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窦娥冤选场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10窦娥冤选场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

ID:800423

大小:7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 窦娥冤(选场)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瀽(jiǎn)  生埋怨(mán)错勘贤愚(kān)甘霖普降(lín)叫屈衔冤(xián)湛湛天空(zhàn)荒阡古陌(mò)前合后偃(yǎn)杳无音信(yǎo)罪愆(qiān)嗟怨(jiē)暑气暄(xuān)亢旱三年(kànɡ)盗跖颜渊(zhí)鳏寡孤独(guā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亢旱:大旱。亢,极。不明不暗:糊里糊涂。红尘:尘土。这里指土地。湛湛青天:天理昭彰。湛湛,清明。昏聩: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聩,耳聋。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2.相关成语顺水推船:比喻顺应形势行事,也写作“顺水推舟”。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能勉强忍着,不敢发作。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受。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古陌荒阡: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阡,田间南北方向的路。3.近义词埋怨·报怨·抱怨 三者都是动词。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如:只能怪你自己没有处理好,不能埋怨别人。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如:做错事只能怪你自己,不能抱怨别人。四、文学常识1.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2.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金院本即金代院本杂剧,包括述说和代言,或亦装扮人物而作故事的片断表演,为元代用北曲谱成表演故事的杂剧打好了基础;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体文学形式,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元杂剧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本折中其他曲子均属这一宫调。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3.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五、名篇名句1.【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 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2.【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剖析: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步履艰难,备受痛苦。而她之所以舍近求远要求走后街,就是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2.【鲍老儿】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剖析: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二、重点语段1.“【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至“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剖析: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曲词中,最能体现反抗精神的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两句。在这支曲子里,窦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日月鬼神由信奉到怀疑、质问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则借指天斥地,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对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封建王权作了大胆指责与否定,因而反抗精神最强烈。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当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2.“(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至“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剖析:正旦的宾白出自窦娥一个小媳妇的口里非常贴切,它使我们感觉不到有半点加工的痕迹,只觉得它像生活本身所表现的那样自然、生动。而下面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同时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可以增强悲剧气氛。并且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3.“【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至“使百姓有口难言”。剖析:【耍孩儿】是窦娥的第一个誓愿。她发这誓,是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个誓愿是【二煞】,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一煞】是她的第三个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这三个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愿,为的是表现自己无辜蒙冤,想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 时社会官吏昏聩、吏制腐败、百姓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是全剧的高潮,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立在观众的面前。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窦娥冤》是通过窦娥的受冤,揭露社会的不公正,歌颂窦娥的反抗精神。作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突出主题的:一方面强调窦娥的弱小、善良、无过失;另一方面突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她造成的种种不幸。这两种相反的情况构成了作品的悲剧特征,也构成了窦娥的冤屈。2.通过窦娥发了三桩誓愿,要感动天地,靠天地留些“灵圣与世人传”,表现了关汉卿通过浪漫主义的情节和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对受迫害的人民寄予热情和希望,对统治阶级表现了无比的藐视,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审美鉴赏《窦娥冤》第三折鉴赏《窦娥冤》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悲剧,是他的代表作。《窦娥冤》第三折“法场”是全剧的高潮。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一折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窦娥冤》全剧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这一折窦娥一上场就咒天骂地。窦娥的骂,是对官府绝望,对现实痛恨的激烈表示;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愤怒控诉,唯其怨恨得深,才见冤情不浅。这是因受冤屈而痛骂。接下来写窦娥向婆婆嘱咐后事。表明了她们婆媳之间平日生死相依,情义深厚;而今生离死别,又怎不叫人痛断肠!【快活三】和【鲍老儿】两支曲中一连四句“念窦娥”的唱词,深刻地揭示了窦娥性格中善良、坚贞的一面。剧作家巧妙地把女主角对仇人的切齿痛恨和对亲人的关怀体贴统一在一起,集中在一折。第三部分窦娥对天发愿,既是本折中的高潮,更是全剧矛盾冲突激化、人物怨恨感情爆发的顶点,是人物悲剧命运的集中表现。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际,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结尾是窦娥受刑,誓愿应验。这是在承上面剧情发展的基础上,转向本折高潮后的结束。当窦娥倒地后,“(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窦娥誓愿之灵,而誓愿之所以立即应验,正足以证明窦娥死得委实太冤,以至感天动地,人神共愤,引起种种异常现象。这样,剧作家就在各种矛盾的荟萃之处,自然地、准确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有力地表现了全剧的主题。问题探究问题:我们在学习古代戏曲的时候,应如何鉴赏他们的语言呢?导思: 古代戏曲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三者交相配合,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曲词和宾白是剧中的人物语言。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主要是品味曲词和宾白。探究:第一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古代戏曲的知识。第二步,反复诵读剧本,了解剧情,探究品味。例如《窦娥冤》中的【滚绣球】一曲,写窦娥赴刑时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感叹、反问、反复等,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感情,深化了戏剧冲突,强烈地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第三步,注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来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曲词往往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叫声屈动地惊天”的呼喊,对天地鬼神的怒斥,感天动地的三桩誓愿等曲词,都表达了异常强烈的悲愤之情。曲词的字数、用韵、平仄,既有一定的格式,又有衬字、赘韵、重韵、对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流转回环的音乐美,可以达到因情赋声、以声传情的效果。第四步,拓展探究:大胆尝试,相互协作,对《窦娥冤》第三折的剧情进行改编。把窦娥赴刑场路上的情节改成在刑场上通过人物对白或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方式,然后在班内交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