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寡人之于国也
加入VIP免费下载

51寡人之于国也

ID:876073

大小:2.7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仁政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初步措施根本措施不可胜食不可胜用保民教民 应之以乱则凶河东凶亦然攘除奸凶敌入而凶凶不吉祥,不幸庄稼收成不好凶残、残暴恐惧而喧嚷骚动察徐而察之察邻国之政察臣孝廉人至察则无徒观察、仔细看考察考察后推荐明智、精明一词多义归纳 喻今将喻子五篇之诗家喻户晓王好战,请以战喻自喻适志与告诉,使人知道明白、知道比喻通“愉”,愉快兵兵刃既接兵者,国之大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可汗大点兵兵器、武器军事、战争军队士兵一词多义归纳 直木受绳则直是非曲直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不百步耳与“弯”相对正确的、正直的价值,后写作“值”副词,仅,只是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帜曰“谢庄团练冯”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种植树立、建立培养树木一词多义归纳 沛公不胜桮杓谷不可胜食也二败而三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能承担,能承受尽胜利战胜、超过优美的一词多义归纳食谷不可胜食也狗彘食人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吃shí食物sì喂养 以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用凭借按照把认为一词多义归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于比对在 河内凶亦然填然鼓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太后曰:“然。”然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申之以孝悌之义之音节助词无义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百姓这样…的样子然而、但是对,是这样的一词多义归纳 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又数刀毙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罟不入洿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扶苏以数谏故shù数目、数量shù几,几个shù命运cù密,与“疏”相对shǔ计算shuò屡次一词多义归纳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通假字通“斑”通“途”通“毋”语言现象归纳 2、动词活用作名词(1)请以战喻(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语言现象归纳二、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 使….迁移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4、使动用法王无罪岁以…为罪5、意动用法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兵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标志:…也。(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介词结构后置 (1)或……或……(2)直……耳(3)是……也(4)是何异于……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4、固定句式有的……有的……只……罢了这是……呀这同……有什么区别?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四、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1、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课堂练习 2、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树之以桑B.以五十步笑百步C.请以战喻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D3、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D 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A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庙亚圣殿→←孟子故里山东邹城 ←亚圣府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仪门→ 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时代背景 孟子名言选译课外积累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7)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12)民事不可缓也。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17)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