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ID:875357

大小:3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生思考。  (3)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五、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现代科学技术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千里眼      望远镜、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收音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千里马、飞毛腿  高速火车                …………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  科普性文章,老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指导不必太过分要求,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文章。但是,今天,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另一句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着重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学生在朗读时也是激情飞扬,自豪满怀。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恰当否?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石英钟: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拉链:1931年以后,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反思]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片段二]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生: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美好的神话能纷纷变成现实,是科学知识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他们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段教学,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接着,我又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空间。“假如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学生又换了一个角度去感受现代生活的精彩,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这样,从自己到他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专家点评]  正如这位教师所说的那样,这篇教学案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首先是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其次是有层次性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空间。从简单地模仿“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说话,到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介绍20世纪人类还拥有什么,再到创造性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为目的语文学科特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最后是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超越文本的想象说话,既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是文本再创造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本案例最大的亮点是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文字性”和“创造性”。真正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    (谁)靠    (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    (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