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登高》《锦瑟》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课件:《登高》《锦瑟》课件

ID:793124

大小:2.4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方法总结知人论世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意象分析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移情入境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知人论世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也称其为杜工部。他经历了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目睹了战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感受了战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代苦难,于是他的诗歌就成了乱离时代的悲歌。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这首诗是杜甫(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意象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仰望俯视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猿啸哀、鸟飞回”就是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哀猿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悲苦。意境凄凉悲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使诗人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又会加重诗人的乡愁,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提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以流水比喻时间永恒,衬托生命的短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比喻无尽的哀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空间时间上句写长年漂泊之苦下句写老病孤愁“悲秋”二字最沉痛,秋天不一定悲,是诗人目睹苍凉辽阔的秋天,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故生出无限悲秋之绪,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诗人的羁旅愁和孤独感,就像是落叶和江水一样,排解不尽,驱赶不绝。提示 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李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返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四字将前三联所蕴含的感情显现无遗。(个人的?国家民族的?)国难家愁“繁霜鬓”。因“潦倒”而“新停浊酒杯”,可以想见作者当时长年漂泊的悲苦生活境遇,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 颈联和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艰难苦恨”,一个多年飘泊,孤苦无依,鬓发斑白,年迈多病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时世艰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常以《无题》诗寄托情怀,意旨也常常众说纷纭。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琴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追思青春少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我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思考: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二是望帝魂化杜鹃,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南海鲛人的故事,意为梦想和思念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泪水。四是传说中的南田产玉的故事,意为梦想和思念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参考翻译:(根据“典故”的意译)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作者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寄寓了作者浓重的悲慨和郁愤。 全诗基调:哀怨。与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曾有过奇情深恨?)意境:迷离朦胧。 重点鉴赏:1.诗篇首尾呼应。首联:以锦瑟为喻,暗写诗人自己。大致意思是这样的—眨眼工夫,我已年届半百;追忆起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倍觉惘然。尾联:写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却,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2.颔联重在借人物典故来抒情表意用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来表现自己昔日曾有过美好梦想,却又虚幻如梦;又用望帝化鹃的典故来抒写自己也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地唱出自己的悲哀。3.颈联化典入诗,寄寓深情借南海鲛人的故事,来形容自己回首往事的伤感;再借“蓝田玉烟”的景象写异常美好的理想,但无法把握与亲近。 对《锦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标题“锦瑟”,不仅为诗篇首句开头二字的客观摘录,并不具主观色彩—它既不能概括诗的主题,也未倾注诗人的情感。B、诗篇首尾呼应。首联以锦瑟为喻,暗写诗人自己。大致意思是这样的—眨眼工夫,我已年届半百;追忆起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倍觉惘然。C、颔联重在借人物典故来抒情表意—用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来表现自己昔日曾沉迷于美好境界;又用望帝化鹃的典故来抒写自己的爱心的寄托和殷殷的思念之情。D、颈联仍化典入诗,寄寓深情—借南海鲛人的故事,来形容自己不住流泪的神态;再借“蓝田玉烟”的景象来描绘眼前的幻影:往日的生活依稀可辨。()A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DB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