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课件教案

ID:868149

大小:59.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课件教案王勃《滕王阁序》杜甫《登高》杜牧《山行》白居易《琵琶行》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一、导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等,散文《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三、时代背景: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刀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吋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四、朗读课文听读课文,思考:揣摩散文的总体结构和作者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感情!五、赏析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开头是怎样说秋天的?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文章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2•读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哪些字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总起1—2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3、“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作者把“悲凉”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中(文眼句),而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方法:联系背景)明确: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而,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4、作者的回忆中,北国有哪些欣赏秋天的地方?江南有哪些欣赏秋天的地方?陶然亭 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两组图画欣赏第二部分:分写3-11■记叙:①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②槐树的落蕊■③秋蝉的残声■④秋雨话秋凉■⑤秋树的奇景■议论: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瑟的感触。五幅图画欣赏5•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客观: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作家个人的善感气质旧中国时代的抑郁环境6、品味词句: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哪些地方突出了“静”IfflR止匕召打室中了冶”?明确:穆秋诫一一“诂得到善矣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写秋槐一一“脚踏上去,声咅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写秋蝉一一“衰弱”、“残声”o(这木身就是一种悲凉。)写秋雨一一“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写秋果一一“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第三部分:总括12—13■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7、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人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味8、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用了四组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喻体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鲂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思考题:9、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 国的秋味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再次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10•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呢,还是悲秋?颂秋。但是,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7^、总*结令*文./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希望能“清静”,内心还有淡淡的“悲凉”。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意,然地笼罩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出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胜境,而写“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着”在破腰壁屮,静对着牵牛花的蓝朵”。文章紧扣“清”“静”“悲凉”这三个词语,来描绘景物。只对景物作寥寥儿笔的勾勒,便将读者带进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无限秋意之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