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山居秋暝(公开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公开课课件:山居秋暝(公开课)

ID:926849

大小:1.19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们熟悉的王维诗歌:《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王维 学习目标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人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是盛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以自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风光图。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相张九龄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王维作者介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因为政局黑暗,奸臣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山林,诗作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静闲适的乐趣,以及做人处事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山居:秋暝:(上图相传为王维的长江积雪)上边的古画叫,相传是王维的画作题解山中住所秋天傍晚 自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根据意译再读诗歌感悟意境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1.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分析首联图景特点及作用。3.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有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这两句写作手法及作用。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了什么抒情手法?作用是什么?6.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内涵(写景手法),景物特点及作用。5.全诗的情感是什么?三读诗歌小组活动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空山”?“空山”表明这里无人、无声。“无人”:是特指无达官贵人。“无声”:是特指无尘世喧嚣。首联图景(描绘的画面):空山秋雨图。图景特点:突出环境清幽。图景作用:凸显诗人心境空明。1.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分析首联图景特点及作用。讨论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颔联描绘了一幅月照泉林图。写景手法:对比。对比方式:动静对比;上下对比;远近对比;视听对比;刚柔对比;冷暖色调对比。景物特点:明净。景物作用: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内涵(写景手法),景物特点及作用。讨论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好处: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③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写作手法:视听结合。作用:描绘了一幅乡村人居图。突出了乡民的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及祥和安乐的生活。3.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有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这两句写作手法及作用。讨论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用典)尾联作用:反义用典,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志向;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了什么抒情手法?作用是什么?讨论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①对空明雅洁的自然美的热爱;②对淳朴幸福的社会美的憧憬;③对静隐闲居的生活美的向往;④对淡泊自由的人格美的追求;⑤对倾轧污秽官场的丑的厌恶。5.全诗的情感是什么?讨论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山居秋暝》这首诗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的美好图画。自古写秋景的诗,多为悲秋之作,而在王维笔下则欢快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6.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讨论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清新、明丽、蕴蓄,饶有情致,富有生气。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予以刻画,构成优美的意境。同时,作者又善于赋予静态的画面以动态和音响,把画面、声响、动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使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欣赏书法背诵诗歌山居秋暝(唐)王维 鉴赏诗中的美:诗意象空山、新雨、晚秋、明月、松、清泉、石、竹林、莲意象美意境清新宁静深远意境美文景人自然美社会美画音韵和谐色调明洁清幽画面美乐声律美作者意象:松、泉、竹、莲意境:空山、新雨、晚秋、明月人格美(文化传统)理想美理雨——泉、晚秋——明月芳歇——松在和谐美 课堂练习(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1)“丝”即雨丝、丝网之意。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布置作业①背诵并默写诗歌;②完成三维设计;③预习下首诗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