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采薇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案】采薇教案

ID:869119

大小:63.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采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2、理解征人的情感3、背诵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导入】师: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师生互动】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教师朗诵全文】师: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师:何以见得?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师:说说看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师: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9页----------------------- 师: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教师投影思考题,点一名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读毕,其他学生鼓掌】师:读得不错,尤其是节奏把握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顿,低沉缓慢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点没有?生: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师:谈到了起兴,很中肯,还有呢?生:重复!师:是重复吗?生:反复!前三章都以“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师:有道理仔细看看,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多数学生:重章叠句师:对,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反复咏叹“曰归曰归”,渲染突出思归心切!生: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师: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生:先“柔”再“刚”后“作”【学生们笑】师:莫笑,这可是关键请你谈谈你的感受2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9页----------------------- 生: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学生们笑,并鼓掌】师:这位同学分析很中肯,他也很会解说,有激情!另外,诚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让我们一起读这三章,再来领略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魅力!【师生齐读】师: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生: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师:还有呢?生: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师:是啊,正是役期的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居无定所,饥渴劳顿,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温馨;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师: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请齐读4、5两章并思考【师生齐读4、5两章】生:没有一战士逃跑,因为战争虽不值得赞美,然而为家园而战并且节节胜利却总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已不言思乡之情!师:有创见!生:“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从中还可看出周家军军威盛大,卒伍精强师:看来战士对周朝军队称赞有加了,这些描写与思乡的主题似乎无关,是不是多余的,跑题了?3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9页----------------------- 生:好像有点!师:真的吗?生:⋯⋯师:我们再齐读4、5两章思考思考[师生齐读]生丙:“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贵人坐在战车里,遥遥指挥士兵就要徒步而行,贴身肉搏并且“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转战奔波多苦啊!足见战士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学生们鼓掌】师:分析真精彩!请继续!生丙:“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说明日日加强戒备,战士很辛苦!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故乡,渴望亲人可见这里的描写非但没跑题,反而是暗中紧扣主题!师: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战士的心境如何?是不是很高兴?生:高兴啊!生:好像以有些哀伤!生:喜忧参半!⋯⋯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古人对这两句诗评论很多,我投影出来给同学们看,你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投影]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8226;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万古常新”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8226;小雅&8226;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4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9页----------------------- 生:我很赞赏王夫之的评论!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鼓掌】师:是啊,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主人公此时之所以充满了哀伤,还因为在他刚得以摆脱战争的苦难,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另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又凸现在他眼前,这就是对家人命运或者自己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有汉乐府民歌为例证:【教师投影学生齐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这一笔笔所着意倾诉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剧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担忧,使归途中的他压根儿就乐不起来,使他不能不充满道不尽的悲伤这与《采薇》中的战士可谓同病相怜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并背诵这一章,再仔细品味千古佳句的精妙之处!【学生自由诵读、背诵最后一章】课堂小结师: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战士带来的苦难和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领略了诗中情景完美融合的高超艺术布置作业师:课后希望同学们多加吟咏体会,研讨如下问题,写篇小评论文:【教师投影】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5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9页----------------------- 教案2导入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兴,培养联想能力。怨,学得讽刺方法。师:这副对联是由大家非常熟悉、我们南通人引以为荣的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为他创办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师范学校——通州师范撰写的。张謇先生希望师范生能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要他们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改造社会、造福民众学习实际本领。张謇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孔子高度评价了《诗经》,劝勉他的学生去读《诗经》。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读《诗经》,《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遗产之一,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许多多的营养。即使单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经典的诗句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有人批评现代人的语言过于贫乏无味,比如现代人表达思念时仅仅是“我好想你”,表达爱恋时仅仅是“我爱你”而已,但看看古人,表达思念时是“一日不见——”生:“如隔三秋”。师:表达爱恋时则是“执子之手——”生:“与子偕老”。师:对啊,这是多么典雅而动人的表达啊!比起现代人贫乏的语言不知要强多少倍呢。其实就是大家学过的《关雎》和《蒹葭》中也有这样的语言,回忆一下《关雎》中表达思念的诗句。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师:《蒹葭》中主人公爱慕的“伊人”找到了吗?生:没有。“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师:哀而不伤,也是那样的典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采薇》,也有精妙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师:有几个词的读音应该注意,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岁亦莫止”的“莫”同“暮”,所以应该读作“暮”;“维常之华”的“华”应该读作“花”。请大家把预习时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生:“我行不来”的“行”。生:“戎车既驾”的“既”。生:“小人所腓”的“小人”。生:“杨柳依依”的“依依”。师:“行”是出征在外,“既”是已经,“依依”是指轻柔拂动的样子。诗中把“小人”跟“君子”相对,“君子”是指什么?生:贵族、将帅。师:那么“小人”可能指什么?生:士兵。师:对,由平民和奴隶组成的普通士兵。下面请大家将使用重章叠句的诗节找出来。生: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第二章和第三章开始四句都只换了几个字,属于重章叠句。生:还有“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和“四牡翼翼”。师:请同学们再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生:一至三章的开始两句是兴,其余都是赋。生:还有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也是兴。6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9页----------------------- 师: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一至三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生:采薇,还有薇的生长过程,由“作”到“柔”到“刚”。师:由“作”到“柔”“刚”暗示了什么?生:时间很久。师:什么时间?生:戍守边关的时间。师:这在一至三章的赋中有没有相呼应的内容?生:“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师:戍守时间之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狁之故”。师:那些戍卒的生活状况怎么样?生:“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师:能不能归纳一下?生:生存的条件很艰苦,与家人音讯不通。师:很准确。这样的生存状况下,戍卒们的内心会怎样?生:讨厌、怨恨战争,思念家人,想早点回家。(板书:章兴赋一二三作、柔、刚戍守之久■狁之故怨战条件艰苦音讯不通思归)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第四、第五章。第四章的兴写的是什么?生:常棣花开得很盛。师:由常棣花之盛起兴,反复咏唱的是什么内容?生:马很高大、强壮,还有他们的武器装备。师:这两章为什么要咏唱这些内容呢?(学生沉默不解。)师:大家不理解的话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看看第四、第五章还写了什么。生:“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狁孔棘”。师:日日戒备、不敢定居,说明了什么?生:战事频繁。师:大家再回过头考虑一下为什么要咏唱战马、装备。生: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师:说得非常好。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生:怨战和思归。(板书:章兴赋四五常棣之盛马、装之盛战事频繁思归)师:大家把第六章一起读一遍,看看写的是什么。(生朗读。)生:归途中戍卒的心情。(板书:章赋7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9页----------------------- 六〓归途之情)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么典雅动人的诗句啊。关于这四句诗,老师给大家看一些资料。(课件展示)相关评说: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王国维《文学小言》)侔,相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师:谢玄没有说为什么喜欢,但王国维先生看到了这几句诗妙在“感情真”,真感情写出了真景物:依依的杨柳和霏霏的大雪。王夫之则从修辞的角度,看到了乐景写哀和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出征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悲伤和不舍,可身边的杨柳却轻柔拂动,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明明是美景,却用来写悲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现在能够回家了,路上却下起了寒冷的大雪。其实,这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什么修辞手法?生:反衬。师:对,这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手法在我们古代的诗歌中经常用到,现在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分析。(课件展示)拓展阅读:《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学生读诗、思考。)生: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红花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但寥落的行宫是一副衰败的样子,白头的宫女也已青春不在。师:对,以红花来衬寥落行宫和白头宫女,表现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和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但除此以外呢?大家有没有注意第四句诗中的“闲”字?生:“闲”应该是无聊的样子。师:与红花相对呢?生:红花美景与无聊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的哀怨。师:很好。一首小小的诗中三处乐景写哀,大家都准确地分析到了。对刚才说的王夫之的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如果是同意写“乐”的,说出“乐”在何处,如果是同意写“哀”的,也要说出“哀”在何处,如果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也可以谈谈。(学生思考并讨论。)生:我认为是写“哀”,第六章写得很明确,“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心似箭,但由于大雪天气,归程被耽误了,而且又渴又饥,所以内心充满悲伤。生:我也认为是写“哀”,但我觉得“哀”的原因主要不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因为戍守的时间比归程的时间长多了,而且戍守时也提到“载饥载渴”,所以归途中的这些遭遇比起戍守时已经好多了。之所以能够回家了还感到悲哀,主要是因为第五章提到“■狁孔棘”,作为一个爱国的战士,敌人并没有被完全击败,还有那么多的战士“靡室靡家”,所以虽然自己马上将“有室有家”,但心里并不快乐。(很多同学点头表示赞同。)8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9页----------------------- 生:我认为是写“乐”的,虽然路途不便、载渴载饥,虽然敌人没有完全被打败,但自己毕竟能回家跟亲人团聚了,这样的欢乐可以冲淡一切哀愁,所以第六章虽然写到了“莫知我哀”,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却实实在在地在写“乐”,是用哀景写乐情。生:综合刚才几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戍卒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归家之乐,又有归途不顺、战争没有结束之哀,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哀”或者“乐”来概括。生:我也认为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但我觉得戍卒的“哀”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主人公戍守的时间很长了,有一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感觉,自己的大好青春消耗在战场上,所以在归途中想到自己青春不再而悲伤。(很多同学都赞同这个观点。)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好,都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至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到底是写“哀”、写“乐”,还是“哀乐”皆写,大家可以见仁见智。其实大家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已经在结合全诗来探讨诗歌的内涵了,这也正是我让大家讨论的原因之一。请大家再来看这一首诗。(课件展示)相关链接:《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师:诗人为什么“近乡情更怯”,而不是情更“切”?生:因为“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了,心里有一种担忧。师:对啊,那大家再看看《采薇》,能不能体会主人公“莫知我哀”中的其他含义呢?(学生恍然大悟。)生:主人公与家人长久没有联系了,心里和家人彼此牵挂着,但都不知道对方怎样了,所以在归途中有一种担忧。师:非常准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战争!最后请大家再把诗歌朗读一遍,体会主人公对回归的思念、对家人的担忧、对战争的怨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9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9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