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

ID:824451

大小:36.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鹳雀楼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3个字,并且要认识5个生字。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其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一、激情导入师: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奇丽的画。这就是中国。”现在呢?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一幅画。你能从这幅画上看到哪些景物呢?看谁的火眼金睛发现的多。(画)师: 这座楼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原来这座楼并不出名。到了唐代,有位诗人,登上这座楼看到周边的美景后,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就声名鹊起,被誉为我国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师:那你知道是谁登上了鹳雀楼吗?(王之涣)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王之涣呢?(指名学生介绍)师(补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很多好诗,但现仅剩六首,《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登鹳雀楼》。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讲授新知1、初读感知。2、检查读的效果。 3、生字词你们都掌握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你们也一定会读的更棒!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去朗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  这就是这首诗的分节号,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同桌再读交流: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能用诗中的原句来说一下。 师:“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生:傍晚即将要下山的太阳。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太阳对吗?为什么?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太阳靠着山?生:依。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里的“依”字是什么意思呢?生:靠着、紧挨着。(板书:靠着)这里的“依”字还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呢!看我把他送进田字格里。(范写“依”)“依”的最后一笔捺要注意“捺不落地”,捺不能到最下面。师:“白日”正紧挨着连绵起伏的山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直到完全落下去,一点也看不见(去掉太阳图片)。太阳去哪儿了?生:完全落下去了,看不见了。师:哪个字告诉你“太阳完全落下去了,看不见了”?生:尽。师:太阳是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所以“依山尽”要读得慢一点。师:你们读得真好。诗人看到了落日,还看到了什么呀?师:对呀,鹳雀楼就座落在黄河边。你见过黄河吗?你印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生1:黄河的水黄黄的。生2:黄河是波涛汹涌的。师: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会怎样流入大海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师:奔腾不息、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多么壮观呀!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景象读出来吗?生1:黄河入海流。(黄河水真是滔滔不绝啊!生2: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真是壮观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我们跟随诗人王之涣看到了落日,看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现在,你们能试着把诗中描写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师:此时此刻,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他想到了什么呢?谁来读读后两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这里有个“欲”,谁来读读?师:现在,请你再读读上下句,猜猜看,这个“欲”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想要。师:诗人王之涣想要干什么?生:诗人王之涣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师:你从哪里知道诗人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呢?生:“穷”和千里目。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穷”就是穷尽,看尽。“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这里的穷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现在看老师把它送进田字格里,目也是本课的一个一类生字,是一个象形字。你们瞧:看汉之星。千里目:诗人真的能看到一千里以外的地方吗?(不能)这有点夸大了,向王之涣一样喜欢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唐代的李白。你们看:诗人王之涣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仿佛要看尽远方所有的景色。那他得再怎样做呢? 生: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师:诗人再登上一层楼,可能会看到什么?(指名说)师:再高一点呢,猜猜看,诗人可能又会看到什么呀?(指名说)师:诗人说“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生:只有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远。是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是一句千古名句。它不光用在登高望远上,还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用来激励自己和别人呢。比如:5、师:孩子们,古诗学到现在,你能够看着画面来回想一下诗句吗?6、现在,你就是诗人王之涣,此时你登上了鹳雀楼,你会吟诵什么呢?(记着要背出古诗的韵味儿来。)三、写字指导。四、作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