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窦娥冤(选场)自主广场 语文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10窦娥冤(选场)自主广场 语文版必修4

ID:800370

大小:5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嗟怨(jiē)罪愆(yǎn)衔冤(xián)B.亢旱(kànɡ)刽子手(ɡuì)提防(dī)C.湛湛(zhàn)阡陌(mò)偃旗(yàn)D.变徵(zhēng)苌弘(chánɡ)盗跖(zhí)解析:A项中“愆”读“qiān”,许多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不同,要准确记忆,逐渐积累,戒除“认字读半边”的侥幸心态。C项中“偃”读“yǎn”。D项中“徵”读“zhǐ”,中国古代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多音字,这里不读“zhēng”。答案:B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罚)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那)不是我媳妇儿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解析:课文是元代口语,与当代普通话有一定距离,要联系上下文,把握全句主旨,“顺”一下,揣度此处用普通话该说那个词,即“揣摩替代”法。揣摩替代之后,只有C项“顺”得通,替代合理。①中的“生”是“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是“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通“们”;⑨中的“断送”是“发送,指殡葬”;⑩中的“兀的”是“这”的意思。答案:C3.对角色名称的解释,依次应为(  )①旦②末③外末④净⑤卜儿A.女主角 男主角 老年男子 花脸 老妇B.女角男角老年男子花脸老妇C.女主角男主角官员公人穷人D.女角男角官员公人穷人解析: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答案:B4.【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是(  )A.词牌     B.宫调C.曲调D.曲牌解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所以【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是在本折同一宫调统率下的一个曲子,其外在表现是“曲牌”。答案:D5.与“糊突了盗跖、颜渊”一句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A.良莠不分B.混淆黑白C.鱼龙混杂D.鱼目混珠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解析:“糊突”的意思是“混淆”“区分不清”,C、D两项中的“混”是“混杂”,词义不合。B项的意思是混淆事实,A项才是混淆好人坏人。答案:A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科,杂剧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与“传奇”中的“介”相同。B.正宫,宫调之一。宫调,我国古代乐曲中用以表示调高和调式的综合关系。C.煞,曲牌名,是“尾”前的配曲,表示乐曲由缓入急。“煞”由“一煞”“二煞”……依次往下排列,用多少遍视需要而定。D.白,即说白,分对白、旁白、带白等。押韵的叫韵白,不押韵的叫散白。因戏曲中以唱为主,白为宾,故又叫宾白。解析:“煞”的序数一般倒写,例如用五煞,则自五煞而一煞,偶有顺写的,但不多见。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7.下面是对这支曲子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申冤报仇的心理。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有口难辩的悲愤之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解析:先分析修辞手法,四个选项的前两个修辞手法相同,第三个是借代还是借喻?文中的“盗跖、颜渊”借代“坏人、好人”,所以是借代,排除了B、C两项;再看“表现”,A项“希望天地为她申冤报仇”不合理,排除A项。答案:D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泛指武将和文人)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C.错勘贤愚枉做天(冤屈)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寿命延长)解析:A项中“盗跖、颜渊”借代坏人、好人;C项中“枉”是徒然、白白地;D项中“寿延”应该解释为“寿命长”。答案:B9.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两类人是(  )A.穷人和富人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D.为善的与作恶的解析: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C项明显不合逻辑,先排除;A、B两项看似都有道理,但A项不符合文章内容,B项是当代观念,不符合窦娥的认识现状,故都应排除。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0.【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解析:C项,答非所问,先排除;作者安排窦娥指天斥地目的是以天地暗示人间的统治者,从而揭示社会的黑暗,A、B两项背离了作者的意图。答案:D11.本曲词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古名家杂剧》本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试比较二者的异同。解析:对两种语言形式的比较,一看句式,二看用词,围绕表现意思的差异和表现力的强弱来分析。参考答案:《古》本第一句是陈述句,不如课本用反问句的质问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诉求,不如课本的直接指斥和否定有力量。总之,课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主旨表达也更深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二】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一】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12.按要求从三首曲词中选取原句填空。(1)好酒贪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强借暗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敲诈勒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公挪私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在对题干的了解和对曲词的了解。注意“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一句虽是乡民提要求的话,但是仍旧是刘邦为亭长时的做法,仍然可以表现他公挪私扣的恶劣行为。答案:(1)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2)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3)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4)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13.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曲词,既写眼前刘邦的威严与尊贵,又写他卑微时的无赖与狡猾,前后对比构成强烈的讽刺。B.这三首曲词,借一位知刘邦底细的乡民心中所想,把刘邦当了皇帝的威仪与他微贱时的卑劣联系起来,构成讽刺。C.这三首曲词写“我”之所想,一方面就刘邦而言与上文“我”之所见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与乡民们的毕恭毕敬形成对比。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D.这三首曲词写“我”层层揭露刘邦老底,他不仅出身卑微,品行无赖,明抢暗盗,敲诈勒索,而且至今仍更名赖账。解析:这三首词曲,并没有描写刘邦的威严与尊贵,只写他卑微时的无赖与狡猾。故A项错误。答案:A14.对选文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支曲子虚拟了“我”与刘邦的种种瓜葛,又巧妙地借“我”心中暗想,把这些瓜葛一一道来,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B.第一支曲子称呼刘邦连用五个“你”,最后一支则直呼其小名“刘三”,不仅符合“我”的身份,而且反映了人物情感的发展。C.这三支曲子用典型化手法,把刘邦的种种劣迹集中到虚拟的一个乡民身上表现,使矛盾集中而突出;并用高度夸张甚至荒唐的笔法来写这位乡民的心理活动。D.“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一句把全套曲子的“荒唐”推到了高潮,根据乡民的荒唐逻辑,合理地推出了荒唐的结论,获得了荒诞剧的艺术效果。解析:第一支曲子称呼刘邦连用五个“你”,最后一支则直呼其小名“刘三”,符合“我”的身份,但是人物情感并不是在发展,而是通过这些称呼整体表达了“我”对刘邦的轻蔑鄙视之情。答案:B二、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人生如沙漏,_________________。你取得了沙漏上面的成功,你就应该想到下面还有空白需要你填充;你遭到失败,你更应该想到付出自己更大的力量让它漏下去。这样一来,上面的空白不就被成功所代替了吗?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积少成多,不要小看了细小的沙漏,实际上它就是我们人生的suōyǐng(  ),我们每个人都是沙漏,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地处理,让一粒一粒的沙子通过的话,就可能遇到更多的zhàngài(  )或伤害。15.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写汉字。解析:首先要读得准,特别是要读准音调,如suōyǐng,只要读准了,两字同音的词只有一个“缩影”,如果看走了眼或者读错,把suō读成第三声,把yǐng读成前鼻音,就会误写为“索引”;其次要注意万一有同音词语,别忘了选符合语境的一个。答案:缩影 障碍16在文中的“□”内填写恰当的成语。解析:研究前后文,一连三个成语,都有“积少成多”的意思,“聚沙成塔”“滴水穿石”这两个常用的已经写出,没写出的一个自然是“集腋成裘”了,而且“集腋成裘”与上文的“聚沙成塔”结构相同,读起来和谐悦耳。答案:集腋成裘17.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语句为(  )A.要注意积累     B.要注意运用C.要学会换位思考D.要学会筛选排除解析:后文的画线句明显是对这句话的诠释。成功时想到任重道远,失败时想到让成功代替失败——只有“换位思考”可以概括这个意思。答案:C18.模仿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你获得了沙漏上面的欢乐”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主旨相同,修辞和句式也相同。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解析:仿句题首先要注意符合主旨,即“换位思考”,面临甲情况时要想到有遇到乙情况的可能。所以获得欢乐时要想到痛苦的不可避免,遭遇痛苦时要想到欢乐还可以争取。有了这个认识,再用相同的句式写出来即可。参考答案:你获得了沙漏上面的欢乐,就应该想到下面还有痛苦需要你战胜;你遭到痛苦,你更应该想到花费自己更大的精力让它漏下去。读书做人梨园领袖 文化斗士关汉卿所处的元代社会,是一个政治上空前黑暗的年代。一方面,蒙古灭金后,废除科举考试,堵塞了广大知识分子传统的进身之路,再加上蒙古统治者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政策,使得众多汉族读书人被抛到社会的底层,备受轻视和冷落。另一方面,金元之际剧烈的社会震荡,元蒙政权的黩武、嗜力,对传统的儒家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一向被社会尊重的士人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导致人们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艺术趣味等方面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历来儒家视“学而优则仕”为君子之“正道”,而视“以博一笑”的倡优为“贱役”。到了元代,不少知识分子与这种传统观念产生了疏离倾向,把向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杂剧创作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形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高才博识”的文人走进了勾栏瓦肆之中,成为杂剧的专业作家。关汉卿便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位最杰出的代表。关汉卿曾写过一首名为【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散套。在套曲中,他坚定慷慨地写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就是凭着这股顽强精神,关汉卿始终坚定地站在劳动人民一边,大胆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统治阶级的残暴,猛烈抨击和鞭挞了反动腐朽势力的丑恶行径,歌颂了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表达了被压迫者的激愤之情。他的作品取材于现实,来源于民间,寓意深远,爱憎分明,因此经受住了历史与现实的考验,历久不衰。其人品与文品所闪耀的精神光芒将永照后世。古人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是元代的黑暗社会造就了关汉卿在戏剧方面的造诣呢?试想苦难的人生对人才的成长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