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说课

ID:794600

大小:4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说课案四川省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执教者:冯小军 一、说教材1.说课文地位:《故都的秋》选自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教材)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作品,眷恋,落寞,悲凉之情蕴藏在细腻、含蓄的语言中,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2.说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从特定的“景语”中品读出不一样的“情语”。因此组织教学时,尤其要重视审美教育,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挖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把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关键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郁达夫及其创作背景。②、学习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流露于文中的主观情感。③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④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导读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会作者在白色恐怖笼罩、流离奔波的困境下的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怀。②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职高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太好。但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的,前面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调查得知,不少同学课外都喜欢看散文,尤其是女生。一般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培养人文意识,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特点进行分析。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依据:这是鉴赏散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之音。2.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情感的由来,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依据:作者写作年代久远,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体会。)四、说教法和学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点拨、讨论为主线,探究学习,并辅以简笔画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感悟能力。 美读法、点拨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五、说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为整体感知,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与感情基调,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文学创作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一般规律。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对文章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六、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导入要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受到美的熏陶,为学习本文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翻开文学史册,不知有多少人行走在秋风秋雨之中,他们对秋情有独衷,用自己的真情诠释着秋的内涵。看吧:毛泽东独立寒秋,他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他感到的是祖国河山的壮美!杜甫在风中登高,他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感到的是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凉!马致远在夕阳下悲叹,他看到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感到的是漂泊在外的孤独与苍凉!那同学们对秋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学生畅谈)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眼里的秋景就不同,因为情感有别呀。是啊,“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现代作家郁达夫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个秋呢?让我们带着一份期待的心情一起走进《故都的秋》。(二)、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介绍(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及解题简介作者,让学生对郁达夫有初步印象。作为一位典型的中国文人,他的作品中文人特征十足,文化韵味浓郁,因此我设计了解题环节,让学生分析“故都”与”秋”的联系,引起学生对“故都”的关注,尤其是一个”故”字道尽了历史苍凉与厚重。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文章无所不在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跨越时间的障碍,走进作者的艺术世界。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和《郁达夫选集》等。在1934年日本侵占了东北,虎视着中原,加之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 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2、解题:(让生读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故都”两字指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这意,也暗含了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境界。题目明确而深沉。(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大意、以及情感基调。让学生从粗读中,逐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1、放朗诵资料。请同学们合上书本,闭目而听,借声传情,让生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故都秋景中,通过移情入境的方法使同学们从语言美中深入到图画美,再到情感美。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教师先示范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读时应宜慢不宜快,要读得意味深长。如“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通过诵读,学生们对于文本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有了初步认识。便于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然后设疑(主要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本文主要描画出一幅韵味深长的故国秋色图,流露出作者对故都、对祖国的深情的爱,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旧中国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的哀痛。)②故都的秋有何特点?(要求从文中找出原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点拨:这句是全文的文眼,起到提纲挈领、笼罩全文的作用,人的情韵在眼神,文的风景在文眼)③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我会让同学们举出所搜集到的关于“秋天”的诗文,在他们陆续指出一些古代咏秋的诗文之后,我将这些诗文归为两类:一类悲秋,一类颂秋。并进而提出问题“同样的秋,为何在不同的人笔下居然呈现两重天地?”,通过讨论,让同学们懂得体会文学创作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一般规律。3、再速读,把握结构,理清思路。(归纳概括,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第一部分(1—2)思秋第二部分(3--11)绘秋第三部分(12)议秋 第四部分(13--14)恋秋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品味意境美的文章,需要精读、细读、仔细鉴赏揣摩,于是精读课文,品味意境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承接上个环节,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疑问:既然故都的秋让作者眷恋不已,那它一定有其美之所在,究竟美在哪里呢?作者有为何”悲秋“呢?要解决问题,当然只能是学生自己,所以在这里将预留充足的时间给他们,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合作式的讨论,研究,品味,鉴赏。1、让同学们认真朗读第3至11段的写景部分①分析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让学生概括,能培养他们的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写故都的秋选择的是很平常的景物:秋晨居民小院所见的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北国的像橄榄又像鸽蛋的“枣子”及其它果子,等等。)②如果把这些景况凝练成五幅图画,请学生为它们拟一小标题。(清晨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桥头秋雨图、胜日秋果图)③让学生研习文中描绘的五幅秋画,掌握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A、让一生朗读第三自然段。B、让1至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清晨秋景图)画面。明确: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当,浓淡相宜可与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抬头望碧空,俯身拾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云之中。(再用简笔画展示,领悟意境美。)C、再让学生思考: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明确:“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无半点尘纤之感,写出了“静”;“静对着像喇叭似牵牛花的蓝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的衰竭与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D、让学生分组描绘其余四幅画的形象,体味它们是怎样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明确:(举例分析)如“秋槐落蕊图”中,“早晨起来”,看见“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触”体现了“静”;“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体现了“清”;“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E、组织学生讨论:故都的秋景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却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特点的秋景呢?(因为那些景物虽然也代表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而且,颐和园的喧闹,香山红叶的热情,与作者当时思想苦闷,追求恬淡、悠闲的心志不符,并且这些景物也不能体现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2、学生齐读文章的前两段(思秋),分析它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来分析)作者以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南国秋“味”的“慢、润、淡”与北国秋“味”的“清、静、悲凉”的对比,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这是文章的总起部分。3、男生齐读第12自然段,探究“议秋”这部分内容的作用。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在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角度进一步赞颂秋。4、女生朗读文章最后两段,这一段是否与第一第二段重复?为什么?(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的能力)这一段,在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意境上是在前一段的议论和写景上的一次升华,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这是文章的总括部分。郁达夫是将个人的不幸遭际、动荡的实际及腐败的当局都融入到故都的秋姿、秋色、秋味、秋的意境中去了,“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正是郁达夫“清、静、悲凉”心境之“秋”的折射。5、讨论:这篇散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让生进一步领悟散文的特点)(“形”:故都的自然风物。“神”:抒发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眷念之情,流露出作者深沉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清、静、悲凉”)6、欣赏品味本文的“语言美”。(让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①、如:“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明确:分号后的三句话,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以补语构句,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齐的美感。作谓语的“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润”“淡”三个词声调相同,前后两个词又押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②、如:“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明确:作者用“反喻”的手法使“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表现出 与一般的句式相比较的“语言美”,即他不说“秋是(像)甚么”,而说“秋不是(像)甚么”,从而写出了新意,下面又用“借喻”的手法将名花、名酒的领略的不深不浅,比得像“花的半开”“酒的半醉”,同样写出了新意。③如:“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之秋,正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明确:本段中作者使用了内容上的对比,比较了南方与北方的秋的区别,其中不仅上下部分内容的表述都用了整齐的排比句式,尤其是下部分,作者不直接说南方与北方有关秋的比较,而是使用了文言句式的排比句表达出只能意会不好言传,并能留给读者丰富想象余地的艺术效果。(二)、课堂小结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秋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似醇酒,如幽兰,醉倒了每一位读者。然而,真正欲醉的首先是作者自己。他在文中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的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整个灵魂去品尝秋,用全部心血去书写秋。他把情感完全渗入到景物的描绘中去,让读者几乎不能辩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愁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三)、延伸拓展对文本的鉴赏,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但教材只是范例,我们必须从中走出,拓展开来,进而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积累审美经验。因此,我设计了延伸讨论的环节。郁达夫偏爱故都清净悲凉的秋味,而毛泽东则喜欢秋的“万类霜天竞自由”,可见,每个人心里都对美的看法各异,请你谈谈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散文)。七、说板书设计故思秋:南北对比清晨秋景图清赞美秋槐落蕊图都绘秋秋蝉残鸣图静热爱桥头秋雨图胜日秋果图悲凉眷念的议秋理喻赞美秋恋秋表达留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