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定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定稿

ID:903356

大小: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的记叙双龙洞的,  ◆教学难点: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3.简介双龙洞、作者。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小组内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生字词、提出的问题)。2.出示生词: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3.指名读课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浏览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4.作者详写了哪几个景点?5.分段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1.品赏路上的见闻,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读第一小节,从中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出示自学提示:①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画出来)。   ②“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2)交流: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①从“迎”这个词知道了什么?②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朗读。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五、布置作业4 1.完成习字册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展示洞口、外洞图片(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2.这孔隙有什么特点?出示自学提示:3.交流体会,总结写法。▲“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①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主要是写了什么?②比较句子,体会小船小的特点。课件出示:去掉两个“小”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句子的不同点,让学生体会小船小的特点。③你还能从哪些词中看出小船的小呢?引导学生抓住“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人”等词体会小船的小。④小结写法。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那你们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呢?总结:作者并没有用大量笔墨直接写孔隙窄小,而是借用常见的事物──小船之小来写,其语言十分形象。⑤师生合作读这两句话。▲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①抓住“从……到……,到……,到……”等词,跟老师一起摸一摸“脑、肩背、臀、脚”这几个和身体部位,这些地方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你感受到什么?。②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我又感觉……擦伤鼻子。”两句话。出示:对比下面的句子,体会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1)眼前昏暗了,课时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撞破额角,擦伤鼻子。(2)眼前昏暗了,课时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稍微把头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又感觉什么?“稍微”、“准会”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这两句话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③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学生接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引读:“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学生接读:“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此时,你敢把头抬起一点儿吗?(不敢)为什么?问:你敢把臀部抬起一点儿吗?(不敢,因为要是把臀部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肚子,擦伤大腿。)问:“你敢把脚抬起一点儿吗?”再请学生回答。④总结写法:叶老先生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板书:见闻、感受。⑤.尝试背诵第五自然段4.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①默读第六、七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②概括出内洞的特点。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课件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重点体会,练读。③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④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展示内洞的图片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总结,怎样写好游记。四、情景再现,深化延伸1.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4 2.可引导学生选择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通过导游活动,将背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积累文中规范语言,进行内化,巩固所学知识。)3.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