蕴。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分析意象来感悟诗词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分析意象来感悟诗词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雨,是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听过雨呢?现代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散文名篇《听听那冷雨》中曾经写到:雨不但可看,可嗅,更可以听。听雨,只要不是狂风暴雨,在听觉上总会有一种美感。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到宋朝去听一听雨吧。板书课题:虞美人·听雨蒋捷二、解释题目:1、词牌:(决定形式)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因项羽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小令(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句一换韵。2、题目:听雨是题目,是本词描绘的对象。(决定内容)三、作者及背景介绍:(音频讲解)1、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年轻时曾贵为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因以为号,人称竹山先生。后来元朝招纳,然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有《竹山词》传世,其中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2、《虞美人·听雨》写作时间不详,大约是词人晚年的作品。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诵读。2、整体把握:(1)、读后有何感受?明确:感情基调:低沉、凄凉、悲怆、沧桑。(2)、思考听雨的时间?明确:以时间为序,少年、壮年、老年。(3)、词中是如何把一生经历连贯起来的?明确:以听雨为线索。五、具体研习:(一)、上片:1、首句:古人词汇中的少年相当于今天的青年,即大致从十五六岁到二十多岁。(1)、少年在哪里听雨?明确:歌楼上。(2)、运用了哪些意象?明确:作者:年轻潇洒的作者;春雨:情意缠绵的细雨;歌楼:轻歌曼舞的歌楼;5 红烛:闪烁迷离的红烛;罗帐:温软香艳的罗帐。(3)、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时间、地点、情节入手归纳。)明确:勾勒了一幅轻艳迷离的少年歌楼听雨图。(4)、“红烛昏罗帐”中的“昏”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点明时间,赋予动态,“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光线忽明忽暗的迷离的感觉,营造了一种似醉非醉的隐约的氛围。(5)、描绘了少年怎样的生活?明确:他的少年是一段意气风发、无忧无虑、、放荡不羁、多情善感、闲适浪漫不更世事、甚至是灯红酒绿的美好时光。少年浪漫生活。(6)、听雨感受:无比的惬意。(7)、与当年那个时代有何相近之处?明确:与当时“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小朝廷官僚的纸醉金迷、歌舞升平、得过且过的醉生梦死生活有着相近之处。苟安时期。衔接词: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且看一看他的壮年如何?2、次句:(1)、壮年在哪里听雨?明确:客舟中。(2)、分析意象。断雁是作者的象征。明确:作者:漂泊流浪的作者;秋雨:又冷又密的雨点;客舟:飘摇不定的孤舟;江阔:辽阔迷茫的江面;云低:阴暗低沉的云层;断雁:形单影只的孤雁;西风:悲怆凄厉的西风;(注:古诗中,风可确定时间:东风——春风,南风——夏风,西风——秋风,北风——寒风。)(3)、本句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一起构成了一幅慷慨苍凉的“壮年客舟听雨图”。(4)、描绘了他壮年怎样的生活?明确:壮年的蒋捷,变成了亡国的遗民,成为一个无家可归、失魂落魄、颠沛流离、前途渺茫的流浪者。壮年漂泊生活。(5)、听雨感受怎样?凄凉彷徨之感。(6)、与那个时代有何相似之处?明确:正是国家丧乱、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时代的写照。丧乱时期。3、学生自由读上片,小结: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寓情于景)衔接词:欢乐是圆形的,一滚而过;忧郁是三角形的,总是难以过去。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晚年如何?(二)、下片:1、首句:(1)、而今晚年的听雨地点在哪里?明确:僧庐下。(2)、分析意象。明确:作者:形容枯槁的作者;冬雨:冰冷彻骨的雨滴;僧庐:枯寂落寞的僧庐;星星:白发点点的鬓角。(3)、这些意象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勾勒了一幅黯然低沉的“晚年僧庐听雨图”。(4)、描绘了他而今怎样的生活?明确:这位历尽离乱、年老体衰、两鬓苍苍、形如枯槁的老者,过着清心寡欲、寄人篱下的隐居生活。晚年孤寂生活。过渡句:他的心情又如何呢?5 2、次句:直抒胸臆(1)、“悲欢离合”:晚年的内心在不断的反思之中内心起着无比巨大的波澜,往事正一件件一桩桩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少年的欢乐,壮年的艰辛,晚年的凄苦,个人的潦倒,家庭的毁灭,以及国家、宗庙、社稷这些在一个封建知识分子看来无比神圣东西的失落……(2)、“一任”:听任。那看似“一任”的“洒脱”之中透出冷漠、绝望、无奈的痛苦,可谓力透纸背、字字千钧。(3)、“阶前点滴到天明”:化用。雨下了一夜,暗示人彻夜未眠。“点滴到天明”,实际上是点滴到心头。(4)、那阶前的雨滴淅淅沥沥、没完没了,多么像人生离乱忧患中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流淌不止的眼泪。(5)、与那个时代有何相似之处?明确:报国无门、复国无望。改朝换代已成定局,南宋已经成为一段辛酸的历史。灭亡时期。3、学生自由读下片,小结: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是这首词的重心)六、思想内容:1、雨:(1)、拓展:雨在词中有何作用?明确:A、提供了情境背景;B、象征:象征人世间的凄风苦雨。C、对比: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流逝、国家的更迭形成鲜明的对比。D、是忠实的历史见证者;既见证了他的人生的际遇,也见证了国家的命运。(2)评价:蒋捷笔下的雨,是一种沉默的隐忍,一种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叹息,一首无可奈何的,无望的挣扎的歌。那雨洒落着清澈和晶莹剔亮的灵魂,雨中一定有很多生命,一定有很多泪痕,一定有很多难舍的别离,一定有很多破碎的心灵,一定有很多绝望的爱恋......2、人生观:(1)、试分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明确:客观原因:社会悲剧、时代悲剧;主观原因:性格是不是悲剧?一位诗人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2)、哲学思考。联系《渔父》中屈原和渔父形象加以辩论。明确:儒家治世,是儒家的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痛。道家:道家避世,庄子的《逍遥游》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佛家:他身在僧庐,却未能领悟佛家的放下执著,四大皆空的精髓。3、讨论:变与不变。明确:不变:雨。变:客观——时间的流逝、空间的移位、时代的变迁;主观——主人公的心境、听雨的感受。4、主题:爱国主题。词中是对人生况味的一次深沉的反思,以及对造成如此人生的社会原因的反思。5、历史观:拂去岁月的风尘,回首历史,我们总会隐约的发现:历史的车轮总是无情的碾过那些毫无生命力的腐朽透顶的阶级、民族、乃至国家。因此,我们不必嘘唏短叹,因为那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5 六、艺术特色:1、结构: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本词以时间为序,以听雨为线索,分别撷取了三段时光:青年、壮年、暮年;三个地点:歌楼、客舟、僧庐;三种人生:浪漫、漂泊、孤寂;三种不同的国家命运:苟安、沦丧、灭亡。2、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1)、“上”:青年浪漫,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2)、“中”:壮年漂泊,但尚未绝望,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3)、“下”:晚年孤寂,着一“下”字,极为恰当。小结: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际遇,以及时代变迁暗含其中。3、象征:A、“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人世间凄风苦雨的象征。B、不同的意象象征了不同的人生。C、不同时期的人生又象征着不同时期的国家命运。4、衬托:今昔对比(1)、反衬:少年听雨对晚年听雨起到反衬作用。(2)、正衬:中年听雨对晚年听雨起到正衬作用。5,蒙太奇手法:法文“montage”的音译词,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引用在影视艺术中,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这首词借用蒙太奇手法,以淅沥不断的雨声为画外音,在同样的“听雨”背景中,表现出不同时段人生剧目的镜头切换和叠加。七、比较阅读:1、后人评价: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2、余光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乡愁》诗,就巧妙地学习借鉴了这首词的构思和结构手法,联系余光中的《乡愁》加以解读,找出异同。注:(1)、采用了线性历时结构,选取人生四个片段来写乡愁。(2)、余光中主张文章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八、总结欣赏此词的方法:1、总结方法:(1)、镜头特写,品意象(点)。看词中有哪些意象?它们各有什么蕴意?(2)、场景再现,勾画面(面)。看词中勾勒了几幅怎样的画面?(3)、情感生成,汇情感(点面结合)。看词中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情感?2、课外作业:运用这种鉴赏诗词的方法来鉴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九、背诵这首词。十、课终总结:板书设计:5 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