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3咬文嚼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3咬文嚼字

ID:899564

大小:19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本3 咬文嚼字学习重点1.记:积累重点字词,识记文中引用的诗文名句。2.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筛选文中的信息,把握作者观点。3.写:以“勤能补拙”为话题,运用例证法写一个作文片段。4.练:掌握古诗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技巧。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苦吟”的名句1.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2.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方干《赠喻凫》3.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4.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郑板桥《词钞自序》5.世人著述,不能无病。——曹植《与杨祖德书》6.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李渔《闲情偶寄》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 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2.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带有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艺随笔,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流涎(xián)  ②唾骂(tuò)   ③氛围(fēn)④潜能(qián)⑤锱铢(zīzhū)⑥焚香(fén)⑦意蕴(yùn)⑧携手(xié)⑨尺牍(dú)⑩付梓(zǐ)⑪烹饪(pēnɡrèn)⑫清沁(qìn)(2)多音字①       ②③④⑤⑥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②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③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兴趣也没有。④清沁肺腑: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⑤点铁成金:即“点石成金”。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头一点使石头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⑥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错点提醒:注意其近义词“自命不凡”的写法。)⑦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⑧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⑨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错点提醒:注意“即”不能写成“及”。)(2)近义词辨析①蕴藉·蕴蓄辨析:“蕴藉”指(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形容词。“蕴蓄”指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动词。运用: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藉。山野与丘壑少不了小草的点缀,这是每一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得;即使茎叶沦为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仍然留下自己倔强的根,为来年的生长做强有力的蕴蓄与铺垫,这是小草的执着与追求。②捉摸·琢磨辨析:“捉摸”是“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式。“琢磨”读“zuómo”时,意思是“思索、考虑”;读“zhuómó”时,意思是a.雕刻和打磨(玉石),b.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运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真的让人很难捉摸,但我们回顾一下前些年美国、日本楼市的例子,自己琢磨一下,或许就会拨云见日。③不免·未免辨析:“不免”是“免不了”之意,表示出现的某种结果,用来加强句子的语气,有时也可以作谓语。“未免”指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能作谓语。运用:a.二手房楼体外观建造较为传统、单一,房龄久了不免有发黄、裂缝之处。b.儿童入学年龄是家长们关心的一个话题。许多小孩仅仅差了两三个月甚至几天,就被学校拒之门外,如此年龄硬性规定未免教条化。④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辨析:二者都表示对文章字句进行推敲斟酌,但表意的程度和感情色彩不同。“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运用:a.这篇文章字字珠玑,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字斟句酌的结果。b.3月10日下午,一男子明明带着头盔,却不戴在头上,遇到交警后,因怕扣分、罚款,故意跟交警咬文嚼字,强词夺理。四、速读感知课文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答: 答案 第一部分(1~4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觑。第二部分(5~6段):进一步讲,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才称其为文学作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上文,说明本文只是从一些方面来谈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接着提出对于文学创作者的要求和期望。一、重点突破1.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观点性的语段是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①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概括:应该有谨严精神;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2.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表现出怎样的意境?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是圆的,其次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着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意境:诗人本是煮茶品茗,但他由杯水中晃动的茶自然联想到了天上的团月,由品茗时的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自然联想到了在泉边赏月时的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于是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月影朦胧之夜,坐在泉边赏月的美妙意境,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3.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作者却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但是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4.本文是怎样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一层一层地向前推进的?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文章先从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的一句话谈起,引出“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2)然后从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的例子中得出“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这一结论。(3)接着又用“推敲”的例子,更进一步阐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4)既然文字与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就涉及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前者确定,易控制;后者不确定,不易控制。正因为后者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产生很神妙的效果,但有时也会产生流弊,使人们不敢创新。(5)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二、疑点探究5.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提出对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是对那种“粗心”、“自满”态度的一种评价,你觉得这对我们“咬文嚼字”会有怎样的启示?试作简要探究。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要独立思考。不能盲从、人云亦云,既不迷信传统,也不迷信权威。(2)要实事求是。事实胜于雄辩,先哲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要立足事实,深入研究,求知求真。像朱光潜先生那样,举实例,讲道理,切中肯綮,让人心悦诚服。(3)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腹有诗书气自华”,朱光潜先生能够对问题有真知灼见, 与他深厚的储备有关。所谓“厚积而薄发”,平时没有深厚的积累,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的。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4)掌握一些方法。如评价的切入角度可大可小,大可到作品的总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小可到具体的材料。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另外,我们还可以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等等。三、美点赏析——例证之美6.作者在本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运用这些例子想要阐明怎样的观点?读完每个例子,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例 子观 点启 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和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表现的意味不同。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看其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有丰富的意思。贾岛对“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锤炼文字不能光从字面着眼,重要的是捕捉、把握自己要表达的情感。举“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与对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剖析。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地发挥想像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文学创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袭用套语滥调,并不表示有学问,反而可能是思想情感贫乏、文字水平低的表现。 四、随堂写练7.请以“勤能补拙”为话题,运用例证法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妙笔生花  答案 (示例)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认为是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生物科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这些都很好地印证了勤能补拙。如此“咬文嚼字”要不得2012年3月,全国“两会”政协分组讨论会上,致公党海南省主委、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发言,建议“应该把‘黄赌毒’‘扫黄打非’之类提法改成‘扫淫打非’”。理由是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黄”是中华民族称谓,“黄色”是古代高贵的色彩,将色情等低级趣味的东西,称为“淫”更为贴切。不过这种提法并不是林副省长的发明,2010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河南省政协主席的王全书也有此类提法:“黄色”是尊贵的颜色,不能用于指代色情行业。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国人还把好日子称为“黄道吉日”,把勤勤恳恳的人赞誉为“老黄牛”,中国人是“黄种人”。这些“官员代表”的“彩色言论”自然引起媒体和网民的“炮轰”。其实这两位“官员代表”的“色彩说”有些“道理”。我国古代确实没有把“黄色”指代为低级趣味、色情行业,而且还把“黄色”尊为“高贵”之色彩,《易坤》“黄裳元吉”注,“黄,中之色”,代表吉祥如意。在阴阳五行中“黄色”象征“土”,也有财富之义。到了宋朝以后,黄色甚至只有皇帝才能专有,穿明黄色的龙袍,赐人“黄马褂”呢。佛教也崇黄色,以此为尊。中国古代把妓院称为“青楼”,而把“黄色”指代为低级趣味、色情行业倒是“舶来品”,有法国“黄色工会”之说,有英国“《黄杂志》”之说,有美国“《世界报》黄色孩童”之说。《黄杂志》或《世界报》(以黄色孩童为报刊标志)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常刊登一些低级趣味、下流色情的东西,“黄色”后来被人们指代为“低级趣味、下流色情”之义。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黄色”这特殊的指代之义,一听都懂。问题在于全国“两会”是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之珍贵机会,作为人民代表、 政协委员当为人民利益、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重大事项鼓与呼。更何况对于“黄色”的原义、引申义和指代义,人们都会正确区别,不会混淆。这些“官员代表”如果没有提案就不发声音也罢,千万不要故弄玄虚,不应该如此“咬文嚼字”。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锱铢必较(zī)  灞桥(Bà) 付梓(xīn)B.咬文嚼字(jué)谨严(jǐn)香茗(mínɡ)C.不即不离(jì)岑寂(cén)流涎(xián)D.清沁肺腑(qìn)蕴藉(jiè)尺牍(dú)答案 D解析 A项“梓”读zǐ。B项“嚼”读jiáo。C项“即”读j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蝉娟 殚精竭虑  忌惮B.垂涎怪诞不经筵席C.编辑开门揖盗缉私D.作弊敝帚自珍隐蔽答案 A解析 蝉—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郭先生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②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③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_______。A.照例 沉寂 含蓄B.援例 岑寂 蕴藉C.照例 岑寂 含蓄D.援例 沉寂 蕴藉答案 B解析 援例:引用成例。岑寂:寂静。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C.一个作者在用字和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答案 D解析 A项转折语意过强,可用“其实”。B项应为选择关系,可用“还是”。C项强调的意味未表达出,可用“甚至于”。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答案 A解析 特别关注动词和表修饰作用的词。二、一法一练——如何做古诗鉴赏“炼字”题炼字,修辞手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情况。,古诗鉴赏“炼字”题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6.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 答案 “空”在词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而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谈 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答案 C解析 A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由原文“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交代。B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8.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答: 答案 ①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②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③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结构。9.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答: 答案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解析 (1)从“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四、语言运用10.将下列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①文学是艰苦的事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③你不能懒,不能粗心④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⑤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⑥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⑦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⑧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答: 答案 ②④③⑤①⑥⑧⑦解析 8个句子属议论性质,凡议论性的文字,其思路都要遵循“提出问题—解说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依据这个认识来审视各句,首先要认定担负“提出问题”职责的究竟是①,还是②。统观全文段,各句大都与“希望”有关,据此可认定②为起始句。排好了首句,剩下的就好确定了。11.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1)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鲁迅的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鲁迅的书。(3)咬死了猎人的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咬死了猎人的狗。答案 (示例)(1)他正在撰写一本 (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 (3)终于被村民团团包围,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4)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