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语》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医学]《论语》选读

ID:867880

大小:1.11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语选读主讲韩光惠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三千子弟,七十二贤”,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订《春秋》。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曰篇20-2)(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做就可以从政了呢?”孔子说:“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于张问:“什么叫五美?”孔子说:“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篇20-2)子张又问:“什么叫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孔子说:“借人民能够得利的事情而使他们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恩惠而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可以役使老百姓的时候去役使,谁会怨恨呢?想得仁便得到了仁,又有什么贪心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从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庄重地让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篇20-2)(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事先教导人,便要用杀戮(来推行或制止),那就叫做虐;不事先告戒人,而到时忽然要查验他成功了没有,那就叫做暴;虽然下了政令,但不当件事般,并没有郑重叮咛,到限期时又硬不通融,这像是有意陷害人,就叫做贼;又比如,要给人东西,但出手时又吝啬,有失上司的体面,那就叫做小气。”)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17。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篇15-38) 1、孔子的政治观点:仁对别人:宽容、慈爱。“仁者爱人”。对自己:克制,约束。“克己复礼为仁”。文治与教化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什么叫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道:“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道:“不合礼节的事不看,不合礼节的话不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说,不合礼节的事不做。”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照你的话去做。”) “仁”是思想核心,“礼”是表现形式。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列女传·邹孟轲母》)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帝王服赫黄,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庶人服白,商贾服皂(唐初的规定)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篇3-3)(人心若没有了仁,拿礼来做何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拿乐来做何用呀!)“发乎情,止乎礼。”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23)(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大概是‘恕’罢!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要强加于别人。” 子贡曰:“如果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p14-19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给老百姓,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说是做到仁了吗?”孔子说:“岂止做到了仁,那简直就是圣了!就是尧舜恐怕都还没有完全做到呢!至于说仁,那不过是自己想有所作为,也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让别人飞黄腾达。能够将心比己,推己及人,这就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仁的两种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上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底线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xié衡量)矩之道。——《大学》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生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了,不待下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相信和听从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先生说:“道德修养从读诗篇入手,从遵守礼节在中立身,在音乐中趋于完美。”先生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8-9)(先生说:“道德修养从读诗篇入手,从遵守礼节中立身,在音乐中趋于完美。”先生说:“老百姓,若能照着诗礼乐的道路走下去,那就放手让他们去走;若不能,则点化他们,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叶公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让国内的人民满意,让国外的人来投奔。”)(内政外交,一语囊括)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p14-25(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处处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包含以下因素:恭、宽、信、敏、惠(庄重)(宽容)(诚实)(勤敏)(慈惠)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庄重)(节俭)(谦让) 孝、悌(tì)(敬父母、爱弟妹)忠、恕(效忠上级、体谅别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1-9)(曾子说:“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的道德风俗日渐醇厚。”)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学而1-9)无孝不以成教。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孔子的学习修炼鼓励学习,勇于实践。将学习看作是摆脱愚昧,开阔胸襟,提高人的思想、净化人的灵魂的途径。他主张以诚恳的、真实的、谦虚的、热情的态度来学,通过内心的反省和斗争,行诸实践,从而使自己变得美好高尚。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p12-1(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熟悉社会规则,立身其间;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了解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说话,便可以领会精神,分辨是非;到了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言行不越出规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p12-5(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1-8)(孔子说:“一个君子,不庄重,便不威严。能学习,就不固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主观唯我。)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篇14-25)(古之学者,是为自己而学的,今之学者,是为别人而学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8)(孔子说:“如果早上认识了真理,那么,晚上就死了,也无妨。”) (2)勇敢善良,光明磊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15-2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14-24)(君子天天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清华大学校训(天道的运行是永不知疲倦的,君子以此为榜样,永远发奋图强,直到生命的终点。)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孔子说:“聪明人喜欢水,仁人喜欢山。聪明人好动,仁人好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对曰:“未也。”(先生说:“仲由啊!你听说过有六种美德便会有六种弊病吗?”仲由答道:“没听说过.”)“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8) (先生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德,却不爱学习,那弊病就是容易被愚弄;爱聪明,却不爱学习,那弊病就是放荡无根基;爱诚实,却不爱学习,那弊病就是容易被伤害;爱直率,却不爱学习,那弊病就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勇敢,却不爱学习,那弊病就是捣乱闯祸;爱刚强,却不爱学习,那弊病就是狂妄急躁。”)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便要警戒,莫迷恋女色;等到壮大了,血气正旺盛,便要警戒,莫好胜喜斗;等到年老了,血气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莫保守自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 (3)勤奋博学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到来,如此罢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忆,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西湖梦》中写道:“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位上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余秋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核心: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主体):解决人与自己心灵的关系。(即释迦摩尼,指佛教):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儒释道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又生我们,长夜才复旦。——李敖2005年9月为复旦百年题词 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孔子。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四条“伦理金规则”的指导思想。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巴黎宣言》 “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时,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世界教师节 “任何道德都是历史的过客”。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道德!道德是我们的“护身符”,是我们灵魂的家园。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用于2008年奥运迎宾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德不孤,必有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