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念奴娇说课稿

ID:827831

大小: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一、说教材1、简析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诵读“宋词经典”,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作品。“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时近有个“赤壁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写的就是游赤壁的所见所想,以古怀今,表达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的情怀,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慨。本词写古仅是手段,比今言志才是目的。2、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境遇,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写法。〈2〉引导学生体会词的艺术境界,了解本词的风格特点。〈3〉引导学生体会本词炼字炼词的妙处,初步了解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二、说教法、学法高中生虽然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仍然存在诸如知局部易,观全文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习得知识易,迁移知识难等毛病。因此,我们要化难为易,未雨绸缪,做好预习,课堂上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化难点,破重点。〈1〉诵读感悟法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品味语言,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谓一石二鸟。〈2〉情景教学法本词是写景抒情,借古咏怀的名篇。可以据文中所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录音范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此,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词。〈3〉合作探究教学法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渗透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让学生在读中学,在思中学,在动中学,在品中学。三、说教学过程本词的教学,我打算四大板块来进行教学。(一)备即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万事备则成,不备则往往有失败之虞。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阅读苏轼的文章,了解苏轼的生平,文艺观和审美观,做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朗诵全词。3、朗诵后质疑问难。(二)读1、多种形式朗读(1)学生试读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读本词,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2)听录音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3)朗读a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c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此环节在于使学生在诵读之中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2理清结构此步骤,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品悟文章做好铺垫。但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三)品此环节的情境式和探究式来解决问题。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在对词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借助想象,将词中的画面想象出来,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将这首词拍成MTV的话,应设计哪几个场景?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1)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分析几个词对表现豪放风格的作用。(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亦是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A、乱石穿空,惊淘拍岸卷起千堆雪。B羽扇乱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悟此环节是对前面几个环节的小结,是水到渠成之事。主要是悟本词的主旨。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明赤壁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上这场站者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仰。(五)课外拓展,(1)东坡先生,我想对你说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看其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轼,与其对话。(2)检查背诵情况四、说板书设计板书以简洁明了,布局合理为好。《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鉴赏教学实录齐东风卜廷才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回声”不绝如缕,“ 千古江山”尽显风流。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从遥远的大宋王朝走来,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它们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品味并比较鉴赏这两首词。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  生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东坡乐府》等。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很具体,说明课前预习得充分。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  生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不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领导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  师:这位同学占有的资料也非常丰富。我再补充一点,两位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下面请大家把对苏、辛的介绍齐读一下,特别关注画横线的内容。(生齐读之)  师:有人说,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之。我以为读之也应如此,而且诵读稼轩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须如此。(师模拟大汉弹琵琶的动作,生笑)  师:请欣赏名家朗读。(《念》——鲍国安,《永》——陈铎)  (听完后,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已经感受到文本的美。在诵读时一定要把握好字音、节奏、语气、语调(轻重、高低、长短)及情感(表情、手势等)。强调几个字音。英•发(fā)华•发(huā/fà)•纶(guān)巾•酹(lèi)舞•榭(xiè)•胥(xū)•佛(bì———古音/fó———今音)还(huán———古音/hái———今音)  (生齐读,每个词两遍)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词。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评点。(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生1:《念》整体读得不错,好像有些地方的豪放之情还未完全读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应读得很有气势。  (生读之,师指导并范读。此三句读得节奏快些,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穿”“卷”应重读)  生2:《永》深沉的悲壮感把握得好,但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的力度不够。(生读之,师指导并范读。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重读,应神采飞扬,激情奔放。生齐读两词)  师:大家都非常投入,读得气势磅礴。有些同学还做了一点动作,增强了情感的抒发。哪位同学说说两词的思路?  生3:《念》的思路是所见—所忆—所感。  生4:《永》的思路是赞扬英雄豪杰—批判当权者—悲愤忧国。  师:大家感知得很到位。你们听过且读过两首词,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生:(群答)雄浑、壮阔、磅礴、豪放..师:总体来说还是豪放,那么两首词的“豪放”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学习小组自主探究三分钟,合作讨论、交流,然后组长作代表汇报,其他学生也可发言补充。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背景音乐)  生5:景物方面,《念》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永》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写景物雄奇壮伟,场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  (多媒体呈现对应画面,生齐读之)  师:很好。磅礴的气势,雄浑的意境,典型的豪放之美。这是一种大美!  生6:人物方面,《念》中周瑜的形象体现豪放气派。“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真是年轻得志,婚姻美满,春风得意,儒雅潇洒,赤壁鏖战,指挥若定,以弱胜强,建立功业。  生7:《永》中的孙权也是年少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成就北伐大业;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骁勇善战、威震诸侯的廉颇老当益壮,愿为国家效命,均体现豪放气势。  师:两位同学的慧眼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  生8:事件方面,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原,宋金之战等都能体现豪放气魄。  生9:情感方面,两词都是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结尾虽有点感伤,但不同于一般的伤感,像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而是感慨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伤感、苍凉、忧愤之中显悲壮、显豪放。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具体而深刻。大家还能想起“苏辛”的其他豪放词吗?  生10: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多媒体出示该词)  生1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多媒体出示该词。教师和学生一起背)  师: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 (学习小组讨论五分钟,互相交流,然后请同学发言补充,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生12:相同点方面,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结构也一致,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  师:说得好!欣赏诗歌首先就应析题,抓题中关键词。  生13:手法上都有借景抒情,还有借古讽今,讽刺当朝皇帝昏庸无能,不赏识、不重用像自己一样有才华的人。  生14:都用了典故及比喻修辞,“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还有对比手法,《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  师:两位同学对手法把握得非常准确。  生15: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更主要地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师:相同点找得不错,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6:形象(即意象)上,所写之景明显不同,所写之人也有不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而《念》中主要写周瑜。  师: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不同呢?  生17:苏轼用自己与周郎相比。周瑜风流儒雅,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24岁做中郎将,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弗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但是早逝,且与统治者无特殊的政治关系;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被贬黄州;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45岁,另说47岁),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 果敢坚毅,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师:这位同学简直是研究“苏辛”的专家,知人论世,有理有据,表述流畅。  生18: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生19:手法上,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辛词人物出现无层次感。另外苏词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衬周郎,而辛词未体现。  生20: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但东坡又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豪放之情;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  师: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都很精彩,有深度。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多愁善感,华发早生,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他引“江月”为知己,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刘过《呈稼轩》)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他仰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写本词时他已66岁,不久被免官,第二年就忧愤而终。因此两词流露出不完全相同的情感。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我们再来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生21:苏轼不知道自己所到的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主战场,跑错了地方,所抒之情有价值吗?  生22:东坡其实已知道,“人道是”即可表明。虽不是主战场,但他吊古抒怀,情真意切,非矫揉造作,不可否定本词的文学价值及美学价值。  师:确实如此,价值很高,不应否定。正因东坡的“一词二赋”,黄州赤壁被称为“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而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在湖北蒲圻)被称为“武赤壁”,据说石壁上的“赤壁”二字为周瑜所书。  生23:小乔并非初嫁,赤壁之战时周瑜与小乔结婚已有10年。东坡怎么犯了个常识错误?  生24:非也,东坡是故意为之。以美人配英雄,衬托周瑜的风流倜傥,年轻有为。  生25:“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  生26:肯定是苏轼,怎么可能是死去的周瑜呢?  师:同意一定是苏轼的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真理是否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呢?同学们,放飞你们的思维,大胆地想一想,可不可以是周瑜?(生有的沉思,有的争论)  生27:苏轼想像丰富,让周郎再生,重游赤壁,与自己相逢,我认为完全可以。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嘛!  师:你的想像与东坡一样丰富,有创新精神,而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文学创作可以这样虚构,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大家应该向他学习,用心地思考,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就能感悟到许许多多的美。  师:请大家一起朗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及所设的问题。  (读后思考、讨论三分钟,然后解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属于什么风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陈述之。(至少答两点)(4分)  生28:本词属于豪放风格。具体表现在景(北固楼、长江等)、事(三国群雄割据)、人(年少而显英雄气魄的孙权)、情感(赞扬了年轻有为的孙仲谋,批判了软弱妥协的南宋统治者)  生29:本词运用了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出自曹操之口,还有衬托手法,以曹操、刘备衬孙权;在内容结构上,三问三答,自相呼应。  生30:借古讽今,讽刺当时的统治者。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得非常密切。  师:几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说明大家这节课有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下面齐读两词,然后自由朗读,四分钟后请同学尝试着背诵。(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背景音乐)  师:(请三位同学背诵,完后)第一位背得熟练,且有感情;第三位背得不太熟,有些语句体现出一定的情感;第二位也不太熟练,有些地方节奏太快,豪放情感未能表达出来。  师:“千古兴亡”向我们展现了古代杰出文人的人生坎坷和豪情壮志,也给予了我们深沉的思索,让我们回味无穷。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本词的美,背、默好本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字,角度自定,要求观点明确,叙议结合,内容充实。  【点评】  如今的语文如何教学,尤其是已经实施新课改的高一语文如何教学,这是摆在高中语文老师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齐东风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索。  首先,教育理念的实施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是纵向推进还是按人文组合的模块教学。新课改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以培养他们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基于这一点,齐东风老师机智地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题不一、风格相近的两首传统词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运用音乐、画面等多种辅助手段来启发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使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听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逐渐将学生引入研究苏词的氛围;听名家鲍国安和陈铎朗读,使学生渐进作品宏阔的深韵之中;听乐曲《高山流水》,并伴之以长江岸陡峭的山峰以及古战场战马奔腾的画面,分别让学生齐声朗读苏词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及辛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通过音乐、画面和学生自己的品读,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了声、画等的外在熏染以及学生内在体悟的立体式的流动化的一首诗作。  其次,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在为数不少的教师教学中,似乎在为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的时候就淡化以致忘记了教师本该扮演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味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便产生了以下的几种倾向:一是强求学生合作,在无须合作处合作,以迎合某些领导的要求、听课者的喜好,这是教者玄虚的外化,致使课堂教学常常形成图形式、凑热闹、合而不作的尴尬局面。二是人为地拔高学生水平,在无力合作时合作,教师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学生的听或说五花八门,说说讲讲中几无闪光之点,产生了合而无作的冷场局面。三是漠视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一味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是毫无二致的组长发言,形成了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几言堂”的放而难收的被动局面。而齐老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两次分组探究,有全体学生一起讨论,也有自由讨论,形式活泼多样。一堂课里,先后有30多位学生发言,使课堂教学生态化,每一个学生都有发现自己、展示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同时,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自始至终起着或铺路搭桥或穿针引线或拨云驱雾等作用,抽丝剥茧,层层推进,行云流水般地进行,使学生享受着美的作品的美的熏陶。  第三,语文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客观地说,语文教学的性质是既要注意人文性又应突出工具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一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二要增强学生人格修养和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在逐步造就其深厚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之上,锻造其高尚的灵魂。从此意义上说,齐老师的课堂,更是给了我们提了一个醒: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技术课,也不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课,而应是两者的相融相纳,相辅相成。在此堂课上,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文学常识、字音字形、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有作品浅层次地剖析,如对苏词和辛词从景物、人物、事件、情感、风格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更有深层次的探究,如引导学生对苏、辛两词进行比较鉴赏,异中析同,同中觅异:意象、语言、手法、感情寄托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特别应当肯定的是,齐老师能够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不强求整齐划一,如学生自己对作品解读时,有自己的想像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在45分钟之内,听、说、读、析、写以至背诵全方位出击,容量之大,实可称许。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文本,使他们的心灵飞动起来,从经典中体悟出新意,从静态中体验出动感,古与今相通,词与人相接,此与彼相连,呈现了真实而鲜活的教学情景,起合自如,有深度,有厚度,也有力度。(卜廷才)执教: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齐东风点评: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卜廷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