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福》《伤逝》《离婚》看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毕业论
加入VIP免费下载

从《祝福》《伤逝》《离婚》看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毕业论

ID:807082

大小:209.5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届别2012届学号200814280117毕业设计(论文)从《祝福》《伤逝》《离婚》看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姓  名刘丽艳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导师姓名、职称李明教授完成时间2012年3月20日10 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1导论………………………………………………………………12鲁迅作品中对妇女解放问题论述的呈现………………………………12.1祥林嫂:封建桎梏下的牺牲品……………………………………………12.2子君: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走向绝路………………………………………22.3爱姑:从敢于闹事到最终妥协……………………………………………33小说中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具体方式……………………………………33.1 不屈从的自发抗争………………………………………………33.2 追寻个性解放…………………………………………………43.3具有人的价值的“萌芽”………………………………………………44封建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原因………………………………………54.1封建“吃人”礼教的压迫………………………………………………54.2五四运动的影响…………………………………………………………55阻碍妇女解放获得成功的各种因素……………………………………55.1 封建势力的阻挠……………………………………………55.2妇女的经济没得到独立…………………………………………………65.3妇女自身的觉醒意识有限…………………………………6结论………………………………………………………………………8注释……………………………………………………………………………8参考文献……………………………………………………………………9致谢……………………………………………………………1010 摘要旧中国妇女遭受夫权、族权、神权、政权的共同压迫,她们恪守封建礼教与道德,承受着从肉体到灵魂的痛苦,所遭受的磨难最为深重。鲁迅作品中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小说《呐喊》和《彷徨》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上,祥林嫂、子君、爱姑可说是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关于妇女解放的最丰满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三个的出身、个性特征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她们一开始都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着,最后却妥协了,三人的悲剧命运都有着那个时代的深刻原因。本文通过剖析鲁迅《祝福》《伤逝》《离婚》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子君和爱姑三位妇女形象,结合鲁迅其它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论述,探讨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为今天妇女的思想解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关键词:祥林嫂;子君;爱姑;妇女解放;思考10 ABSTRACTAuthorityofthehusband,andtheUnionofwomeninoldChina,commontoreligiousandpoliticaloppression,theyobservetheanthropophagiandmoral,sufferingfromseverephysicalsufferingofthesoul,thetravailsofthemostprofound.OntheemancipationofwomeninLuXun'sworksconcernmainlyinhisnovelthecryandthehesitationonthecreationoffemaleimagesin,xianglin,ZiJune,lovecanbesaidtobeshapedinthenovelsbyLuXunontheliberationofwomenofthefullnessofthethreefemalecharacters.Origin,personalitiesofthethreeofthemaredifferent,butonethingisthesame,thatis,theybegantostrugglefortheirrights,butcompromises,thetragicfateofthreepeoplehavethatdeepintheageofreason.AnalysisofthisarticlebyLuXuninthedivorceoftheblessingofthemourningWindowsmasterGongXianglinwoman,ZiJuneandlovetothreewomen,withLuXun'sExpositionontheotherontheissueofwomen'semancipation,exploreLuXun'sthoughtonwomen'sLiberation,emancipationofwomentodaytoprovideameaningfulreference.Keywords:Xianglin;ZiJunelove;women'sLiberation;thoughts10 1导论金一在《女子世界》上的发刊词说道“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1]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妇女解放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中国的封建制度源远流长,关于妇女解放的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旧中国妇女饱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四座大山的压制,妇女解放问题往往与吃人的封建礼教联系在一起,鲁迅算得上是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的先驱,他关注妇女、探索妇女的人生道路,借呼唤女性的觉醒来批判当时的封建制度。鲁迅小说《祝福》《伤逝》和《离婚》集中记录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她们是20世纪封建苦难女性的代表,鲁迅通过对普通妇女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人物生活遭遇的描写,去探索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本文将在前人研究鲁迅妇女解放观的基础上,通过着重剖析祥林嫂、子君、爱姑三位妇女的遭遇,进一步探讨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鲁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还有利于现代女性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对现代女性在婚恋观念上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2鲁迅作品中对妇女解放问题论述的呈现鲁迅作品中对妇女解放问题论述的呈现主要集中在其小说《呐喊》和《彷徨》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当然他也写了不少有关妇女解放的杂文,《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离婚》中的爱姑可说是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关于妇女解放的最丰满的三个人物形象。她们三个的出身、个性特征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她们一开始都为自己的权力而抗争着,可是随着情境的变化,她们却妥协了,三人悲剧命运的造成都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2.1祥林嫂:封建桎梏下的牺牲品祥林嫂是个苦命的女人,她的一生是苦苦挣扎的一生。小说开头就写到“她不是鲁镇人”,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妻须从夫名,大概是她的第一个丈夫名叫祥林,所以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她在第一个丈夫死后,她愿意替她的丈夫守节,出外谋生时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封建势力的代表鲁四老爷却“皱了皱眉头”,嫌她是个寡妇,但总算谋了份事做。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她的婆婆把她抓回去,为了给自己的小儿子谋取一份聘礼,把祥林嫂再嫁到一户山里人家。任凭祥林嫂怎样寻死觅活地反抗,她还是被卖到了山里。祥林嫂“从一而终”的愿望就此破灭。“10 她到了年底就生了个儿子,……男人又有的是力气”,貌似交了好运。只可惜命运捉弄人,男人得伤寒死了,好在还有儿子,哪知那孩子又被狼给叼走了。她只好再来鲁镇谋生,来投靠自己的老东家鲁四老爷。“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鲁四老爷家里祭祀也不用她插手了,因为大家都认为她“败坏风俗”,不吉利。之后柳妈那有关“阴司”的话(“这种人活着要受苦,死后还要受刑:阎罗王将她锯开,分给前后两个男人”)使祥林嫂在精神上蒙受了极大的压力,她深信人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当她拿了自己一年的积蓄去捐了一条门槛,满以为自己可以开始新生活时,鲁家祭祀时仍不让她插手,这回她彻底绝望了,这次是致命的一击。就这样,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鲁四老爷代表的封建礼教卫道者迫害得精神失常,丧失了劳动能力,又被一脚踢开,沦为乞丐,最后死在旧历年底的爆竹声中。祥林嫂对自己的命运未尝没有过反抗与挣扎,当其命运遭遇不幸时,她曾试着去逃婚,企图挣扎和逃离,但“礼教”和“迷信”环境薄待了她,使她重落在旧观念里,她身上仅有的一点锋芒被时间消磨殆尽。鲁迅的挚友许寿裳说:“《祝福》的惨事,不惨在狼吃了‘阿毛’,而惨在礼教吃了祥林嫂。”2.2子君: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走向绝路《伤逝》中的子君是完全不同于祥林嫂的一位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受过新式教育,受西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奋起反抗旧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她热烈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是她的战斗口号。她和涓生一起谈易卜生、泰戈尔、雪莱,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使两颗年轻的心贴在了一起。子君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不顾家庭里的阻挠,大胆和涓生私奔,勇气可嘉。子君和涓生的爱情经历了热恋和结合两个阶段。热恋时,子君个性冲动、斗争彻底、情感透明、意志坚强,震荡人们的灵魂,是中国女性新生的动力和力量。她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是反驳封建制度的最强烈的呐喊。此时他们的爱情是热烈而纯真的,除了封建家庭的羁绊,子君没有其他顾虑,只想着两个人在一起,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丝毫顾虑。然而,同居后的子君对情爱的狂热并没有因双方结合而得到强化,反而是迅速地消失。寻住所的艰难和跟家庭的决裂并没打倒她,她对自己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也逐日活泼起来”,但此时她已少了当初的天真烂漫,安心地做了家庭主妇,她身上个性解放的棱角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随着打击的到来,经济的压力使她困惑、退却。生活的压力,长期的经济压力累得子君喘不过气来,婚姻的破裂在所难免。子君对爱情是真诚的,但这种爱在经济压力面前黯然失色,“民以食为天”,没有柴米油盐的保障哪来更高一级的精神愉悦?“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子君最后明白了自己的尴尬处境,涓生那句“我现在已经不爱你了”无疑加速了子君的死亡,最后子君10 “在威严和冷眼中负着空虚的重担”悲惨死去。2.3爱姑:从敢于闹事到最终妥协爱姑是农村妇女,十五岁嫁入施家,婚后丈夫“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就抛弃了她,她的公公“老畜生”也支持儿子把她赶出施家。爱姑不能忍受“小畜生”“老畜生”对她的欺压,闹了三年,决心“拼出一条命”,把施家“闹个家败人亡”。她能说会道,撒野、泼辣,拒绝离婚的事也成为新鲜事;但她却又把希望寄托在“打官司”上,认为“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可最后,在慰老爷和七大人的软硬兼施中,爱姑妥协了。“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乖乖的接受了离婚。爱姑表面坚强、泼辣,实则单纯、幼稚、脆弱。她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大事,休妻对她来说是件耻辱的事情,被休之人,其地位连寡妇也不如,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她据理力争,在七大人面前力数丈夫的不是,满以为七大人知书识礼,会替她说话。但七大人的一席话让她如梦初醒:“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才觉得自己完全孤立了,不得不改变先前的大胆和泼辣,对自己先前的放肆、粗鲁感到后悔,———她妥协了。爱姑离婚,结局像是喜剧,实际上是悲剧。名义上是离婚,实际上是被休,这里的“离婚”只是鲁迅在创作中运用的一个新词,并不是现代社会中有法可依的离婚。爱姑的被迫离婚,与她被夫家休掉毫无区别。爱姑在这里争取的是旧式妇女所谓的“人格”,在七大人等封建地主面前,她的态度由坚决变得妥协,最终不得不接受离婚的现实。3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具体方式3.1不屈从的自发抗争祥林嫂是一个在精神上、心灵上和肉体上遭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摧残和戕害的悲剧典型。她为了求得安稳的生存,摆脱悲惨不幸的命运,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不屈从的抗争。祥林嫂的一生,主要有过三次反抗。第一次是她从家里出逃。当她在死了丈夫以后,得知婆婆要把她卖了,就从家里逃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做女工。第二次是在贺家抗婚。被抢、卖到贺家的她,又嚎又骂,坚决不从,趁人不备,“她就一头撞到了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第一次和第二次她反抗的是封建的夫权思想。人身应该是自由的,婚姻也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封建的礼教却规定女子“出嫁从夫”,自己的命运要交给夫家、也就是婆家来掌握。所以,婆婆就理直气壮地卖祥林嫂,抢祥林嫂,逼祥林嫂再嫁。而祥林嫂不愿这样,但明着又斗不过对方,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地逃跑,隐姓埋名给人家做女工,最后躲不过了,就闹,就撞香案拼命。第三次是再到鲁镇以后,她被告知“祭祀时用不着沾手”,原因是她有过两个丈夫,“是败坏风俗”“不干不净”10 的。她就用历来积存的十二千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作替身,希望以此赎罪。可是尽管她捐了门槛,仍旧被人瞧不起。换做现在,人的婚姻都有可能变化,都可能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婚姻。而封建礼教对男子不加约束,对女性却规定“从一而终”,不能再嫁。如若不然,这个女人就不“贞节”了,就伤风败俗了。祥林嫂不承认自己是伤风败俗的人,但她无法与别人争辩,就只能不惜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捐一条门槛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三次反抗,最后都没有成功。她出逃,结果还是被婆婆找到,被抓住,被逼嫁;她又哭又闹,撞破了额角,结果还是与贺老六成了亲;她被榨尽了积蓄,结果还是没人承认她因为有了替身而不再有罪……3.2追寻个性解放子君是受五四新潮洗礼的女知识分子形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的外表看出:“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膀”,“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由原文可知,她很可能出身在一个中层或没落的封建农村家庭里,大概是她很小的时就被寄养在城里的叔家,并送她进了新式学堂,使她有机会接受西方文化,崇拜雪莱、易卜生这样的西方诗人、思想家。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这样出身的知识女性要冲破礼教的樊篱,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勇敢的子君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喊出了个性解放的心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她的战斗宣言,子君这个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叛逆者,敢于追寻恋爱自由,进而到婚姻自由。在与涓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接触以后,实现同居。子君的勇敢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她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不顾家人的反对,走出封建家庭。二是她和涓生的同居,不顾“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对于构建自己和涓生的小家庭,她还卖掉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加入自己的一点股份,可见她已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子君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敢于追寻个性解放,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是一般妇女能做到的。3.3具有人的价值的“萌芽”相对祥林嫂、子君来说,《离婚》中的爱姑的反抗是大胆、泼辣、不屈不挠的,她敢于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进行针锋相对的反抗,当“小畜生”仗着优越的“夫权”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爱姑,要与爱姑离婚的时候,爱姑可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家庭生活被人破坏了,她干涉丈夫的不道德行为,为争取起码的人格尊严而进行斗争。尽管惹得“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老畜生”也帮着儿子压制爱姑,但爱姑毫不示弱,搬来了剽悍的父兄———父亲庄木三和六个兄弟,跑去拆了施家的灶,还到处打官司,造成了一桩封建社会里农民女儿的离婚案。爱姑在这里所争的,远不只是生活下去的基本权利,而是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爱姑凭借自己娘家的实力,派自家的六个兄弟拆了施家的灶,给施家以莫大的耻辱。闹了三年,她敢于蔑视道德习俗,辱骂公公和丈夫10 。尽管后来被迫妥协了,但她的反抗行动在当时是勇气可嘉的。有的评论家说“爱姑是辛亥的女儿”,[注2]因为她敢于蔑视道德习俗,争取自己的人身权利,她敢于为自己没人格的地位作斗争。爱姑已经有了“人”的初步意识的觉醒,她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已经有了“人”的价值的萌芽。4封建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原因4.1封建“吃人”礼教的压迫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女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受着歧视,受着虐待,一直到老死,都没有一天获得独立的人格。她们不能不服从所谓“三从四德”,所谓“七出之条”,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封建伦理的束缚;不能不担任所谓“备洒扫”,“执巾栉”,“主中馈”等家庭奴隶的职务。妇女地位低下,她们饱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四座大山的压制。“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种格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注3]这时期的女性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没有人身自主权,人们过分看重女子贞洁,在“一女不侍二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吃人礼教下,女性们被深深地束缚在封建大牢笼里。祥林嫂再嫁的时候也有过反抗,尽管她是本着“一女不侍二夫”的想法去撞香案的,但无论如何她或多或少地反抗了。爱姑和子君也用自己的行动对封建礼教予以反抗。4.2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潮,像一阵狂飙,席卷了中国这块“寒凝大地”。外来的、传统的、新的、旧的,各种思想、意识、精神、文化,紧紧地交织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强烈地触动着人们,使社会生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各种思想运动的新风,也吹到了每个旧社会受压迫妇女的心里。这些唤醒了沉睡中的封建妇女,要想获得人格独立,必须坚决地,勇敢地,毫不妥协地推翻封建制度,踢离封建道德,从这些不人道的压迫,束缚和虐待下,解放自己。同时,因为妇女解放为民主革命的一部分,所以一切反封建的革命家,也都必然地为解放妇女,解除加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和镣铐而奋斗。子君便是受五四新风洗礼的新一代女知识分子形象,“五四”运动新思潮、新思想的逐渐熏陶,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并能努力地以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些新的东西作为自己反抗现实的一种武器。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她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她对“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因为子君的新知识分子的特殊身份,才使得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10 5阻碍妇女解放获得成功的各种因素5.1 封建势力的阻挠封建势力的力量是强大的,旧中国不知有多少女性惨死在它的手上。封建礼教是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祥林嫂受“夫权、族权、神权”三座大山的压制。她经历了改嫁、亡夫、失子等悲惨遭遇。鲁四老爷是封建势力的化身,他对祥林嫂的漠视,柳妈的“善意”提醒,那些无聊人们的询问等,从侧面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旧社会封建压迫,使祥林嫂背负上了克夫罪名,相信迷信谣言,浪费了大半辈子的积蓄,最后被鲁四老爷在深冬赶出家门,冻死街头,这些都是封建势力扼杀的结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封建妇女们的一切挣扎努力。子君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她所处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此时还不能容忍个性思想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制度的黑暗,封建势力的重压是铸成子君悲剧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她们能暂时逃脱专制家庭的小笼子,却逃不脱黑暗社会的大铁笼。当他们实现了自己理想的第一步后,残酷的封建势力即对他们施以强大的经济压力。最后子君被万恶的社会舆论和经济压力扼杀了。爱姑的被迫离婚,表明当时在农村处在中产阶层的妇女,处境仍然是悲惨的。她们受夫权和族权的打压,丈夫姘上小寡妇,不管原配夫人是三茶六礼请来的、花轿抬来的,也不会受法律保护。只要公婆不喜欢,不管你是否低头进、低头出,是否一礼不缺,也只得走。政权是夫权、族权的基础,夫权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闹了几年的离婚事件,豪绅七大爷的一句话就解决了。七大人说:“公婆说‘走!’就得走。””公婆为什么不喜欢爱姑呢?那是因为“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下,维护的只是夫权、族权的利益。爱姑只是一个孤军,她只有依附到一种新生的主力运动,并把斗争转变成为更高一种性质时,才能够得到胜利。UUUUU5.2妇女的经济没得到独立鲁迅说过:“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话。”[注4]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他精神上的享受一切免谈。关于这点,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得最为透辟,他说:“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注5]所以妇女必须以坚决不移的态度,来争取这种权利。因为经济的拮据,子君不得不整日忙于家务,两人都为活着忙碌,恋爱婚姻自由在经济压力面前黯然失色。倘若当初子君自己也在外面某事做,二人都能自食其力,就算涓生失业,她俩也不至于面临如此沉重的经济压力,二人的爱情或许还能延续,子君也不至于死得这么早。UUUUUUUUUU10 5.3 妇女自身的觉醒意识有限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便须自己能够觉醒,跟着觉醒而来的便是斗争。鲁迅曾这样鼓励妇女:“应该不自苟安于目前暂时的位置,而不断地为解放思想、经济等等而战斗。”[注6]祥林嫂、子君、爱姑的悲剧命运除了封建吃人的礼教迫害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她们自身的觉醒不够。祥林嫂一生忠实信奉着“从一而终”“一女不侍二夫”的封建伦理纲常,在他第一个丈夫死后,她愿意替他守节,当被迫再嫁到山野坳里时,她誓死反抗,这表明她有着封建社会妇女普遍愚昧麻木的思想。当她听信“大善人”柳妈的提醒,“死后要被锯成两半”,她于是捐了门槛,“被千万人践踏”,她还相信灵魂说,可见她是愚昧的,她受封建毒害很深。她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做“人”的权力。祥林嫂自身的性格、心理因素是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内在原因。强烈的负罪感、巨大的恐惧感、严重的迷信思想、软弱的性格特征诱发了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子君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极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有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但她把个性解放仅仅理解为“解放个人、解放自己”,奉行爱情至上主义。她也有软弱、妥协和思想的停滞不前的一面,当他们建立起小家庭以后就沉浸在凝固的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顷注到家务里及恭顺地侍奉丈夫,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形态,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的女性变成庸庸禄禄的家庭奴隶。“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注7]由于她性格的软弱,最后不得不回到她曾经背叛的旧家庭里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由此看来,子君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传统妇女的思想的,她理想中的生活是自己在家当主妇,涓生在外挣钱。爱姑虽说为自己的人格独立反抗很激烈,可是在潜意识里,爱姑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大事。在封建社会,只有休妻,没有离婚,而休妻是当时社会被人们尤其是妇女认为最耻辱的事情。被休之人,其地位是连寡妇也不如的。为此,爱姑才反抗,想讨回一个“说法”。爱姑表现出来的行为,说明她灵魂深处还是被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从一而终”的观念牢牢地统治着。从这一角度看,尽管她的反抗激烈,但其意义是有限的。UUUUU祥林嫂、子君、爱姑三位妇女反抗不彻底有其根本原因。10 祥林嫂的反抗只是一种本能的反抗,是以维护封建伦理的方式来反抗封建伦理道德,所以没有力量;子君虽然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但是站在个性解放的层面上看,她的反抗不彻底,反映了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而爱姑的反抗所秉持的是一种家族势力,在强大的封建家族势力面前仍然显得软弱无力。鲁迅作为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先驱,他深刻地感受到,脱离社会的解放而孤立地去反抗不公平的命运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祥林嫂的死、子君的被毁灭、爱姑的离婚结局是必然的。结论鲁迅创作《彷徨》的时候正值“五四”落潮时期,新文化运动开始分化,此时各中心思想新思潮正如春笋般崛起,封建社会的堡垒即将倒塌。虽然祥林嫂在一片“祝福”的鞭炮声中结束了生命,爱姑最终没能打赢官司,子君在涓生失业后,失去了经济来源,感情上两人也疏远了,小家庭终于无法维持下去,只得跟父亲回家去,最后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但鲁迅先生用血淋淋的事实唤醒了千百万民众,从祥林嫂、爱姑和子君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宗法礼教逐步走向衰亡的车痕。这预示着陈旧的封建礼教必将为自由民主所替代,妇女解放运动这条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前车之鉴,妇女解放必须以个性解放、经济独立为前提。哲学上说,社会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历史的车轮仍在继续,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女性早已获得解放,她们有权力接受教育,男女平等也早已实现。这些都要归功于那些敢于探索的前辈们,正因为有了祥林嫂、子君、爱姑的初步探索,勇敢迈出这一步,后人们才能坚定自己的脚步,争取到了女性自由。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鲁迅先生——这位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先驱。注释[注1].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8期。[注2].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年北京第1版第449页。[注3].《鲁迅全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第516页。[注4].《鲁迅全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第598页。[注5].《鲁迅全集》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第161页。[注6].《鲁迅全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第598页。[注7].《鲁迅全集》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第159页。10 参考文献[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李长之.鲁迅批判[M].长沙:岳麓书社,2009.[5]曹聚仁.鲁迅评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6]曹聚仁.鲁迅年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7]鲁迅研究年刊1991-1992合刊[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2.[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9]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13-1983)[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10]闫玉刚.改造国民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1]鲁迅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0 致谢本文是在李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李老师的热情帮助和精心指导。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眼光、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谢谢李老师对我在写作本论文期间的关心和教诲,特向李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文献资料已经开列出来,本文的有些句子或段落引自这些参考文献。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