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整理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儒林外史(整理版)

ID:910083

大小:6.86 MB

页数:8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儒林外史》儒林小说 讽刺小说 第一节、作者、版本第二节、主旨、内容、人物形象第三节、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不仅是清中叶唯一一部长篇儒林小说,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儒林小说的产生(一)儒林小说指一种表现封建文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小说。题材内容重在反映儒林中人坎坷曲折的经历,以及在功名富贵利诱之下迂阔陈腐的思想和委琐卑下的灵魂,进而描写世态,讽刺时弊,以抨击批判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二)儒林小说的发展在明末清初已露端倪。章回小说如《醒世姻缘传》等世情小说中,已有不少片段直接反映儒林状况;文言短篇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目专写儒生,对科举制度也有所抨击;话本小说反映儒林生活者也较多,如“三言”中的《老门生三世报恩》等。特别是华阳散人的《鸳鸯针》,全书四卷十六回,其中三卷十二回皆反映儒林生活,论者或称其为“短篇儒林小说”。到清中叶,这些涓涓细流汇成奔腾澎湃的大河,产生了全面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与命运的讽刺巨著《儒林外史》。 (三)儒林小说的产生原因科举制度的没落程朱理学及八股制艺明末王学左派主张“百姓日用即道”,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屡次痛骂八股文,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儒林小说正是这些因素,尤其是进步思想具体化、形象化的产物。社会原因思想原因作者原因文学原因 《儒林外史》18世纪中叶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吴敬梓 吴敬梓塑像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一、吴敬梓的生平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1、吴敬梓的家世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起,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 全椒位置 吴敬梓故居 全椒吴敬梓故居 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2、少年随任。吴敬梓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前辈对科举的热衷追求,对经史特别是《诗经》的备加推崇,都对吴敬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读经习文,准备走科举仕进之路。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缚,对诗词歌赋以至野史杂书都饶有兴趣,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敬梓在少年时代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13岁“丧母失所恃”,14岁随父到赣榆任所。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3、乡居十年。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吴霖起被罢,吴敬梓回到全椒。第二年,吴霖起抑郁而死。族人欺他两代单传,纷纷侵夺祖遗财产。“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金两铭《和作》)“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文木山房集》卷四)29岁,去滁州参加科考,因狂放,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4、移家南京。在家乡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压力下,他在33岁时,怀着决绝的感情,变卖了在全椒的祖产,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6岁,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试,地方已通过,赴京时,以病辞。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首次南巡,在南京举行征召文人迎銮献诗,吴敬梓不应试,“企脚高卧”。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5、客死扬州。吴敬梓生活的最后几年常从南京到扬州访友求助,常诵“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不幸言中,乾隆十九年(1754)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在扬州与朋友欢聚之后,溘然而逝。“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二、《儒林外史》的创作1、时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程晋芳《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同前卷二)《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南京之后写作的,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49岁时已基本完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修改,但主要精力已转向学术研究。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2、取材。《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吴敬梓取材于现实士林,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友、相识相知者。如杜慎卿、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则是作者的自况。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三、《儒林外史》的版本《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等歧说。但50回本、55回本均未见。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的巾箱本,56回。 儒林外史的版本(1)抄本50卷未见(2)金兆燕刊本1768-1779间扬州刊行,未见(3)卧闲草堂刊本56回嘉庆八年(1803)刊(4)苏州潘氏抄本56回嘉庆咸丰间抄本 同治版《儒林外史》 新版 外文版 外文版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四、吴敬梓的其它创作《文木山房集》四卷,清乾隆年间刻本,收入他40岁以前的诗文,近年陆续发现《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三十馀篇。据金和、沈大成的记载,吴烺(lang)在其父身后编有12卷本《文木山房集》,未发现。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说还有“《诗说》若干卷”,已失传。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封建家庭浪子到逆子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从笃信儒学到追求民主的转变,这是他著《儒林外史》的思想基础。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 第二节思想主旨一、学界观点“功名富贵”说“反科举”说“痛史”说“民主主义思想”说“丑史”说“儒林命运反思”说 二、思想内涵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进而探索知识分子的出路。小说开篇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借王冕预言:“一代文人有厄”。这实是全书的总纲。作者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使“一代文有有厄”。全书正是以“文行出处”作为读书人的行为准则和评判人物的标准尺度。作者歌颂王冕有真才识学,却不受科举制度牢笼、以放牛、卖画为生、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并把他放在开篇,无疑是以他为榜样,来关照、评价儒林中的各种人物。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1、作品是揭露科举制度累累罪恶的檄文①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的摧残。作品一开始就通过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剧。 六十多岁的周进,因未曾进学,不得不卑躬屈节,忍受着新进学的梅三相公的嘲笑;还替前科新中的王举人扫了一早晨“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后来连教馆之职也失去了,只得给商人记帐。当他一见贡院号板,就禁不住万感俱发,一头撞去,哭得死去活来。而当商人们答应替他捐个监生时,他竟爬到地上磕头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范进也是个连考二十馀次不取的老童生,发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只得抱了正在下蛋的母鸡到集上去卖。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从此他就“平步登天”,有许多人来奉承他,不到两三个月,田产房屋,奴仆丫鬟都有了。 由此可见,士子们的热中科举,不过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地位,升官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臧蓼斋说他为什么要拚命花钱补个禀生时道:“禀生,一来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打人”。也清楚表明了这一点 ②科举制度造就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王惠当了南昌太守,一到任就问:“地方人情,可有什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什么通融?”他念念不忘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高要的汤知县为了表示“清廉”,竟枷死向他行贿五十斤牛肉的回教老师父,引起回民鸣锣罢市。彭泽县大姑塘附近两只盐船被抢,告到县里,反而挨了知县的二十大板。这些官吏就凭藉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性。严贡生横行乡里,他强圈别人的猪,没有借给别人钱却向人要利息,讹诈船家,霸占二房产业,是个典型的劣绅。 名言: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从封建教育与封建政治的关系角度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③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呆子和骗子马二先生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至今人人必要做的……就是孔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游西湖 另一个人物鲁编修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在他的影响下,女儿鲁小姐也在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八股文。甚至因丈夫八股“不甚在行”而愁眉泪眼,怨他误了自己终身。 ④科举制度还产生了一批沽名钓誉的名士“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的人物。他们大都是科名蹭蹬的读书人,以风流名士自居,过着无卿的寄生生活。娄三、娄四公子因功名失意,满腹牢骚,回到家乡,自命为少年名士,把那些假名士、假高人、假侠客尊为上宾,结果落了一场没趣。无数斗方名士靠胡诌几句诗,沽名钓誉 作品通过他们的所谓诗酒风流的生活和招摇撞骗的行径,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士们的生活真实,指责了科举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2、作品中还有寄予作者理想的抒情诗篇王冕杜少卿是个贵公子,在他身上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他慷慨好施,有人向他求助,他就捧出大量的银子来帮助他,钱花完了,就变卖产业。1反对科举,反对程朱理学。他轻视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在辞却征聘以后,“乡试也就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他骂那些学里的秀才作奴才,骂那热中功名的臧蓼斋作匪类。 尊重女性。他反对多妻。“娶妻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琼枝,称赞她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士芥,这就可做的极了。”。 反对程朱理学。他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并不顾他人的讪笑,与妻子携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作品中的沈琼枝,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以刺绣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是个新的女性形象 沈琼枝四个市井奇人 会写字的季遇年,“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去”。“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这样迎着施御史的脸痛骂:“你是何等之人?敢来叫我写字!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卜独立人格,意气风发。 吴敬梓把“四大奇人”当作“述往思来”的一流人物。儒林中一片狼藉,而井市中则有闪光的人格,吴敬梓已悄悄换了一套崭新的价值标准。为什么在市井中反倒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自由呢? 做裁缝的荆元,会弹琴、会写字,也喜欢做诗。朋友问他:“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的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写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与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脸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也快活厂这席话真石破天惊。 吴敬梓认识到,人格独立的背后是经济独立。被权力网络所覆盖的儒林中,只有爬墙藤一样的附庸,而元岩上松一样的独立者。市井人物操持着被士大夫所蔑视的职业,他们却在这职业中获得了真正的经济独立。好一个“诸事都由我”!儒林人士即使爬到宰辅这样的最高位置,怕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吴敬梓突破传统的道德评判,揭示出产生“奇人”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此前无人认识到。 比较《聊斋》和《儒林》对科举批判的异同两书问世相隔五、六十年,但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对后世文学产生很大影响,使得科举制在人们心中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是批判小说的精品。(一)相同点:1、都明智地采取婉曲的手法来讽刺科举制度蒲松龄用妖狐灵鬼的故事来寄托对科举腐朽的愤慨,吴敬梓把故事背景假托于明代中叶,这样,既避开了文字狱迫害,又使作品得以保留下来。 2、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内容相似(1)揭露科举制度对文人精神的摧残和腐蚀,对知识分子智能的破坏,使生计困顿。《聊·王子安》中王子安,《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对中第做官梦寐以求,饱受折磨而不舍。《聊》中《嘉平公子》鬼女以嫁给错字连篇的秀才为耻,长叹:“有婿如此,不如为娼。”《儒林外史》中范进主持一省学政,竟不知道苏轼,匡超人自称“先儒”,张静斋把赵匡胤和赵普的故事安在朱元璋和刘基身上。(2)科举污染世风,中举为官者不廉不善。 (二)两者对科举批判的差异1、对科举的态度不同《聊斋志异》的批判聚焦在科举制的弊端上,并未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的合理性,蒲松龄对科举既怨恨又依赖,态度很矛盾,所以批判不彻底。而《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从根本上否定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知识分子痛苦的根源,把批判科举与批判官僚制度、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对封建政体和思想价值表示怀疑,指出科举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堕落。这些都是《聊》很少涉及的,《儒》在反科举的深度广度上有大幅度的超越。 2、表现手法不同《聊》大量借用民间故事,写鬼写狐,想象奇特,以神怪幻异的手法讽喻现实,有寓言特点,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儒林外史》夸张中透着写实,人物创作有原型,贴近生活,很真实。把科举制的种种伪装统统撕破,从理论到实践都否定了科举存在的合理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手法。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儒》的讽刺特征: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时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后哭等等。马二先生游西湖,除吃六次茶、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湖光山色一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2、《儒》的讽刺手法一是对照法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二是夸张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二、《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鲁迅:“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闲斋老人《序》:“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书中人物尽管众多(270多人),故事尽管纷繁,但都围绕这根线索展开,故无松弛散乱之感。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 三、《儒林处史》的语言特色比较纯熟的白话。晚清蒋瑞藻:“长篇小说中,其完全白话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为首屈一指”《小说考证拾遗》)。钱玄同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模范国语读本”。《儒》的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炼,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 四、《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1、性格真实。《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像鲍文卿对潦倒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他儿子倪廷玺的收养,甘露寺老僧对旅居无依的牛布衣的照料以及为他料理后事的情谊,牛老儿和卜老爹为牛浦郎操办婚事,他们之间的相恤相助等等,都是通过日常极平凡细小甚至近于琐碎的描写,塑造了下层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感人至深。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2、个性丰富。严监生有十多万银子,临死前却两根灯草不肯断气。他虽然悭吝成性,但又有“礼”有“节”,他哥哥严贡生被人告发,他拿出十多两银子平息官司;为了儿子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产,不得不忍痛给妻兄几百两银子,让他们同意把妾扶正;妻子王氏去世时,料理后事竟花了五千银子,并常怀念王氏而潸然泪下。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3、内心复杂。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王玉辉劝女殉节,写出他内心的波澜:先是一次关于青史留名的侃侃而谈,接着是两次仰天大笑,后又写他三次触景生情,伤心落泪。从笑到哭,从理到情,层层宕开,写出王玉辉内心观念与情感的不断搏斗,礼教和良心的激烈冲突。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4、性格还有变化。《儒林外史》中每个人物活动的过程并不长,但能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性格的发展变化。匡超人从朴实的青年到人品堕落,写出他随着环境、地位、人物之间关系而改变的性格,在他性格变化中又体现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变动。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5、肖像逼真。古代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等。《儒林外史》掀掉了脸谱,代之以真实的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如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子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通过这一简洁的白描,夏总甲的身份、教养、性格跃然纸上。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个人因素吴敬梓怀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狂狷而豁达的性格,使他睥睨群丑,轻蔑流俗。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2、地位:“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目的是秉持公心,指擿时弊3、以真实为基础的讽刺方法(1)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2)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3)准确把握讽刺的分寸。对二进的同情式讽刺,对王惠的揭露式讽刺;对二进前后讽刺分寸的把握。(4)偶用合理夸张两个手指头。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4、讽刺的风格:含泪的笑《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隐藏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晚清蒋瑞藻:“长篇小说中,其完全白话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为首屈一指”《小说考证拾遗》)。 钱玄同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模范国语读本”。 附:关于八股文“八股文”(时文、时义、制艺、经义、制义、四书文)是一种严格注重行文格式的应试文体。“股”,是“对偶”的意思。八股文要求用对偶句行文。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起股、虚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大部分,故有八股之称。八股文的内容有严格的限制,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许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需使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即按程、朱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演绎成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