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之我见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读《红楼梦》之我见

ID:909951

大小:2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读《红楼梦》之我见华丰小学张汝华从小到大,《红楼梦》的读后感我也不知写过几次。当然,每次的情感都不一样。最先吸引我的,是书中各式各样精致的吃食。最著名的一段莫过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凤姐给她介绍的茄鲞。最最普通的一只茄子在削皮、炸、煨、香油收后,就变成了刘姥姥吃不出茄子味的菜肴。我在看这一段时,馋得就差口水没流下来。脑中想着茄鲞在加了鸡油、鸡肉后该是何等的鲜,配上新笋、蘑菇、香菌、五色腐干、各色干果后颜色该有多么美丽,而口感会是怎样?绵软亦或筋道?不过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茄鲞的真面目,心里真真大失所望,哪里是我心心念念的《红楼梦》中茄鲞的样让子。想来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书中的描写更我有想象的空间。除了茄鲞,我还深深爱着里面的荷叶莲蓬汤。在宝玉被贾政暴打了一顿后,宝玉对前来探视的薛姨妈说想吃这个。于是凤姐到处找人拿模具,亲自掏银子,做出了这道汤。书中的描写是:汤中浮着几个碧绿的“莲蓬”软软糯糯的加上荷叶的清香,那可真是绝了。此外书中还有各种小吃:糖蒸酥酪、梅花洁粉洋糖、松襄鹅油卷、、、、、、我一面看书一面赞叹,果然是金陵城中达官贵人首屈一指的贾府,吃食都是十二分的精致。逐渐长大,《红楼梦》是越看越熟,里面的情感虽不甚明了,可却开始关注里面的服饰、陈设。林妹妹初见凤姐的时候是怎样描述的: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挽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得极其细致。真的很好奇,究竟是怎么些华丽的物品才能叫这么些名字。凤姐头一次出场就如此描写,我们读者一想就知道这是个厉害人物了。且不说凤姐的衣着,还有宁国府秦可卿卧房的陈设: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虽有些夸张,但也算是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的真实写照。“大户” 不止是指家里有钱,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内涵,比如书香门第什么的,不是暴发户。若只是寻常人家,怎麽可能买如此贵重的东西,还放在一个孙媳妇一介女流的卧房。若是暴发户,怎麽可能会有学士的对联,唐伯虎的画。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再大些,把《红楼梦》在翻阅了很多遍后,才细细的品尝出了些不同的滋味。王熙凤——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女子,一直以来就是讽刺多过赞扬的。我从书中看出了她的油嘴滑舌、投机取巧、心狠手辣同时也怜她在封建大家庭夹缝中艰难生存。她的婆婆邢夫人只顾自己的体面;她的丈夫贾琏好色贪财又愚蠢;她的女儿巧姐儿也险些被卖做丫鬟,最后也没享到所谓的“荣华富贵”。秦可卿给她的托的梦早就昭示了她最后的结局,可她却偏偏执迷不悟。她卖弄权势,在宝玉说想吃荷叶莲蓬汤时,非要自己想想做莲蓬的模子在哪里,结果有又记错了。贾母说她用官中的钱卖乖,她连忙说要用自己的钱让大家尝鲜。克扣赵姨娘的用度,在王夫人问起的时候却又能说出一大番的托词。贾琏娶了尤二姐后,口蜜腹剑,先是骗得尤二姐住到园里,又说二姐的坏话,被众人所嫌弃。她屡屡小产,也经常生病,这难道不是她心思太过复杂所造成的吗。她的结局伴随着贾府的没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书上批判的封建社会一样,可怜可恨又可悲。书中其他人物亦是。林黛玉空有花容月貌、才情满溢,最后却含恨而终。薛宝钗虽顺应封建潮流,众人好评,可也只能独守空闺。贾元春有偌大恩宠,也只在那“见不得人的去处”郁郁寡欢病死。就像赤足道士说的一样,到头来都落得一场空。《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后有改为《金陵十二钗》。三个名字都各具特色,可最终却改成了大家所熟知的《红楼梦》。我猜想是“红楼梦”这三个字最有滋味——红楼虽华丽可终究是一场梦。曹雪芹凭借半部《红楼梦》可以与作品众多的莎翁并列,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于深刻的讽刺意味。有一些学者认为两者的作品有相同之处。可我认为《红楼梦》的经典是无法复制的。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研究红学,是因为红学的博大精深。《红楼梦》有凄美的爱情故事、华丽的故事场景、复杂多面的社会背景。读《红楼梦》之我见,或许不是那么精辟,或许见解不是那么独到。但我却想把它分享出来给大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