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学案(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氓》学案(答案)

ID:868847

大小: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必修二:《诗经》两首执笔:任姝寰审核:日期: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氓【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的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3、《氓》的情节和主题。【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关于古代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4 必修二:《诗经》两首执笔:任姝寰审核:日期: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二、字词注音匪来贸丝(fēi )愆期:(qiān )将子无怒:(qiāng) 载笑载言:(zài )于嗟女兮(xū) 尤可说也(tuō )徂(cú )淇水汤汤(shāngshāng)渐车帏裳(jiān)(cháng )靡:(mǐ )隰:(xí )总角之宴(jiǎo )夙兴夜寐(sù)三、思考1、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恋爱--  - -- 婚变—— -  决绝2、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男青年:忠厚老实、急躁、任性、表里不一------ 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姑娘:温柔、情深意重、传统、 善解人意、 、痴情 、天真、活泼------  3、结婚之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合作探究】4 必修二:《诗经》两首执笔:任姝寰审核:日期: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1、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文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并分析。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对比、比喻?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   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对比)桑叶鲜嫩而枯黄--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苦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  叶黄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喻)2、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扁~~~~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四,社会风俗说。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过手训练】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A“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诗三百305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纯真热情______的性格。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男女是不平等的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悔恨多于哀伤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清醒、刚烈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 必修二:《诗经》两首执笔:任姝寰审核:日期: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②④①③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思路解析:要求填写之处的前面,谈的内容先是“象形”,然后是“指事”,那么后面的内容紧接的应该是第②句,这一句确定了下来,其他的句子以此为基础,就容易调整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