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 (4)

ID:794237

大小:2.2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导入概读精读主旨探因练习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姜敌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返回 山明水净夜来香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有声---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色---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郁达夫语录1、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人。2、万一破家亡后,对花洒泪岂成诗。3、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4、老夫亦是奇女子,潦倒如今百事空。只见人骑肥马去,更无心唱大江东。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的优美散文《故都的秋》。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点缀()辍学()混沌()萧条()笙箫(xiāo)落蕊()一椽()槐树()平仄()著单衣()馍馍()潭柘寺()譬如()zhuìchuòdùn检查预习 解题从标题看,文章主要描写什么?秋什么地方的秋?故都写故都的秋天,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一种怀念之情,几多沧桑,几多深情,这是一篇饱含眷恋深情的写景散文。 文章结构图 ①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总起向往:“想饱尝一尝”②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总起 破屋浓茶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日光牵牛花的颜色疏疏落落的秋草秋晨小院图 小院秋晨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的天空槐树叶底,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蓝色的牵牛花尖细且长的秋草颜色暗灰碧绿淡淡淡蓝特点冷清萧瑟冷色调秋色清悲凉灰黄 驯鸽的飞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小院秋晨特点静秋声以动衬静静悲凉 秋槐落蕊图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槐树落蕊听觉味觉触觉视觉无声无味极细微极柔软细腻清闲落寞清静悲凉 秋蝉残鸣图衰弱残声 秋雨话凉图天灰沉沉的一阵凉风息列索落的雨声都市闲人着装举止神情声调 秋日胜果图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旁门口淡绿微黄的颜色生于角落,凄凉之感 3、品味词句: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哪些地方突出了“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 2、“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作者把“悲凉”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中(文眼句),而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方法:联系背景)明确: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客观: 主观: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作家个人的善感气质旧中国时代的抑郁环境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佳果 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1段)记叙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佳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2~13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向往品味赞美眷恋 本文通过描绘北国的秋色,赞美故都的自然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与眷恋,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