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鲁教版选修《李凭箜篌引》word公开课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鲁教版选修《李凭箜篌引》word公开课教案

ID:927415

大小:3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反复诵读,通过诗歌节奏和音韵来把握诗歌的精妙学习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幻灯)飘逸;诗人李商隐,忧郁,“诗鬼”李贺,怪异;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姹紫嫣红。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贺,因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板书题目中的“引”是古体诗的标志,属于乐府歌行体。李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师,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说到音乐,我们知道,它无形无色,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绝非易事,何况是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的很精彩!让我们共同领略李贺的别样风采吧!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如同广阔华丽的唐诗,精雕细琢而浑然天成,空灵纯美而不失大气。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善歌善奏的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他就是李凭。很多诗人都想用文字记载他的弹奏。但由于音乐无形无色,难以捕捉,用文字将它再现绝非易事,文采飞扬更是难上加难。李贺却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李凭的演奏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李凭箜篌引》。板书二、齐读学习目标反复诵读,通过诗歌节奏和音韵来把握诗歌的精妙学习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三、诵读听录音:请标注生字词字音,自由读:体味:这首诗歌在停顿、押韵、节奏和重音上有何特点?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七言诗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我们可以按照节拍来读。联末韵脚: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指名读:教师指导生再读:结合注释,疏通大意,有问题问老师或同学解决。 四、研读文本1、疏通了诗歌大意,李凭个人音乐会正式开始!大家齐读前四句,看看诗人是如何安排出场顺序的?先写乐器,天气,再写声音的效果,最后写弹奏者和地点。这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铺设环境,渲染气氛。先写时间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曹雪芹先生笔下有个人物出场时就是先声夺人,“凤辣子”就是“丹唇未启笑先闻”,先声夺人。)2、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李凭音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师:写出音乐什么特点?怎么写出?昆山玉碎:清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听到玉碎的声音,但通过玉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它破碎的声音应该是清脆。凤凰叫:和缓现实世界本没有凤凰,它只存活在神话传说中。《韩诗外传》云:“其翼若竽,其声若箫。”箫的音色柔和典雅芙蓉泣露:惨淡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香兰笑:清丽有个成语叫“空谷幽兰”,可见“兰”以幽为贵,幽即静。兰粲然一笑。联想一下,很像兰花的花瓣绽开的样子。这里主要运用了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 3、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这些听众来自哪里?你领会到李贺的什么风采?我们发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不仅请来了大自然中的听众(浮云、老鱼、瘦蛟、玉兔、秋雨),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素女、紫皇、女娲、神妪、吴质),作者想象奇特瑰丽,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小组自由赏析: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讨论)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听到李凭的奏乐后,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江娥与素女,被这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神仙婆婆,善弹箜篌。却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7)吴质,即吴刚,美妙的音乐让他陶醉其中,忘记周围一切。(8)寒兔,有个成语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其中“动如脱兔”是用兔子反应敏捷来形容人的动作迅速。而今露水斜飞而来却忘记躲避!可见李凭箜篌乐之魅力! (9)浮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像人一样 在俯首谛听。(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3、通过诗中听者们的反应,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常用的侧面烘托方法:Ja①以人衬人。②以物衬人。`③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侧面烘托的性质分类:HT 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 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五、拓展请思考:课外有哪些精彩的侧面烘托的例子生说教师预设:拓展一: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刘鄂《老残游记》拓展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惭行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落雁: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闭月: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羞花: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拓展三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精。描写口技表演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时,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使读者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拓展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主人忘归客不发醉不成欢惨将别同学们考虑一下,《琵琶行》和本诗写作手法上最大不同是什么?生8:《琵琶行》:以正面描写为主。《李凭箜篌引》:以侧面描写为主。拓展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听颖师弹琴》正面描写音乐的是哪几句?生: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2.诗的后面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它们和音乐有什么关系?生:诗人的感受,侧面描写音乐。拓展六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拓展七: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行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少年看见罗敷,摘掉帽子,被深深吸引。耕者忘记犁地,锄者忘记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都是因为观看罗敷。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失态来表现罗敷的绝世美貌。总结: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板书),达到以此显彼(板书)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六、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夜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解: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手法分析效果感情侧面烘托: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六、小结清代学者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草树写之。”当我们在正面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转到侧面,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齐读全诗,感悟侧面烘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