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加入VIP免费下载

《荷塘月色》

ID:794906

大小: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9《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揣摩散文语言2.感悟散文意境3.理解作者感情变化及表达感情的方式【教学重点】1.第一课时:分析作者情感变化,探讨作品主题2.第二课时:鉴赏散文语言特色,了解并运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修辞和方法【教学难点】散文语言的赏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学—做—导【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都学过那些和荷花、莲花有关的文章,包括诗词文等等?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赞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国的文人其实比较喜欢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山水花草上,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他们中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许多财富。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与荷花有关的文章,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记得初中学过朱自清的哪些文章吗?《背影》《春》,当然有的同学还看过《绿》《匆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荷塘月色》也是它的代表作。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诗人、现代散文作家和学者。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作品。北大毕业,27岁,任清华教授和中文系主任。45年参加李公朴、闻一多追悼大会,48年参加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拒绝领受美国救济的面粉。因为贫病交加去世,对当时来讲,一个知识分子,在自己最平常的生活中保持着民族气节,所以他们才是中国的良心。听配乐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正字音乘(chéng)凉煤屑(xiè)踱(duó)独处(chǔ)的妙处(chù)颤(chàn)动霎(shà)时媛(yuán)女纤(xiān)敛(liǎn)裾(jū)沾裳(shāng)嬉(xī)游㈡、散文分为三种。一种是叙事散文,写人叙事为主,时空顺序记叙;一种是抒情散文,以事物描写为主,主要抒发情怀,用联想将事物连缀在一起;一种是议论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重于理智,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属于第二种,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而一般写景抒情散文都拥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景物的变换,就是游踪,这是明线;一条是暗线,随着景物转换,而相应的情感的变化。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读一下课文,大家在这些同学阅读的时候,用心体会散文的语言,和文字间流露的感情,找到《荷塘月色》中的明线和暗线,就是散步足迹的变化,和相应的情感变化。注意,这是夜色中的散步,读的时候要舒缓,㈢、找明线和暗线。通过听他们的朗读,给同学几分钟时间大家试着先把明线找出来,就是看看作者的散步的足迹是怎么转换的。出家门——去荷塘——游荷塘——再回家先走出家门,来到荷塘,然后欣赏荷塘,就是456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要背诵的部分,主要细致描写了荷塘的景色,5 大家看朱自清是怎么描写荷塘的,他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按顺序说出来。叶子-白花-月光-灌木-杨柳-远山,语言非常美。接下来是联想,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是朱自清离开荷塘,边往回走的时候,眼中没有荷塘,脑海里对荷塘的美景仍然恋恋不忘,就浮想联翩,想到了古人和江南,正想着,一抬头到了家门口。所以,有一种划分段落的方式,就是三段式,这三段应该123——456——789,非常简单,也有一种方法是将最后一段和78两段化开,独立出来,分成四段。我直接说出来,是因为划分段落本身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因为作者当时写作的时候也没有按照这样的结构才写的。尤其是对于抒情性散文,这种结构划分不是最重要的,而散文的语言才是最重要的。整篇文章写得是很美的,大家在这些美丽的文字下面能找到作者隐藏的感情吗?自己找一找,伴随着游踪的变换,作者感情是怎么变化的。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大家找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可以看到整篇文章,或者说朱自清的感情都是围绕这宁静与否,这个中心布局的。㈣、散文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形散神不散”,那你们现在能不能找到这个“神”呢?你们找找这篇文章的文眼?对于抒情散文就是指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变化中的基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对,不宁静是这篇文章的总体的基调。而这篇文章的感情可以概括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朱自清的文笔就是这样的,我们曾学过《背影》,里面虽然是朴素的清新的,有的甚至是冲淡的文字,却往往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蕴含着忧愁,从开始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后面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短暂的喜悦,第三段,“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是,朱自清的表到它们的文字又非常舒缓,非常美,根本没有太过于激动的感情,所以,无论是喜悦和忧愁都是“淡淡”的,(可淡淡的后面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这和他的为人有关,中和,平和,语言习惯也常常这样。㈤、主题探究。“不宁静”的是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但是对于不宁静的缘由和内涵历来都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时代政治说,朱自清借荷塘来逃避当时的现实社会,表达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这有点任意拔高了,“他对政治的敏感远不及他对自然风光的来得细致传神,他辨不清政党的好坏,常常不知道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什么样的文件上。”他只是有种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这是一种朴素的民族感情);一种是孤独说,这和他的妻子有关。文章中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了他的妻子,“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我”回家的时候,“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经睡熟好久了。”对于惜墨如金的朱自清来说,这样安排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描写本身似乎就有一种隔膜,非常落寞的,这是他的妻子不能理解他,因而他只能独自散步,去欣赏月下的荷塘,不免感到曲高,尤其是和寡的孤独。第三种是生活压力说。当时朱自清已经有六个儿女了,而且他的父子、母子、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很多,他的身体也不好,总之,后来他自己叙述这段生活时说:“我的体力也太不成。况且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活,也不忍丢下了走自己的路。”他不能抛开一切,走自己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对于一个一般人来说已经非常痛苦,何况是一个敏感的对精神生活要求极高的知识分子呢。所以,他是非常痛苦的。不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参考》将这几种观点折衷一下,它这样解释不宁静的原因:“《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其实,昔人已逝,文章的主题除了朱自清恐怕没有谁能够说清,所以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探究他为什么不宁静了,我们更应该关注他表达的感情,以及表达这种心情的方式和手段。而对一篇散文来说,赏析它的语言,才是最重要的。㈥、那你们觉得通过欣赏荷塘月色,朱自清到底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最终摆脱烦恼呢?(讨论)能的话,陈述你的理由;如果不能得到宁静,想想为什么。5 没错,当时作者的生存背景是非常残酷的,首先是时代,这篇文章写作于1927年,那年大革命失败(北伐),知识分子对政治的期望破产,政局的动荡更加直接打击了这些处于社会前沿的人,朱自清并不是一个对政治热心的人,但是,他毫无疑问是个爱国的人,而知识分子本身就走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他们敏感的感到时代的焦虑,对中国的现实非常悲痛和愤怒,这是一个原因吧,但政治原因不是唯一的。还有他的生活,他当时已经有了六个儿女,家庭负担非常中,而且“清官难断家务事”,他的父子、母子、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很多,他的身体也不好,总之,后来他自己叙述这段生活时说:“我的体力也太不成。况且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活,也不忍丢下了走自己的路。”所以,他是非常烦恼的,国与家的烦恼,怎么能让他宁静呢。《采莲赋》这段原先是被删掉的,你们说删掉它应不应该呢?对于六朝采莲节日的热闹场面的描绘和对江南的向往,似乎是非常美好的,可见作者的一种“超脱”,但是实际上这种对自由青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一种奢望,因为向往本身就否定了实现的可能。大家学过历史,知道六朝是一个朝代更迭非常频繁的年代,战乱,灾祸,也许和朱自清的时代有种相似,可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尚且能追求有这样热闹美好的生活,不去理那些苛捐杂税、战争狼烟,过着青春美好的生活。而朱自清却不能,所以,他只能对青春和热闹生活无比向往,深层里却反衬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所以,他只能说:“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也正切合了前面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还有最后的“到底惦着江南了”,他家乡在南方,来到政局不稳最敏感地带的北京,自然非常怀念江南悠闲的生活,可是终究回不去的。他只能从家门走进家门,他只能从现实走进现实,(板书:现实-现实)朱自清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超脱的。所以,这两处引用是十分必要的。板书:游踪变化离家——去荷塘——游荷塘——回家现实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现实第二课时【教学过程】㈠、请同学一起朗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主体456段,仔细体味朱自清的语言风格。大家看朱自清是怎么描写荷塘的,他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按什么顺序排列?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流水),这些景物按照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静而动的顺序排列。㈡、456段详细讲解。A、默读第4段,思考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此时的视角应该是荷塘边上。他写了叶子、白花、清香,这是实写,描写的是静态的景物;然后接着写了微风吹过的叶子与花的颤动,还有看不见的流水,这是动态的描写,这段作者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荷塘的风姿。(板书:动静结合)大家找出这段用了几个比喻句。然后找到本体和喻体,说说它们的相似点。连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呢?极快的速度描绘出了一幅形象的荷塘月色图。比喻句: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拟人句: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②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对于第三个比喻句,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方式,叫做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比如我有了一种感受,客观上多种途径可以传达,但殊途同归,令人体会到的是同一种结果,这就是通感形成的基础,正如钱钟书所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5 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也要满足某种相似性。大家看看,缕缕清香和喻体歌声有什么相似性呢?都是丝丝缕缕,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再如说某个同学的嗓子很粗,难道说他的声音也有直径吗?比如你们笑的很甜美,你们决不认为你们的脸上抹了糖吧?下一段还有一处通感修辞,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凑着的名曲。B、第五段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月光如水,薄雾似纱,花叶若梦(正面描写)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侧面烘托)如流水静静地泻月光实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虚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朦胧优雅塘上的月色月影灌木的黑影实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虚比喻句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比喻—具体形象C、读第六段,看写了哪些景物?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手法?景物树:一团烟雾远山:隐隐约约路灯:没精打采蝉声、蛙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写作顺序由近及远由静到动写作方法以动衬静妙喻写路灯以景带情比喻句①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②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从第四段到第六段,作者的视角离荷塘荷花越来越远了,向着更开阔的地方伸展。当开阔到天边的时候,不能再开阔了,联想就开始了,自由是这样翱翔的。这几段文字写得非常美,体现了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有浓有淡,有详有略,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三)、本文的语言特点大家结合上下文,揣摩朱自清用的这些动词、叠词运用。(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升”替代“浮”呢?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换“升”仅是由低往高移动,“浮”写出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的升腾,缓缓的扩展弥漫,以动景写静景,,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5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主动意识的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洗”承“泻”,“笼”承“浮”,以叶花的托月色的朦胧柔和(2)请你找出这篇散文运用了哪些叠词,运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叠词如:“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好处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四)、总结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流畅,朴素亲切,遣词用字准确贴切,大量的比喻运用,营造了生动形象的画面,;叠词的运用,深化描摹事物情态形状的形象感“田田”表示荷叶密度,“层层”表示它的深度,“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等,叠字叠词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还有量词的运用,它们常当成形容词用,“一丝的颤动”“一带远山”“一两点路灯光”……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的作用,能够渲染和加强句子的情调氛围。这可能和他最初是写诗有关,形成了他诗化散文。总之这些语言的艺术共同营造了篇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五)、作业1、背诵课文4、5节。2、描写一段景物,表达自己一定的情感板书: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语言艺术:自然、朴素、清新、严谨——朱自清的散文比喻—生动形象;叠字—节奏、韵律和谐、形象感、感情强烈诗情画意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