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电影,有些让人失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白鹿原电影,有些让人失望

ID:912180

大小:4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白鹿原》电影,有些让人失望《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前几天刚看完了这部史诗性的小说,接着就看到同名电影,感觉挺失望的。一.《白鹿原》原著,(加[]的为电影中没出现的人物)【重要人物】因为《白鹿原》是一本“鸿篇巨著”,人物众多,并且戏份较为均匀,因此先不急着指定某个主角,而是对小说进行规整。根据原著,我们可以摘出以下几个“重要人物”,并对其进行简单概括:1.白嘉轩:书中主人翁活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事情最多质朴的封建小业主在小说中以正面形象出现角色既有在大事件下的决定和选择,也有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较为立体。2.【朱先生】:白嘉轩姐夫、白鹿原的才子、白鹿书院老师 人生历经国事,参透人生,正直睿智,是理想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同时也具有对时代的概括点题功能。 3.鹿兆鹏:鹿子霖的长子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理想化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后约莫牺牲在革命即将成功的时候 既有追求革命理想的坚定,但是有时候也显得不近人情。4.黑 娃:长工鹿三的儿子搞上了主人家的小老婆田小娥搞农会土改、干革命、流窜当土匪、招安当白军、接受劝说起义、最终却被白孝文镇压。人物转变明显,跨越阶层和地域、有爱有很有文有武,很有看头。 5.白孝文:白嘉轩长子投机的革命者不务正业搞上了田小娥、抽大烟、和父亲关系闹崩、混进白军、起义成为县长、策划了镇压黑娃。书中基本上是个反面形象,具有很多阴差阳错的味道。6.鹿子霖:鹿家当家的封建体面人有劣迹文笔偏向贬低却不算巨“恶”属于传统经验中的保守精明乡绅生活作风不端搞上田小娥、最后名声败坏、吃官司、疯死了作为结局。7.【白 灵】:白嘉轩女儿新社会理想和自由的代表活泼、善良、革命者与鹿兆海鹿兆鹏三角恋最后被肃反坑杀书中明处是写她的可爱,暗中却有另一层意思,不算贬低,算是移情、玩味吧。8.田小娥:黑娃之妻地主的小老婆,勾引黑娃,黑娃走后搞上白孝文、鹿子霖、最后被鹿三杀害。死后化作鬼魂,制造瘟疫,附身鹿三。书中重要女性角色,可悲大于可恨,笔墨显得怪力乱神,结局更多是命运的捉弄。9.鹿 三:白嘉轩家长工黑娃父亲与白家情同一家性格更具有“封建老理”,比白嘉轩更古板守旧最后杀了田小娥,后被附身,老死其实鹿三性格比较单一和模式化小说中谈不上太出彩。【较主要人物】 此外,除了上面的角色外,有一些角色也很重要,但相对来说形象较为单一,不够鲜活。比如行为处事过于模式化,往往只起到了功能性作用,我们也把他们列出来,以便讨论:可以看到,很多在小说中非常出彩的人物,在现在的版本中完全被删减了。1.【鹿兆海】鹿子霖次子国民党军官白灵初恋参与抗日后死于和红军的战斗书中主要是作为类型化的进步军人来写2.【冷先生】白鹿镇中医堂医生、世代为医与白鹿两家有姻亲关系虽重要却老打酱油3.【岳维山】国民党滋水县县委书记“反动”官僚其实也还谈不上穷凶极恶  4.田福贤白鹿仓总乡约,地方官僚。 5.【郑 芒】三官庙和尚、木匠、黑娃的土匪兄弟重义气救过鹿兆鹏后反被杀,土匪被收编。6.【白赵氏】白嘉轩之母传统的封建女家长操持家务7.【吴仙草】白嘉轩之妻勤劳的封建女性豁达、勤奋、传统的妻子形象8.【白孝武】白嘉轩次子性格是父亲的缩影忠厚本分【酱油角色】 此外,《白鹿原》小说中还有诸多的酱油角色,比如邻居、伙计、儿媳妇……因为数量不少,这里就不列出来了,提到哪再写他们吧。电影版《白鹿原》中,书中的酱油角色基本没有剩下谁了。一类酱油角色是单纯的功能性角色,比如风水先生、小伙计、长工abc。另一类酱油角色则有些意味,比如被吊死的农会成员贺老大、下令肃反白灵的极左师长等。【大时代的风和雨】因为《白鹿原》横跨从清朝到新中国五十年风雨,难免会涉及大时代的风和雨。1前情——白鹿原发家史白鹿发家、白鹿传说、白嘉轩娶亲传奇、牵墓骗地、种鸦片2.辛亥革命—改朝换代家庭生活、修祠堂、第二代出生成长、交农闹剧、乡约3.北洋混战—乌鸦军入侵黑娃带回田小娥,火烧粮仓、兆海白灵谈恋爱、朱先生修书4.土地革命—农会与反扑黑娃兆鹏办农会,412国共分裂,乡约反扑、黑娃流亡,打家劫舍打断腰,田小娥和老鹿搞5.大饥荒—饿死人和自救饥荒来临、白家分家、白孝文搞上田小娥混吃等死、进城当官、鹿三怒杀田小娥6.大瘟疫—死了好多人白灵成了革命者,和鹿兆鵬潜伏假戏真做、怀孕躲藏,被肃反。村里田小娥阴魂不散,造成瘟疫。7.抗日与剿共—反正打来打去有人上位,有人下台 鹿兆海剿共牺牲、黑娃成了保安团军官、老鹿吃官司的人生起伏8.掌握政权—几个主角的结局黑娃死,兆鵬失踪,白孝文成了县长二.审查和当下的情况决定了诸多其他方向无法实现【黑娃和孝文的结局是硬伤】1.黑娃作为一个第一代赤色分子,虽然有落草为寇的经历,但是人家是浪子回头,敢作敢为,最重要的是他协助革命,最终起义,让他被枪毙?这会让观众由同情转为愤怒?愤怒指向谁呢?而白孝文这么一个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的传统文化里的“混帐东西”,居然依靠革命成了“县长”,这两个角色的结局颇让观众玩味,进而对当下的国家政治现状产生联想。【宁要华丽的坟墓,不要滴血的伤口】2.那么鹿氏兄弟和白灵的故事又如何呢?白灵完全可以找个萌妹子来演,保准人见人爱,象征了革命的真理和正义。而鹿氏兄弟的亲情和信仰之争,不正好体现了革命者的抛家舍业为理想吗?这是正面典型啊!可是,白灵被自己人肃反坑杀,而鹿兆海没死在日本人的手上,反而死在了对内的剿共上,这属于对本来就敏感的革命历史的挑衅,人民内部的伤口,台海两岸的恩怨,放在电影里也是不合适的【三农问题和如何对待知识分子】3. 那么,咱说说白嘉轩老爷子吧,老爷子善良啊,忠厚啊,传统的开明乡绅啊,说说他在乱世中把持祖业,保佑乡民,弘扬传统文化这不错吧。别急,我们看看要讲述白嘉轩的基础是什么——土地。关于土地的话题,很容易想到过去的土改,当下的房屋产权。而作为白嘉轩的姐夫知识分子朱老爷子,在民国尚有乡绅支持他编书开馆,解放后反而书也烧了,墓也砸了。这是哪门子的解放,对于当前的文化现状,也是非常敏感啊。【过于空泛的话题没人敢担责任】4.那么,拍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装神弄鬼行么?更不行了!我们的电影审查不仅把控宏观,还要把控微观,审查者看不懂的片子,那就是坑啊!一个“子弹飞”这么直白的商业片,几个枪眼最后都能被舆论挖掘到镰刀斧头上,让你们拍“民族五十年”,全是土地、革命、命运和责任、这谁敢惹这么大麻烦呢。【还是拍个不赔钱的肉片吧,至少感觉像肉片】5.此外现代观众基本十几岁二十岁为主,不看书不动脑好多年,说的那么深,只能是公知们的自娱自乐,票房板定完蛋。得尊重观众啊,观众喜欢看肉,那就多来点肉吧,只要不露三点,总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现在的媳妇控版本《白鹿原》。反而是市场结合政策的最后产物。更何况,其实片子里床戏总共不超过1分钟,最精彩的内容都在预告片里,走的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老套路。三.现在版本的改编分析【1.田小娥为啥觉得很怪。】 关于媳妇控的说法,我觉得还是玩笑了,最大的问题是,小说和电影的差异性让电影看起来怪怪的。在文字中,因为悠长的阅读时间,富有感染力的文字魅力,我们能够不经意的通过文字读出欲望的味道,自行脑补出小娥乱搞是为了生存,她泡枣空虚寂寞冷,她想被接纳但是不被人尊重,她不乱搞就饿死了,进而可怜可恨可叹。但是电影里,信息时间有限,难免就乱搞觉得是为搞而搞。其实说实话,2个女性角色中,白灵的行为更容易通过电影手法表现,并且让观众认可。只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总局威武,才只好靠小娥来撑撑台面。但是在电影里,田的处理也不算好,床戏被删的什么也没剩下,演技非常虚假,整个角色过于现代感,很出戏。【2.白嘉轩的味道和小说不一样了】在小说里,作者是对白嘉轩有着褒义的,虽然是个农民,但是他豁达,沉稳,并不古板,象征了一种朴素的原生之美。可是在电影里,为了制造出冲突,只好把他性格的复杂性往极端和典型上靠拢了。例如小说里,白嘉轩其实是很有人情味的,比如他为黑娃求情。另一方面,小说的“闲笔”很多与主线并无关联,比如白嘉轩一生的诸多婚姻,小说的第一章其实是非常具有文字魅力的,让人看的津津有味,但是却没法安插在电影的片头里。所以,除非白嘉轩是核心角色,否则他的味道定要衰减和改变的,正常现象。不过在影片里,张丰毅的演技其实也没有很好的发挥,感觉只是呆和古板,没有什么人情味,无论是白稼轩和鹿三,或者和其他谁。【3.朱先生,冷先生咋没了】冷先生除了和鹿家有个姻亲,其他正经事也没干啥,所以删掉属于正常,加上也就是一个看病的,最多说几句怪话,纯属龙套。 在电影里,作为台词被提了一嘴。只是这朱先生在小说里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却是最招人喜爱的角色之一,本身起到了重要的点题作用,小说里对于“白鹿精灵”对于“历史”对于“时政”,很多都是依靠朱先生的嘴说的。即使电影里把敏感的东西砍了,总该露个面吧,尤其是在剧情薄弱的地方,时间跨度大的地方,情节不连贯的地方打打剧情补丁多好,因此这个地方的改编,个人觉得有点可惜。也许是导演觉得小说中的朱先生太神了,想不到理想的处理方法把。【4.白灵以及白灵线的情节没了】单从电影叙事角度来说,白灵其实是比小娥更能出戏的。因为她有转变,有成长,有面对爱人家庭和信仰的多面化处理,有革命者的坚毅,也有女性的柔情。但是即使删减戏份,白灵总要交代结局,但是肃反坑杀不能拍,整个人物也就可有可无了,所以虽很遗憾,也只能理解了。【5.白家二、三子,鹿家二子没了】因为白灵没了,兆海也没有了纯属正常。本来白家老二可以和老大做个对比,但是既然白孝文和白嘉轩的父子冲突给减弱了,那也就删了吧。但其实棒槌山和借种的支线情节挺好玩的。【6.白孝文被电影高抬了】 在小说里,作者暗地其实一直是在贬损讽刺的。例如刚结婚时候就一夜八次郎沉迷色欲,到了最后在主动去投伪军,起义时候心狠手辣。一系列的行为都说明了此人的人性之恶。但是电影里,这种恶被正能量代替了。他从色欲熏心变成了功能障碍,满脸自然萌惹人怜爱,他主动投军买功名变成了走投无路被动拉壮丁。一个投机者的形象变成了受害者的形象。主要还是因为他最后成了我x的干部。应该说这种改编,把原书的犀利和批判削减得荡然无存,太可惜了。白孝文的处理,在电影里实际上是很失败的。【7.黑娃的个人魅力也衰减了】黑娃这个角色,在原著中其实是最复杂的一个,横跨正邪,迷途知返,身上有人性的光辉,原始的欲望,广阔的善恶,以及命运的无奈。因此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主儿。可惜改编后,丧失了最重要的“魅力”。虽然也打也杀也操也土匪,但是更像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8.白鹿两家的概念被削弱,导致鹿子霖的行为和动机立不住】在小说里,白鹿两家的斗智和竞争关系,被置于一个封建村落中,有利益一致的地方,也有争强好胜的地方。因此鹿子霖的坏主意,小算盘,不仅读者好理解,而且是有充足动机的。但是在电影里,因为没有白鹿的恩怨说明,导致了鹿子霖的行为非常孤立,孤立背后又没有什么动机来支撑。这让整个人物完全处于游离状态。【9.鹿三用力虽多但是灵气全无】 在小说中,鹿三实际上是一个作者非常用力的角色,虽然看着很沉闷,但是他本身却很值得人体味。他因为守旧不认黒娃的媳妇,但是却因为闲话而看不下去杀了对方,不仅自己没想开,小娥临死时候还叫了声“大”,接着被附身,最后苍老病死,整个人的命运与封建伦理以及儿媳妇田小娥是挂在一起的。但是在电影中,虽然喊打喊杀非常夸张,但是这股劲却没了。【10.超现实的情节都没了,整个故事干巴巴的】原著中关于白鹿原超现实的东西全没了,让整个故事干巴巴的,别的不说,如果小娥不闹鬼不附身,大瘟疫又怎样能证明和她有联系呢?吧附身、抓鬼、抓鬼未遂的东西都改了,那造塔就完全没有了意义。同样的道理,如果说没有了村子的前史,砸祠堂也就没那么大的伤害力了。四.王全安版本《白鹿原》整体评价优点:1.几个自然景观非常的美,可以想象剧组为了等麦熟,为了等一个朝阳晚霞而耗费的心血,态度很认真。2.置景尚可,道具和场景基本上不会让人跳出来。比如那个牌楼,土地里的雕像,别有视觉美感。3.放映效果来说,很多影射现实的台词和段子,比如说“中国和苏联,把苏联换下去,我们上去不就得了”在电影里看效果是很好的。有几个段子处理得不错。4.原生态的味道不错。尽管原生态有一些媚俗的嫌疑,但是方言、民乐的运用还是让电影有了别样的味道。5.至少拍出来了播出来了。虽然问题爆多,但是考虑到种种不易,还是挺难得的。 6.一些演员还可以,一些演员的表演还是不错的,似乎是越次要的角色演的越好,比如收粮士兵。缺点:1.没拍明白,如果考虑到不是每个观众都看过“白鹿原”的原著,而且必须是3月之内透彻阅读的话,电影基本上拍的莫名其妙,除了能让人看懂田小娥的来龙去脉意外,基本上看得胡里八嘟。电影拍的必须要观众脑补,这是最大的缺陷。2.电影的叙事视角很混乱。缺乏一个作为线索的角色,一会黑娃一会小娥一会嘉轩一会孝文。非常凌乱。比如三个孩子一个结局都没交代。虎头蛇尾不知所踪。3.电影的叙事有些“想当然”,比如黑娃去当土匪,创作者想当然的认为观众就会知道,但是实际上,结尾黑娃冒出来的很突兀,观众会问,既然他这么爱老婆,为啥不接上山呢?4.越是重要的角色,表演模式化越严重。这其实挺可怕的。5.感觉导演耍鸡贼没耍对,王导《图雅的婚事》鸡贼耍得很好,又是民族问题又是爱情创伤,又是女性题材,很容易得到鬼佬亲睐,只是《白鹿原》的主线太弱,导致秦腔、麦田等意象没有产生什么效果6.角色行为的主观化。角色行为很主观。比如田小娥和黑娃搞上的过程,鹿三杀人的过程。很多地方都缺少铺垫以及逻辑衔接,感觉角色完全在飘着走。 7.被动剪辑明显,比如田小娥尿鹿子霖一脸的戏,没看过小说的根本看不懂。8.视听语言与故事信息量以及情节的错位。这其实也是导致影片难看的硬伤。导演为了讨好电影界和知识分子的视觉空间,与大信息量的故事结合的结果就是。一个电影的长度根本说不完事。演员的表演也被压着难以发挥。倘若能够更快的节奏,更充分运用照应、铺垫、渗透暗示等剧本技巧,至少故事会更加连贯和完整。9.好多东西似乎拍了,但是又给删了。看剧照,好多东西都有,比如黑娃、孝文的结局,黑娃逃亡中的经历,黑娃和小娥搞上的铺垫,诸如此类。给删掉一方面是尺度,另一方面是长度问题。要是弄个上下集可能会好很多。10.整个情绪节奏是错乱的。按道理说,黑娃出走、孝文当兵、小娥刚死应该是一个电影的故事中间点,结果竟然是倒数二十分钟……总的来说《白鹿原》电影可以用失败来盖棺定论了。不仅仅是审查的问题,还包括了导演的个人能力欠缺,以及创作思路的偏差。拍砸了也不能全部赖总局。类似的情节和味道,过了十年二十年还会有人反复翻看《活着》、《霸王别姬》、《小武》但是肯定没人再会记得《白鹿原》,这就是能力和品质的差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