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1

ID:888360

大小:1.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整体感知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 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字词学习模范巡警轧死撑腰惩处肇事诸位踊跃效仿欺凌疑惑不解大声吵嚷衣衫褴褛铿锵有力 细节学习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6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体会语气。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7—9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此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贫穷落后肆意欺凌中华不振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0—17自然段)结合图片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旧中国新中国 讨论:周恩来是怎样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请试着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总结提升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博大胸怀远大抱负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搜集一些周总理的格言,读一读,记一记。 再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