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壁虎借尾巴(1)

ID:819335

大小:2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二、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重点在于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熟读中达到识记生字、体会感情的目的。(二)设计理念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没有注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读通课文,运用补白进行说话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四、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五、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读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师读课文一、二自然段。2、说说你听到了什么?3、这个故事就叫《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课题,那后面的故事是什么呢,你来猜一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与小壁虎进行一场借尾巴的旅程。【设计意图: 教师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只出示故事的开头,让学生先猜猜后面的故事,这样留下悬念,激起了学生的探知欲】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1、借助图画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识记。2、看图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3、检查初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指名认生字,开火车认生字,,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识字中,完成识字任务。并且由字到词,循序渐进,通过读词语巩固了识字,积累了词语。】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生再读课文,画出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2、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1)课件展示,边看边问:小壁虎爬到了哪里?他看见了什么?想一想,他会说什么?(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3)课件出示小壁虎的话,指名读,齐读,说说就这句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壁虎,从哪看出来的?(4)指导学生用“~~~~~”画出小壁虎的话。(5)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6)指导学生读小鱼说的话,并用“———”画出来。(7)完整读此段。 (8)分角色读课文。(9)小结:小鱼用尾巴拨水。3、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2)分别用“~~~~”画出小壁虎的话,“——”画出老牛、燕子的话。(3)交流:说说通过读你懂得了什么?(4)分角色读课文。4、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读后讨论。(1)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2)总结小壁虎尾巴的特点:再生。【设计意图:低年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画出小动物的说的话,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同法学习4、5自然段,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四、延伸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2、续编课文: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在——。小壁虎说:“——,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呀,我要用尾巴————。”【设计意图: 有效延伸能填补课文空白,让学生自编课文,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知道了更多动物尾巴的作用。】五、作业1、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板书设计:17、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再生,保护自己小鱼——拨水老牛——赶蝇子燕子——掌握方向教学反思:教师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作为开头引出故事。教师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起学生的注意。只出示故事的开头,让学生先猜测后面的故事,这样留下悬念,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教学中重点指导与自学相结合,使课堂教学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好细节,注重随机应变,如:教学中当学生读“拨”字再次出错时,教师应随即出示生字并注音,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