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ID:819946

大小:132.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2-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课堂教学设计编号:18-19yw-2111.1主备人:王萍萍课题1 小蝌蚪找妈妈第1周第1课时(总2课时)教材分析知识与地位《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形变化。考点分析1.识记词语2.用词语说句子。学情分析知识和能力的储备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3.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培养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益兽、益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学科维度1.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谜语: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2.揭示答案:①小蝌蚪。②青蛙。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对比二者,得出“二者完全不一样”的结论。3.导入新课:通过我们的对比,小蝌蚪和青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动物,可是大家知道吗?小蝌蚪其实是青蛙的孩子,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变成青蛙的样子。但是,有一群小蝌蚪并不知道这个事情,于是开始了一段长长的寻找妈妈之路。想要知道这群小蝌蚪最后找到了妈妈没?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看看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先示范性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游来游去、游哇游、嘴巴、衣裳”等轻声读音,以及“露、着”等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宽、睛、肚、孩、跳、塘、灰、龟、鼓”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跳、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宽、皮”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谜语示例:家里种花草,一见都说好,常与“阔”连用,是窄反向标。(谜底:宽)有衣当被子,有水起波澜,有土成山坡,有病就疲倦。(谜底:皮)(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两”的第三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横中线上。“哪”的口字旁的最后一笔写在左中线上,与“那”的第三笔的横在同一水平线上。“宽”的宝盖头略宽,包住下面的“艹”。“睛”的横画较多,注意间隔均匀。“跳”要注意右边“兆”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易错提示:“皮”第一笔是横钩,不能写成横折。“两”的第五笔和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就”的右边是“尤”,不能多写一撇,写成“龙”。(3)多音字。 教(4)归类识字。归类示例:青:睛(眼睛)——清(清水)——晴(晴天)足:跳(跳远)——跑(跑步)——路(马路)(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明确: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明确:荷花旁边。它们的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2.阅读第1自然段(用快活、轻快的语气读),思考:小蝌蚪的外形是怎样的?明确:小蝌蚪的外形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3.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反义词组。明确:小—大,来—去。4.词语品味:“大大的脑袋”说明脑袋很大,“长长的尾巴”说明尾巴很长,可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说“大脑袋”“长尾巴”呢? 明确:“大大的脑袋”说明脑袋比“大脑袋”更大一点,“长长的尾巴”说明尾巴比“长尾巴”更长一点,这样的词语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5.词语拓展:(1)解释“一群”的意思,并用“一群”组词。明确:“一群”多指三个,并拓展“群”作量词的其他短语。(2)由“游来游去”拓展“×来×去”的词语。“群”的数量短语示例:一群鸭子 一群大雁 一群人一群山羊 一群小朋友“×来×去”式词语示例:走来走去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一来二去 想来想去 说来说去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小蝌蚪的外形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而青蛙妈妈的外形是“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那么,小蝌蚪又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呢?中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好奇的同学可以放学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课文,我们下节课再揭晓答案。五、当堂检测,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1.小蝌蚪找妈妈 书设计两就哪宽顶睛肚皮教学反思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当堂达标检测姓名:班级:分数:《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一、组词(10分)已()甲()豆()识()纷()经()如()好()娃()洼()二、填填记记(6分)一()石径一()菊花一()歌一()白云一()马路一()笔 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课堂教学设计编号:18-19yw-2111.2主备人:王萍萍课题1 小蝌蚪找妈妈第1周第2课时(总2课时)教材分析知识与地位《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形变化。 考点分析1.识记词语2.用词语说句子。学情分析知识和能力的储备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3.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培养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益兽、益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教学目标学科维度1.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两个 成就 哪里 宽广头顶 眼睛 肚子 皮球 孩子 跳高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和妈妈的外形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最后小蝌蚪却找到了妈妈,想知道它们是如何相认的吗?今天我们将继续阅读,看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第2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1)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小蝌蚪遇见了谁?做了什么事情?它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小蝌蚪遇见了鲤鱼阿姨,向它询问妈妈的情况。它们长出了两条后腿。(2)找到小蝌蚪向鲤鱼阿姨询问的句子,结合图片和与同学表演的方式理解“迎上去”。明确:“迎”在“迎上来”中的意思是“面对着,冲着”的意思,即小蝌蚪是在游着游着的时候,看见了前面的鲤鱼阿姨,于是游上去问她关于妈妈的情况。(3)体会“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明确:“迎上去”表现出小蝌蚪十分有礼貌;“追上去” 表现出小蝌蚪内心的急切,它们以为乌龟是妈妈;“游过去”表现出小蝌蚪的悠闲。(4)提问思考:小蝌蚪从鲤鱼阿姨那里得知了妈妈的哪些信息?明确:小蝌蚪从鲤鱼阿姨那里得知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2.学习第3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1)小蝌蚪根据鲤鱼阿姨对妈妈的描述,找到了谁?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乌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由此可见,小蝌蚪是先长后腿,再长前腿。(2)出示乌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蝌蚪为什么会将乌龟认作是自己的妈妈?明确:因为乌龟有四条腿和宽宽的嘴巴,与鲤鱼阿姨说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一样的。(3)阅读小蝌蚪见到乌龟时的句子,通过图片和表演的方式理解“追上去”,并与前面的“迎上去”进行区别。明确:“追”的意思是“赶,紧跟着”,“追上去”说明小蝌蚪是在乌龟的后面,当它们看到乌龟的四条腿之后,就认为是妈妈,于是就“追上去”了。(4)提问思考:小蝌蚪从乌龟那里知道了妈妈的什么特点?明确: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5)概括总结: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和乌龟那里打听到的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四条腿,宽嘴巴,头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3.学习第4、5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1)思考:小蝌蚪按照鲤鱼阿姨和乌龟的提示,继续游哇游,它又遇到了谁?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遇到了一只大青蛙。它们的尾巴变短了,长成了青蛙的样子。(2)青蛙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找到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明确:“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4.学习第6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1)找到妈妈之后,小蝌蚪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尾巴不见了。(2)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都干了些什么呢?明确: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3)由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每天跟妈妈去捉害虫的行为,拓展青蛙消灭害虫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白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拓展示例:据统计,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一天最多可捕虫260多只,一年可消灭害虫4万多只。 农业环保专家称,如果每亩稻田有400只青蛙,每天可消灭害虫2万只以上,基本上可以不用农药杀虫。这样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而不用农药的绿色食品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5.通读课文,思考: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明确: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变成小青蛙。6.归纳总结文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试着仿照句式造句。明确:感叹句是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的句子,通常以感叹号结尾。疑问句是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通常以问号结尾。文中的疑问句有“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感叹句有“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妈妈,妈妈!”“快跳上来吧!”仿句:我的钢笔在哪里?原来在这里!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________,得知妈妈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又遇到了________,得知妈妈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明确:鲤鱼阿姨 四条腿、宽嘴巴 乌龟 头顶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2)思考:小蝌蚪与青蛙长得完全不一样,它们是如何相认的呢?明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与青蛙妈妈一模一样。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当堂达标检测姓名:班级:分数:《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一、巩固练习 1、读句子,完成填空。()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地游来游去。2、读一读,写一写。⑴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___。⑵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碧绿的____________雪白的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延伸小朋友,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