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文言句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文专题(文言句式)

ID:905377

大小:290.8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专题(文言句式) 明确基本原理:1、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多数相同;2、语法上的不同之处是文言文考试的重点,其中,就包括文言句式;3、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句子成分关系密切。 明确学习方法:1、熟悉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构成和划分;2、掌握基本的文言句式的结构特征;3、掌握文言句式的解释方法;4、要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特征及解释方法: 一、判断句:1、用“者”“也”或其变化来表判断的结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何氏璧,天下所共适也。刘备,天下枭雄。2、用动词“为”表判断。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用“乃、即、则、皆、必”等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用“是”表判断的情况非常少见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是天涯沦落人。 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被动。结构:动词+于+动词实行者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译为:被大王宠幸)2、在动词前用“见“表被动。结构:见+动词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译为:被流放) 3、用“见”“于”一起表被动。结构:见+动词+于+动词的施行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为:被大王欺骗)4、用“受”“于”表被动。结构:受+动词+于+动词的实行者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译为:被别人制约) 5、用“为”表被动。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为:被)6、用“为”“所”表被动。结构:为…..所…..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译为:被秦国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为:被他俘虏。“为”字后省略“之”)7、用“被”字表被动的情况很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动词本身表被动的情况也比较少 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结构特征:句中有表否定的“不,弗,未,非,否,毋,无,莫”等词语,其中,“不”“未”和“莫”最常见。需要注意的是,有这些否定词并不绝对是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译为:不欺骗我)世溷浊而莫余知兮(译为:不了解我) 2、疑问句中宾语前置良问曰:大王来何操?(译为:带着什么)沛公安在?(译为:在哪里)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何功之有哉?(译为:有什么功劳)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为:不知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译为:只听你的命令。其他结构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马首是瞻”等)王问:“何以知之?”(译为:凭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译为:和谁) 定语后置句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面,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句。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结尾结构:中心词+“者”字结构定语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为:知道他事情的宾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村中少年好事者(译为:好事的少年)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结构:中心词+之+“者”字结构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为:能日行千里的马)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为:能发出铿然声音的石头)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结构:中心词+而+“者”字结构定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译为:能够不改变他志向的缙绅)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结构:中心词+之+定语(通常是一个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为: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而在古汉语里,这个介词结构常常被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我们称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翻译的时候,只需要把介词结构提到动词前面去就可以了。介词结构只表现在两个介词上,即“于”和“以”,可以说,这两个字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的标志。当然,有这两个字时,也并不一定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它们还有其他的意思。 结构:动词+“以”(或“于”)字结构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译为:向孙将军求救)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为:在长勺作战)裹以帷幕(译为:用帷幕包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译为:用感情打动他,用道理使他明白。注:“晓”是使动用法) 省略句句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复杂、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在考试时,我们应该将省略的词语或成分补充出来。文言文中常被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是: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一般是“于”、“以”,“自”这三个介词)。 1、省略主语承前省,一般不影响翻译,也不用补充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蒙后省,一般也不影响翻译,但需要将主语补充出来:(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对话省,很可能遇到,需要将主语补充出来:(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很普遍的,所省多是作宾语的代词“之”省略动词后的宾语,需要在翻译时补充: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译为:把这件事全告诉了他。分析: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典型的句子,它包含了两个文言句式,及省略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介词后的宾语,需要在翻译时补充: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译为:不敢和它较量) 3、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常常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译为:让他回到赵国) 4、省略介词古文中常省略介词“于”、“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常常被省略。翻译的时候要补充出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译为:被军队势力所逼迫罢了)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译为:用鸡来试它)朝发(自)白帝城,暮到江陵(译为:从白帝城出发)注意:省略介词的句式又常常伴随着被动句或介词结构后置句式,这在考试的时候是难度非常典型的一种命题方式。 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包括词组)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有一定的整体意义,我们在翻译阅读时不要拆开理解。记住这些固定句式的结构、翻译方法非常重要。 一、表陈述或判断的句式1、…..所以…..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种表示手段或凭借:例:吾所以侍候生者备矣……(注意:“所”字的基本解释方法及“所字结构”的特点) 2、….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没有什么用(拿)来”或“有办法用来”“没有办法用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有所….,….无所….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4、(其)…..之谓也(乎,矣)…..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此之谓失其本心。王说,曰:“《诗》云: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二、表委婉的句式1、得无…..乎(邪、耶)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莫非是…..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2、无(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三、表反问或疑问的句式1、不亦…..乎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何(奚,恶,安)…..为,何以…..为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如(奈,若)…..何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注意:这个结构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在一起,要注意翻译方法上的区别。4、何如;何若译为:“怎么样”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5、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6、(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晋其庸可冀乎? 四、表比较、选择、取舍的句式1、…..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个…..?”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君少长?注意:“孰”和“与”的位置变化 2、与其…..孰若(岂若)…..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独用“孰若”可译为“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3、与(与其)…..无宁…..,宁…..不(无)…..译为:“与其…..宁可(不如)…..”,“宁可…..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大丈夫宁为玉碎,不求瓦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